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一和材料二对鸦片战争的共同认识是什么?用材料二中的哪一结论可以说明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4分)

              材料三  根据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签订《南京条约》     图二:签订《马关条约》    图三:签订《辛丑条约》

              (2)分别指出三个条约签订的时间和背景各是什么? (6分)

              材料四  从l840年到l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2分)

               

            • 2.

              (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说:“我觉得这五十年来的中国,正像蚕变蛾、蛇蜕壳的时代。变蛾蜕壳,自然是一件极艰难、极苦痛的事,那里能够轻轻松松的做到。心理上还有必变必蜕的觉悟,那么,把那不可逃避的艰难苦痛经过了,前途便别是一个世界。”

              (1) 材料一中“这五十年来”推动中国“变蛾蜕壳”的因素有哪些? (4分)

              材料二  孙中山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 “方才是人类的进步”。还提出,中国可以借鉴外国经验教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摘自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想述评》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孙中山革命进化论的主要观点。(4分)

              材料三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近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之最后觉悟。

              ——以上材料均摘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陈独秀的这种“伦理的觉悟”(4分)

               

            • 3.

              (19分)比较是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它能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的前因后果。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15世纪左右中国和西方政治状况的区别。(3分)

              材料二 (15、16世纪)西欧的封建专制王权是在市民——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相互斗争中充当“表面上的调停人”而确立起来的,为了取得市民——资产阶级的支持以加强自己的实力,一般都采取……扶植资产阶级的势力,打击或削弱封建地主贵族的措施。

              ——郝侠君《中西500年比较》

              (2)试以英国为例,说说15、16世纪封建专制王权采取的哪些政策起到了扶植资产阶级的作用?在英国国家的政治走向上产生了什么结果?(6分)

              材料三 中国明代的封建专制制度却起着完全不同的历史作用。它主要是建立在宗法性的自然经济基础和封建阶级结构之上的。因此,他就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当作自己的根本任务。

              ——郝侠君《中西500年比较》

              (3)明代的封建专制统治者采取了哪些维护封建统治的措施?对中国国家社会形态的走向上产生了什么影响?通过以上中西对比,分析什么样的政治状况有利于先进因素的成长?(7分)  

              (4)当这两种不同走向的文明遭遇后,中国受到了巨大冲击。试概括其表现。(3分)

               

            • 4.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国元年9 -12月预算,中央政府总收入2719万余元,总支出7009万余元……1913年4月北京政府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借款总额2500万英镑,年息5厘,按84%实交,以关税和盐税为抵押47年偿清,本息共计67893597英镑。

              (1)依据材料分析民国初年的财政状况及其影响。(6分)

              材料二  20世纪30、40年代的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遭遇的严峻考验。

              (2)结合上图及历史知识,阐释日本侵华行为对中国近代工业的空前破坏。(6分)

              材料三  1949-1978年被称为走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

              (3)概括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8分)

              材料四  许多学者提出,应该以更加宽广的视野看对外开放,开放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建设领域。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顺应国际的发展潮流和国内改革的加快加深的需要,走向了对外开放水平的质的飞跃的新阶段。

              (4)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加大全方位开放力度的主要表现。(6分)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黻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二: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策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备自变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三: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自信天,不敬神佛忘祖先。……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困难。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斯萧然。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

              请回答:

              (1)三段材料分别代表哪个阶级的主张?(3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张有何相同和不同?(4分)

              (3)材料二、三有何相同的背景和目的?(4分)

              (4)材料二所进行的变发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5分)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摘自报刊《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二:从1793年到1840年,历史给了主权独立的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但是,乾隆盛世以自我为中心的“天朝心态”完全堵绝了西方传来的现代工业文明的信息,闭关锁国的清廷对外来干涉的严峻挑战采取了麻木不仁的态度。而西方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不到一百年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通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实现了“政治制度的改变”和“器物和经济的改变”。(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93年到1840年近半个世纪造成中国对待现代工业文明态度的原因。(4分)

               

            • 7.

              (12分)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

              诗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1)诗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4分)

              诗二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 井冈山》(1928 秋)

              (2)诗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2分)

              诗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 长征》

              (3)导致诗三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2分)

               诗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4)诗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4分)

               

            • 8.

              (17分)中国近现代外交,外交理念与世界意识发生了变化。

              材料一:“中国”如“夏”,位于宇宙模式的中心,享有号令天下的最高权威;而周围各国如“夷”,位于这个模式的边缘,必须向中国臣服……“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文化作为区隔“夷”和“夏”的标准……

              ——摘编自(宋)石介《中国论》

              材料二:(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19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6次,中国14次,中国首次超过了天朝。据《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最初五卷中天朝出现5次。至光绪年间,天朝已经式微,几乎不用了。天朝使用次数减少后,出现在史料中的自称主要是大清国、中国。

              鸦片战争后,清廷一些官员一方面出于对西方列强强权的义愤,力图解除不平等条款对中国的束缚,伸张自身的权益;另一方面,出于与西方国家办理外交事务的实际需要,这些官员逐渐认识到有必要了解西方在调整国际关系方面的法律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因此力主将近代国际法引入中国……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接受英、法、美、饿等国公使入京设馆。作为对等性的反应,1868年,清政府向欧洲派出了第一个外交使团。1877年,中国第一个驻外使节也被派往伦敦,翌年,在欧美其他国家开始设立使馆。

              材料三:1949年3月5日,毛泽东说:“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共同纲领》第57条规定:“中国人民共和国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外国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系。”

              2 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闭关自守只能是更加落后于世界,落后于时代。如果不开放,再来个闭关自守,50年要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肯定不可能。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对字宙和世界体系的认识。这一认识指导下的对外交往的理念是什么?  (6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一相比较,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5分)

              (3)根据材料三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代领导人都主张融入世界。简要分析两个时代与世界融合不同状况的原因。(6分)

               

            • 9.

              (12分) 上海,今日中国经济中心,世界大都市之一,有着不平凡的历史。她的近代历史是近代中国屈辱与抗争的缩影。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她像西太平洋海岸的一颗明珠,具有“东方明珠”之美誉,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1.上海是一座饱经风霜的城市。请列举近代史上上海遭受列强侵略的史实两例。(2分)

              2.上海又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列举20世纪20年代初在上海成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名称及其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主要内容。(3分)

              3.上海是新中国重要的外交舞台。有人说,中美关系新的一页是在上海揭开的。这个说法的依据是什么?(2分)

              4.1996年4月,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在上海建立“上海五国机制”。2001年6月,该机制发展为上海合作组织。这一组织反映了怎样的一种新型国家关系和区域合作模式?该组织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有何重要意义?(5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