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摘编自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


              材料二 长江深入中国内地,而且很大的轮船从海上可直接沿长江的主要河段上溯而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也依靠长江与外界便捷地来往。地理上,长江介于中国南北之间,从而对商品的分配和战争的进行都颇具影响。所以,一旦在长江流域建立起了势力,就在中国内地有了优势,并且能自由、稳定地通过长江沟通海洋;而在长江地区的商业优势又会加强其他方面的有力地位。这些合在一起,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而中国由此得到的益处也会被更广泛地、均衡地扩散到全国。在长江流域丢下一颗种子,它会结出一百倍的果实,在其它地区也有三十倍的收获。

              ——摘编自美马汉《海权论》(1890年出版)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以15——19世纪世界殖民霸权的转移为例论证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分析,马汉对“外部海上国家”的建议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看待“外部海上国家……施加影响”给中国带来的“益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 鼓吹实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刊物

              材料四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回答:
              (1)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材料二反映了民族企业发展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三的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四指出,民国初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联系各党派在议会中所占议席的对比及所学知识说明了什么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这些趋势没有变成现实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格拉底


            但丁


            孟德斯鸠


            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大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


            材料四: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材料五: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结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的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


            请回答:
            (1)在西方思想史上,先后出现了哪三次解放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选自文艺复兴高潮时期哪位诗人的哪部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三、四、五,概括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的主要思想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启蒙思想对中国近代化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图1 孙中山像和题词


            图2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什么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5年3月12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悼念文章布满各地大小报章。有个叫卢绍稷的人,发表了《东西两国父》一文,倡言:孙中山与华盛顿同为革命领袖,华盛顿为独立而争,先生为三民主义而斗,四十年如一日,几死者十余次,其精神、毅力、功绩,较之华盛顿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应尊为国父。     
            (1)根据所学,概括材料一中孙中山、华盛顿被称为“国父”的共同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在1982年第5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影片《甘地传》获得八项大奖,上台领奖的人强调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     
            (2)材料二中,领奖者为什么强调“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长时期以来,军政人物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实际上已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要说是皇帝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材料四  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顶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

            (3)拿破仑和华盛顿都是近代世界历史上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但他们一个做了皇帝,另一个却拒绝称王。综合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其中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材料一  “我国民苦满清专制久矣。自去年武昌起义三数人登高一呼,万峰响应。义旗一指,各省景从,不及旬日之劳,……四千六百九年(注:辛亥革命前后以汉族始祖黄帝降生之年为元年的一种纪年法)之旧物光复于一朝,扫二百六十六年之淫威尽除于一旦。”
                                                                           ——《今日之日》(《申报》中华民国元年十月七日)
            材料二 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唤呐,新军和巡防营一些丘八的张弩拔剑所造成的,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他们也用不着我们活动。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
                                                                            ——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1919年7月——8月)
            材料三 1911年10月10日的中国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以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的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
                                                        ——陈独秀《〈新青年〉之新宣言》(《新青年》1923年第一期)


            (1)材料一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什么?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表述辛亥革命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三中陈独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囻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申报》把“国”字改为“囻”的用意是什么?《申报》的祝词反映了哪些时代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吾人仰望之中山,而事后追思事前之希望,果相仵(等同)乎?抑不相仵乎?此又足以系今日之怀思而惹全国之注目矣!
            ——《申报》1912年9月9日

            (2)材料三所述是《申报》对辛亥革命较为客观的反思。结合史实,说明这一反思的社会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20世纪《申报》大事年表
            1905年在论说栏内宣布办报新方针:……(2)扩充篇幅,标题力求醒目,并开始采用新闻分栏编辑法:(3)多载专电,通讯,广译外报评论。
            1909年开始用白报纸两面印刷,初具现代报纸的形式。买办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购进《申报》,主权移归国人所有。
            1918年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其他设备也相继更新。
            1919年5月15日,发表声明不再刊登日商广告。
            1924年增辟《教育新闻》等栏目,每日见报。
            1928年《申报》销路已超过十四万份。广告收入和发行收入蒸蒸日上。
            1932年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改进副刊《自由谈》的内容,使其大众化。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普及教育。
            1937年《申报》正式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
            1938年《申报》香港版出刊。刊登毛泽东著作《论新阶段——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战线发展的新阶段》。
            1946年《申报》将股权51%让与国民政府,成为官商合办,并改组公司董事全。
            1949年《申报》终刊。中共派员进入《申报》馆,在原址出版《解放日报》。
            ——根据宋军《申报的兴衰》整理编制

            (3)根据材料四,指出《申报》在哪些领域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并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中国近代史是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也是中国人不断抗争、探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进一步发展成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家。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既是“沉沦”的谷底时期,也是“上升”的起始时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                               ——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观点,列举1901年到1920年间体现近代中国“沉沦”的重要历史事件。

             

             

             

             

             

             

            (2)简要分析1901年到1920年间近代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原因。

             

             

             

             

             

             

            材料二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                                            ——《中共党史资料选编》

            材料三   五四时期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主张。当时妇女的面貌(服饰、发型等)变化较大,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3)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影响的具体表现。

             

             

             

             

             

             

            (4)材料三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哪一方面的变化?(1分)这一变化是新文化运动中哪些思想直接影响的结果?(3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