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海见证中国近代社会历程”关键词表

              江南制造总局 《申报》 轮船招商局 发昌机器厂 上海强学会

              《时务报》 《青年杂志》 五四运动 中共一大 淞沪会战

              阅读材料,从“上海见证中国近代社会历程”的某个侧面,结合国际背景,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运用这3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 2.

              (26分)阅读下列材料:

              长期以来,“启蒙”一直是思想文化史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接续式的“早熟”的启蒙。在14至16世纪,西方人依靠自身的社会变革力量酝酿起早期启蒙,并层层推进演绎出18世纪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晚熟”启蒙。借助于“西学东渐”的刺激与发酵,中国文化传统的逻辑发展进程才发生历史的大转折,最终在“民族复兴”的理论大框架中,标立起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逐渐折射和透显出“西方式”启蒙的反传统含义。

              ——据孟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整理

              请回答:

              (1)概述西方“早期”启蒙的“内源”因素。(2分)结合史实说明18世纪的启蒙与“早期”启蒙之间有怎样的“接续”关系?(4分)

              (2)该学者者认为,明末清初的社会批判思潮仍属于“文化传统的自我裂变、修复与整合”,不具有近代意义上的启蒙性质。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4分)

              (3)近代前期中国具有反传统含义的“西方式”启蒙思潮有哪些?(6分)近代中国的启蒙为何高举“民族复兴”的旗帜?(2分)

              (4)五四前后,中国社会文化思潮一改“醉心欧化”的局面,呈现出流派纷呈、选择多元的趋向,请结合国内国际背景分析成因。(8分)

               

            •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社会震荡最剧烈、最不稳定的时期,发生了社会和政治的“大裂变”。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现代史大事年表(节选)

              1894年

              日本挑起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1895年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康有为等“公车上书”。

              1897年

              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在《国闻报》上定期发表。

              1898年

              6月,维新变法开始。9月,那拉氏发动“戊戌政变”。

              1899年

              秋,山东平原县义和团在朱红灯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

              1900年

              夏,全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浪潮。6月,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1901年

              9月,《辛丑条约》签订。

              1902年

              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在《苏报》上发表。

              1903年

              邹容著《革命军》,章炳麟为《革命军》作序。

              1904年

              华兴会、光复会成立。陈天华著《猛回头》和《警世钟》。

              1905年

              实行清末“新政”。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1911年

              清朝裁撤军机处,改设内阁。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1912年

              元旦,中华民国成立。2月,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接任。

              1913年

              3月,袁世凯派人杀害了宋教仁。7月,爆发“二次革命”。

              1915年

              12月,袁世凯当上了中华帝国皇帝,蔡锷组织护国军讨袁。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

              1917年

              张勋复辟失败。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

              1918年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请回答:

              (1)从上表可以看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先后出现了哪几股进步社会思潮?(4分) 并说明这几股进步潮流之间存在着哪些联系?(2分)

              (2)某校高二学生历史学习研究组认为,此表编制者明显忽视了经济文明史部分,据此请加上你认为重要的内容。(2分)

              (3)严复译述《天演论》的发表促进了维新运动的兴起,维新变法运动给我们留下哪些宝贵遗产?(4分)

              (4)维新派与革命派的理想蓝图不能实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

               

            • 4.

              要拥护那德先生(Democracy),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Science),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919年1月)

              结合中外历史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论文,谈谈你对材料主张的认识。

              要求:

              主题明确,观点合理;

              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条理清楚,合乎逻辑。

              提示:内容至少应包括:德先生、赛先生的含义;西洋人为此闹事流血而达到光明世界是否属实(以某一国家为例);陈独秀如此言明的用意。

               

            • 5.

              材料一 绘画之学,为各学之本,国人视为无用。岂知一切工商之品,文明(意为文治教化)之具,皆赖画以发明之。……若画不精,则工品拙劣,难于销流,而理财无从始也。文明之具,亦立国所同竞,而不可以质野立于新世互争之时者也。故画学不可不至精也。

              ——摘编自康有为《物质救国论》

              材料二 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盖由画论之谬也。……然则画以象形类物……

              非取神即可弃形,更非写意即可忘形也。……今特矫正之:以形神为主而不取写意,以着色界画(指古代宫廷画)为正,而以墨笔粗简者为别派(即旁支);士气固可贵,而以院体(指宫廷画)为画正法……中国画学至国朝而衰弊极矣……枯笔数笔,味同嚼蜡,岂复能传后,以与今欧美日本竞胜哉?……如仍守旧不变,则中国画学应遂灭绝。国人岂无英绝之士应运而兴,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者。——康有为《万木草堂藏画目》

              材料三 画师吾爱拉飞尔,创写阴阳妙逼真。色外生香绕隐秀,意中飞动更如神……拉飞尔画非人力,秀韵神光属化工。太白诗词右军字,天然清水出芙蓉。(注:拉飞尔,又译为拉斐尔,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右军,指王羲之)——康有为《怀拉飞尔画师得绝句八》

              材料四 康氏不谙中西绘画,主以院画(指中国古代宫廷画)为绘画正宗,全是以个人意志而加以论断者。恐与其政见之由维新而至复辟者相似,不足以为准绳。——摘编自潘天寿《中国绘画史》他(指康有为)是从晚明到清末三百年来从文化高度观察、评议西方美术优点的第一人;他又是近现代敢于承认中国传统美术缺陷的第一人。——摘编自吴甲丰《对西方艺术的再认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关于绘画与救国的关系的观点。(4分)

              (2)据材料二,归纳康有为振兴画学的主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他提出这一主张的原因。(10分)

              (3)材料三中康有为所欣赏的西方绘画风格是否符合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西方美术发展的潮流?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6分)

              (4)材料四中的两位作者对康有为绘画思想的评价角度及结论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评析康有为“振兴画学救国”的主张。(8分)

               

            • 6.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图2

              但丁在《论俗语》中倡导与教会所用的   《新青年》第2卷第5号发表胡适的文章

              官方语言——拉丁语相对立的地方语言

              分别概括图1和图2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的角度比较二者的异同。(12分)

               

            • 7.

              (22分)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和中国的启蒙运动都是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它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随后遍及欧洲大地,成为l4世纪摧毁中世纪旧结构的“灾难”。……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丹尼斯•谢尔曼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的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中国启蒙运动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并指出这一现象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8分)

              (2)据材料二,概括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4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特点,(2分)并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历史上思想解放运动一般规律的认识。(4分)

               

            • 8.
              【题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各种政治思想潮流跌宕起伏,演绎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
              历史。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哪几股进步潮流并举例说明其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五四运动至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同时并存马克思主义和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这一时期中国革命运动主要是在哪种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为什么?
            • 9.
              【题文】简述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概况。
            • 10.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既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的,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的自由就不毫无根据的了。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材料二  1916年《新青年》载:“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想》
              材料三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请回答:
              (1)概述材料一的主要观点(或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了什么问题?为此,他们开展了什么运动?这次向西方学习与以前的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对东西方文化的这种态度是否正确?我们对东西方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