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果说,《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是明末清初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的话,那么,牟氏庄园则是清朝晚期直至近代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山东栖霞牟氏庄园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庄园内的每一项建筑都严格按照封建地主阶级的等级观念布局:其主建筑“日新堂”俗称“老柜”为历代长孙继承,大厅供奉祖先,老爷居住楼阁,妻妾子女居于平房,一干佣人居于群房。粮仓、磨房、碾房、粉房、油坊、棺寿房等多在群厢,形成一个自我封闭,自给自足的小社会体系。

              图1 典型的北方四合院

              图2 黑漆大门刻有“耕读事业,勤俭家风”金色对联

              材料2:风雨如磐的20世纪20年代,新寡的少奶奶姜振帼与几位叔叔经过惊心动魄的较量,出人意料地掌理了家族门户。家族内部的尔虞我诈,官府、军阀的欺压,土匪盗贼的洗劫,日本鬼子的强行占领……美丽、聪明、干练的少奶奶,镇定自若地带领家族度过重重危机。她接受了庄园私塾王先生的仁爱、平等、自由的先进理念,并用于管理家族中,却不敢接受作为下人的教书先生的爱情。她忍受着内心的孤独、寂寞和压抑,苦苦抗争了20年,却最终没有挽救家族的分崩离析。目睹了繁花凋谢、满目疮痍的家族败落景象,心有不甘却无力回天的少奶奶,在一个细雨连绵的黄昏香魂飘逝……

              请回答:
              (1)材料1及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政治经济状况?试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耕读世业,勤俭家风”是牟氏家族兴盛的法宝和祖训,你能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找到该对联的理论依据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2中“仁爱、平等、自由先进理念”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她为什么又不敢接受一个下人的爱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牟氏家族衰落的原因有哪些?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向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1)图一的作者是谁?与图一作者同时期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所示的这本著作的作者是谁?属于哪个阶级哪一派别?他们政治主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三刊物反映当时中国思想界兴起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前后期的主要内容各有哪些?它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于祖宗之法乎?夫使能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四  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    
              ——《中国近代史》(上)

              请回答:
              (1)材料一代表哪一阶级的观点?概括其主张。其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体现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较之材料一,其进步性表现在哪里?又有何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 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中的几位人物:


              请回答: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概括他们各属于哪一派别,并按派别将其分为四类(每一类两人,不用写人名,只写编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述四派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和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述人物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谈在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外国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材料二 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

              材料四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请分别概括材料一中孔子和孟子的思想核心,指出他们的思想主张在当今社会的借鉴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材料二中董仲舒的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主张所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李贽提出了什么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观点产生的根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什么?它们后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口号,这一口号的提出,最主要的影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 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日为 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 “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 ……“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 “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图 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青年杂志》发刊词

              材料四 (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
              “试看环球的未来,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请回答:
              (l)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四人所代表的群体对中国近代社会进步各产生过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鲁迅和《新青年》

              鲁迅

              《新青年》

              材料二:中共一大会址(原上海法租界望志路树德里106号)

              材料三:工人的运动,就是比黄河水还利(厉)害还迅速的潮流。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
              ——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

              请回答:
              (1)结合课本所学知识概述鲁迅和《新青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中的《劳动界》是什么性质的杂志,创办主体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工人的宣言》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劳动界》刊登的这个宣言说明了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怎样的新思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则材料组合在一起有它的用意,请推测命题的用意之后,说明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材料一 “他们所非难本志的,无非是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忠孝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这几条罪案。……”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以上材料均引自一份所谓“罪案”的答辩书

              材料三 “孔子与宪法,涉不相涉者也。吾今以此标题,宁非怪诞之尤。然于怪诞标题之前,久已有怪诞事实之发现……怪诞之事实者,何也?则宪法草案中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之事是也……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将为专制帝王之宪法,非为解放人权之宪法也……此专制复活之先声也。”
              ——《李大钊选集》第77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他们所非难本志”中的“志”是一份杂志,你知道这份杂志是谁创办的吗?杂志的名称是什么?这份杂志的创办有什么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材料中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中的“我们”是一批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分析“打倒孔家店”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作者的基本主张是什么?这一主张有什么影响?在新文化运动中,作者主要有什么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二: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摘自陈独秀《警告青年》

              (1)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代表哪一个派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之花,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
              (1)材料一中的A、B、C分别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一时期思想活跃的局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2)图中所示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思想理论?这一思想理论对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民主进程起了巨大作用,请概述其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发起的一场运动的名称。请概要指出这场运动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4)材料四描述的是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的哪一革命理论的实践?列举毛泽东集中阐述这一理论的三篇重要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

              (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的标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