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过会折》

              材料二: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后行之保障,且宪法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曲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这个文化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它提出了“平民文学”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平民”,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乃是这个运动未能全竞其功的原因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四:从受压迫的青年和受压迫的妇女------激进分子们在他们的刊物上予以全面详尽论述的话题----受压迫的劳工大众,激进分子注意焦点的这一转变,形成了他们与劳工大众的一种新的认同……不久,年轻的激进分子就被劝告要到劳动人民中去工作,而且他们当中有人这么做了----彭湃在海陆丰的农民中间,张国焘和邓中夏在北方的铁路工人中间,毛泽东在长沙的工人中间,还有恽代英在武汉的工人中间。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

              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其主张引发了什么重大历史活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历史事件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意义。(6分)

              (2)材料二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实践自己的认识的?根据材料三分析其“未能全竞其功的”的主要原因(6分)

              (3)材料四中,“激进分子”指什么人?与材料一和材料二相比,他们的政治活动有何特点?(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那些认识(4分)?

               

            • 2.

              阅读下列材料:(25分)

              材料一 在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所著,苏世军、周宇翻译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湖北教育出版社)一书中,我国古代有七人入选。 其中有以下三位

              孔子            老子                    孟子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其入选《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的理由。(表述其主要思想主张及人物影响)(8分)

              (2)儒家思想为什么到汉武帝时期才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2分)

              材料二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 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言所行,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

              材料三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李贽

              (3)据材料二、三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2分) 

              材料四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呜呼,岂设君之首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4)概括材料中黄宗羲的主要观点?(2分)他认为君主的主要职责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例举黄宗羲的经济主张(2分)

              材料五 康有为是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5)例举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两本著作?(2分)这些著作体现了作者宣传新思想的什么特点?(2分)

              材料六 1915年袁世凯政府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袁世凯在天坛祭天,复辟帝制

              材料七 “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朽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涮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陈独秀文章选编》

              (6)根据材料六和材料七说明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4分)

               

            • 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时务学堂师生问答

              杨树谷(学生)问: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读书至此,不免有疑。夫委贽为臣,当临难无苟免,何得不谏君于过,而竟以去云乎哉?虽曰当时人主不足以有为,而臣道之不可不尽也明矣。孟子之意究竟何如?

              教习梁(启超)批:

              (记)曰:“非特君择臣也,即臣亦择君。”又曰:“君使臣以礼。”夫臣者也,与君同办民事者也……六经之中,言此等道理者极多,绝不为怪异也。自秦以后君权日尊,而臣之自视,以为我实君之奴隶。凡国事之应兴应革,民事之应损应益,君之所为应直谏犯颜者,而皆缄默阿谀为能,奴颜婢膝以容悦于其君,而“名节”二字扫地尽矣。至于今日,士气所以委靡不振,国势所以衰,罔不由是。此实千古最大关键矣。其亦未闻孟子之大义焉耳!

              (1)杨树谷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疑问?(4分)

              (2)梁启超是怎样为学生解惑的?(8分)

              (3)时务学堂师生以此为题展开议论的真实用意何在?(4分)

               

            • 4.

              (18分)阅读以下中外名人论述孔子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予而后为正脉也"。

              ——李贽《焚书》(1 590年)

              (1)归纳材料一中李贽的基本观点,这种观点的出现反映了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材料二  “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

              ——【法】伏尔泰《哲学辞典》(1764年)

              (2)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一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分析伏尔泰提出这种观点的原因。(5分)

              材料三  孔子……为大地教主。生于乱世,……改除乱世勇乱争战角力之法,而立《春秋》新王行仁之制。……此制乎,不过其夏葛冬裘,随时救民之言而已。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叙》(1892年)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观因素。(4分)

              材料四  总而言之,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孔予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1935年)

              (4)材料四中鲁迅对孔子的评价角度与其他三则材料有什么不同?列举两例史实论证鲁迅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阐述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历史和评价历史?(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