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有人评价它:躯干似“西”,头脑是“中”,似是而非,不伦不类。“它”是(  )
              A.托古改制
              B.中体西用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 2. 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如下表,其专业设置(  )
              A.标志中国现代化起步
              B.体现维新派的政治诉求
              C.以中体西用为办学思想
              D.有利于巩固清朝统治
            • 3. “除化学家制造家……考有新物新法,因创为新字,自应各从其本字外,凡通用名词自不宜剿袭搀杂。近日少年习气,每喜于文字间袭用外国名词谚语。如:组织、冲突、运动等字……迂曲难晓……中国自有通用名词,何必拾人牙慧。”以上言论应该出自(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 4. “l894年那场局部战争不仅使30年倾国之力创办的北洋海军毁于一旦,而且在精神层面摧毁了中国知识阶层先前的自信或者说自负。”“先前的自信或者说自负”是指(  )
              A.伦理纲常的传统习惯
              B.“天朝上国”的思想
              C.“中体西用”的主张
              D.君主立宪制的构想
            • 5. 士大夫们把晚清同治帝在位时期(1862~1874年)称之为“同治中兴”。对此西方学者评论:“只能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低层次的复兴,是一种浮于外表的现代化姿态。”这是因为该时期的现代化(  )
              A.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道路
              B.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
              C.没有冲破自然经济的束缚
              D.以自上而下的方式推行变革
            • 6. “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这一言论是(  )
              A.洋务派对守旧派的抨击
              B.开展洋务运动的理论依据
              C.革命派对保皇派的抨击
              D.动摇了“中体西用”的理论依据
            • 7. 王富仁教授认为中国近代以来每30年就有一个文化周期:1859-1889-1919-1949-1979-2009,每一阶段都有文化的具体特征。其中对1889一1919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从学制度到学思想,国人的思想解放不断加深
              B.“中体西用”的主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C.马克思主义从传入到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想
              D.这一时期的各种思想“犬牙交错”,异常复杂
            • 8. 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实践活动用下列词语可以概括:京师同文馆、轮船招商局、留美幼童、北洋海军。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群人”思想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变法图存
              C.“中体西用”思想
              D.民主共和
            • 9.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下列历史人物中使“它”在中国“进门”“落户”的有(  )

                       ①林则徐    ②张之洞           ③康有为           ④李大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10. 张之洞在《劝学篇》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下列观点中突破了该主张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忠信为甲胄,礼义为于橹”
              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