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康有为和陈独秀都是近代的学术大师,都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但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把孔子奉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造成孔子在两次运动中不同命运的根源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B.两次运动所处的社会性质不同
              C.两次运动的目的不同
              D.两次运动的观点主张不同
            • 2.

              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 3.

              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在“中体”中偷用西学的“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
              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用儒学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 4.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师夷长技以自强”
            • 5.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传播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共和国,而思想来源于法国的中国维新思想所引发的戊戌变法却最终失败。产生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思想家们的思想来源于法国,不符合中国国情
              B.中国维新思想理论体系不够完善
              C.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法国
              D.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政治设想
            • 6.

              中国近代某思想家说:“吾畴昔确信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益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对其思想解读正确的是(     )

              A.极力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B.否定民主共和制度的进步性
              C.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D.体现了其托古改制的特点
            • 7.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把儒家学说中的“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相结合,指出当时中国正处于升平盛世即君主立宪阶段。他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
              B.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依据
              C.纠正传统儒学的不足
              D.以儒学作为变法的指导思想
            • 8.

              (24分)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你会选择哪些资料作为研究孔子的史料,并说明理由。(6分)

              材料二   1916年秋,康有为请政府于宪法中定孔教为国教。陈独秀连加痛驳,谓孔教与帝制有不可分的因缘,孔子提倡的道德礼教为封建时代的道德礼教,他的伦理学说与共和立宪政体相违。此后,李大钊、吴虞等人也对礼教进行了大力批判,胡适还提出了“打孔家店”的口号。

              ——据郭延以《近代中国史纲》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对待孔学的态度(2分),概述陈独秀等人批判“孔教”的历史背景。(8分)

              材料三    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一贯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一贯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根源在社会生活本身,是人们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古代思想文化对今人仍然具有很深刻的影响。我们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对有益的东西、好的东西予以继承和发扬,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采取全盘接受或者全盘抛弃的绝对主义态度。

              ——2014年10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对待传统文化的原则,举例说明当前我们应如何对待儒家文化?(8分)

               

            • 9.

              对近代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民主”“共和”两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发现,1893年~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同盟会忽视了在国内的思想宣传
              B.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已深入人心
              C.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D.顽固保守势力阻碍新思想的传播
            • 10.

              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法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