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国妇女地位的变迁
              材料一:《大明律》中还首次明确规定了:“若命妇夫亡,再嫁者,罪亦如之,追夺并离异。”明清统治者基于维护自身业已腐朽的制度的需要,不断强化对妇女守节的推崇和提倡。《内训》、《古今列女传》、《规范》等所谓女教读物铺天盖地,明清帝王都曾下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诏书、制文。民间那密布的贞节牌坊和各地方志中守节一生、甚至殉夫从死的妇女大量的涌现。 
              ——方圆《浅论我国古代女子之社会地位》

              材料二:1912年4月上海女子参政同志会等联合其他各省的妇女政治团体组成女子参政同盟会。宣布宗旨为:“普及女子之政治学识,养成女子之政治能力,期得国民完全去安于政权。”其期,以吴木兰为会长的女子同盟会也宣布:“本会之设以民国存进共和,发达女权参预正事为宗旨。”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问题: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造成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概括20纪初期妇女地位发生变化的表现(不得摘抄原文)。并分析促成妇女地位变化的社会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也有迷信的,事先选择吉日,祭拜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把辫子烧了。更有联合多人同日剪辫,并燃放爆竹,举行公宴庆祝的。
              ——许金城《民国野史》

              【材料二】辛亥年间,不是只有清室的遗老遗少,或者张勋那样愿意向旧王朝顶礼膜拜的人才继续留辫的。好多人将发辫盘在头顶,或藏在帽子里,还有人干脆一如既往地将辫子自自然然地垂于脑后。清末政坛的风云人物张謇,倒是把辫子剪了,可是他却郑重地将剪下来的辫子珍藏起来。
              【材料三】有个小东门岗警,将发辫盘于帽内,掩人耳目,却被商团窥出了破绽,逼令该巡士将制帽除去,于是真相毕露,看众大哗,说你们劝人除去胡尾,自己反倒来掩饰欺人,实属可恶!说罢将该巡士的油发大辫揪住,要带他剪去。经该巡士再三恳求,请宽假一天,准予次日自行剪除,众始散去。
              ——《上海研究资料》

              请回答:
              (1)结合材料,清末(辛亥革命期间)中国人的风俗习惯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材料反映的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1920年《新妇女》载文指出:“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材料主要反映了
              [     ]

              A.传统婚姻观念的动摇                
              B.封建礼教彻底崩溃
              C.西方新式婚姻观在我国确立          
              D.妇女运动的蓬勃发展
            • 4. 2007年12月,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向世人展示了一份特殊的“告示”。它属于国家一级文物,长102.3厘米,宽58.2厘米。内容为毛笔书写:“照得编结毛辫,向非汉制所遗。自从满清入主,强迫人民为之。现已实行改革,积习自当力除……”。据此判断,此则“告示”在中国最早有可能出现在
              [     ]

              A.19世纪中期
              B.20世纪初期
              C.20世纪中期
              D.21世纪初期
            • 5. “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 ……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
              [     ]

              A.唐宋时期  
              B.明朝后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 时期
            • 6. 1902年6月26日《大公报》所刊登的一则征婚广告,引述如下:“近有南国志士某君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条件如下:一要天足;二要晓中西学门径;三聘娶 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这则征婚广告是迄今为止见诸报端的第一则未公开姓名的征婚广告,反映了此时
              ①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民主思潮的 影响
              ③近代中国政治运动的影响 ④人们思想的解放
              [     ]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不同年代的择偶标准差异(单位:%):

              样本资料来自1996年在上海、哈尔滨对65岁以下的已婚女性及其配偶为调查对象(共3200名)的入户访问 。
              ——徐安琪:《择偶标准:五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

              材料2:解放前结婚要办嫁妆、坐花轿、请吹鼓手,这在新中国都被当成是封建迷信的资本主义的旧观念、旧风俗,要破除,要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思想、新风俗。早在50年代,大摆结婚宴席被批评为浪费、不经济。…1964年后人们继续提倡简单节约的婚礼,用新的结婚仪式取代旧的习俗,新娘不再用轿子迎娶,也不再穿红色的嫁衣,亲戚、朋友,同事参加的茶聚取代了婚宴,在茶会上生产队的干部讲话,新郎、新娘讲述相互结识的经过。新郎新娘不是在“天地桌”前,而是在毛主席像前向父母、亲戚朋友鞠躬行礼。
              ——罗梅君[德]:《北京的生育婚姻和丧葬》

              (1)概括材料1中择偶标准变化的趋势。
                                                                                                                                                                              
              (2)材料2中婚姻习俗在解放前后发生了哪些具体变化?依据材料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如何认识上述择偶标准和婚姻习俗变迁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 8. 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 岑春煊发布谕告,宣布从明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 ,同时废除禀帖中的“卑职”等用语。其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仿。这种现象说明在当时
              [     ]

              A.平等观念在一定范围内传播
              B.辛亥革命革除中国社会传统陋习
              C.三纲五常思想受到严重冲击
              D.近代文明礼仪被中国人普遍接受
            • 9. 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日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     ]

              A.西方观念的影响    
              B.政治制度的变革  
              C.领袖的个人决策    
              D.底层民众的呼声
            • 10. 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项变革倡导了
              [     ]

              A.自由的观念
              B.平等的观念
              C.博爱的观念
              D.互助的观念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