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张謇是晚清的状元,立宪派的领袖人物。但他不热心官场,而是以极大的热忱创办实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创办了18个企业,参加了9个公司的投资。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该“听之民办”,应该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工业上。他曾呼吁说:“日本与印度有十年内在中国地方增设纺机150万锭之约。果如所计,十年之后,我国棉业无伸展余地。”他还提倡在不损害民族利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一战期间,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1600万两,其中三份之二都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然而好景不长,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1)依据材料归纳张謇是如何走上实业救国之路并使企业获得发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走下坡路,原因何在?张謇的企业由盛转衰的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两家;投资总额合计470万元,每年新增投资额平均约20万元。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缫丝业、棉纺织业、面粉业、火柴业、造纸与印刷业、船舶修造业、机器制造业以及采矿业等几个行业部门。
              材料二: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不包括矿山。单位:家)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农商部统计

              材料三:张謇(1853——1926) ,江苏南通人。1894年考取状元,但他未贪恋官场,而是选择了实业救国之路。19世纪末,他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后又创办轮船、面粉、冶铁、银行等企业,成为一代工商世擘。
              材料四:关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命运的漫画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泽东曾说过:“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根据材料一,指出张謇在发展民族工业上的主要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业救国”在近代中国举步维艰,难以实现。根据材料三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2010年10月31日,为期184天的世博会在中国上海成功闭幕。从19世纪中叶诞生以来,世博会已经走过了150多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7年,年仅18岁的维多利亚登上英国王位,她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开拓进取,并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感到骄傲和自豪。维多利亚决定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万国博览会,通过展示各种新奇产品来祝贺工业革命的伟大胜利,并炫耀她统治下的国度在世界舞台上的绝对实力与出色风采。……1851年5月1日上午9点,伦敦世博会成功举办。
              材料二:世博会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为近现代工业化服务。19世纪中叶以来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几乎都在世博会上出现过。如果没有世博会,爱迪生的发明也许不能迅速得到普及;如果没有世博会,电话机与电报机也许不能很快受到青睐;如果没有世博会,拉链、魔方和萨克斯也许不能如此风靡世界。
              材料三:1915年的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注:全称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航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是令中国人难忘的一次盛会,中国共获取1211枚奖牌。华夏民族醇香的酒文化在这届博览会上出类拔萃,茅台和金奖白兰地从此声名远扬……中国的手工艺瑰宝也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博览会上取得不菲成绩。但几乎没有一件获奖产品属于现代工业成果。(注:此外,中国展品还有丝绸、瓷器、茶叶。本次博览会后,中国出口大幅度增加。)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世界知识》2009年第17期

              (1)根据材料一,运用史实说明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绝对实力与出色风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阐述世博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上参展商品的特点。为什么呈现出这样的特点?这届博览会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三 1913~1918年外国输华棉纺织品总值变化表(单位:千关两)



              ——摘编自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3~1918年外国棉纺织品向中国出口的总体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3——1922年,中国进出口面粉值变化表(单位:海关两)

              材料二 1922年民族资本家张謇说:“百里一说,二百里再说,道咱梗阻,节节为厉,行之愈远,则商化成本愈重。是禁止商货之流通,迫其近售,而罚其远行者也。”另一资本家又写道:“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述以善后。”
              ——《中国近代经济史纲》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怎样的发展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特征的原因及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归纳1922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不要摘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上述材料你得出怎样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海关统计,1914年至1918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1915年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14.8%至20.5%,入超由每年2亿多海关两减至约3000万两,1919年更减至1600多万两。
              ——摘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有72个,平均每年24个,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183个,平均每年近37个,其中钢铁冶炼厂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1912年为80万吨,1919年增至330万吨。
              ——摘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三:据统计,1913年日本在华投资总额为4.9亿日元,1919年增至14亿多日元,1914年输华货值1.6亿日元,1919年增至14.7亿多日元。同期美国对华贸易由1913年0.35亿海关两增至1919年1.08海关两,美国在华商行从136个增至209个,并攫取在华修建1500里铁路等特权。
              ——据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帐,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据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的现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一和有关史实,分析材料二中民族工业增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材料二分析材料四所反映现象出现的内在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为期184天的世博会将在中国上海举行。从19世纪中叶诞生以来,世博会已经走过了150多年。
              材料一 1837年,年仅18岁的维多利亚登上英国王位,她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开拓进取,并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感到骄傲和自豪。维多利亚决定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万国博览会,通过展示各种新奇产品来祝贺工业革命的伟大胜利,并炫耀她治下的国度在世界舞台上的绝对实力与出色风采。……1851年5月1日上午9点,伦敦世博会成功举办。
              (1)根据材料一,运用史实说明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绝对实力与出色风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世博会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为近现代工业化服务。19世纪中叶以来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几乎都在世博会上出现过。如果没有世博会,爱迪生的发明也许不能迅速得到普及;如果没有世博会,电话机与电报机也许不能很快受到青睐;如果没有世博会,拉链、魔方和萨克斯也许不能如此风靡世界。
              (2)根据材料二,阐述世博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15年的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注:全称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航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是令中国人难忘的一次盛会,中国共获取1211枚奖牌。华夏民族醇香的酒文化在这届博览会上出类拔萃,茅台和金奖白兰地从此声名远扬……中国的手工艺瑰宝也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博览会上取得不菲成绩。但几乎没有一件获奖产品属于现代工业成果。(注:此外,中国展品还有丝绸、瓷器、茶叶。本次博览会后,中国出口大幅度增加。)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世界知识》2009年第17期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上参展商品的特点。为什么呈现出这样的特点?这届博览会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玉茹《中国近代的经济增长和中长周期波动》一文的计量研究证实,由物价变动指标、对外贸易指票及反映生产的三大类指标来看,所有的数据指标都显示——一战结束后的1918年至1936年……国民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45%。人均国民收入年均增长1%,年均增长速度达到7%。
              ——转引自薛伟强、高景龙《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学术研究与中学历史教学》

              (1)根据材料一回答,1918——1936年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呈现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二十世纪30年代,上海安乐纺织厂成立毛纺部生产英雄牌绒线。当时英国的蜜蜂牌、飞艇牌绒线风靡市场,安乐厂为了竞争市场大做广告,在广播电台精彩节目中插播广告;对各大绒线商店百货店免费赠送新颖霓虹灯广告;在公共汽车车身上做英雄牌绒线的彩画;在沪宁、沪杭铁路沿线各火车站建露天广告牌,等等。安乐厂还在南京路闹市举办产品展览会,请著名编织师免费教授编织法,然后进行英雄牌绒线编织作品评选授奖。宣传活动的成功使英雄牌绒线声誉鹊起,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从而打破了英国绒线独霸市场的地位。
              ——薛伟强、高景龙《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学术研究与中学业历史教学》

              (2)以上海安乐纺织厂为例,说明当时促进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据统计,1912——1916年,北京政府颁布的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八十多项,如《暂行工厂通则》《公司条例》《商人条例》《矿业条例》等,涉及农业、工业、商业、矿业、渔业、林业等多方面,主要内容有:解除对民间兴办工商企业的限制;实行专利制度,奖励植棉、制糖、牧羊;对新办企业予以政策优惠,实行保息制度,对民族工业品及其原料减免捐税;设立各种示范场所,推广技术,劝导人们创办实业;筹办国货展览会和组织参加外国博览会等。
              ——薛伟强、高景龙《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学术研究与中学业历史教学》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洋政府“颁布的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有何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