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世界农业经济发展史,折射了人类社会孕育成长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有哪些具体特点?
              (2)以英国圈地运动为例,说明其对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3)在农业发展问题上,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苏俄(联)在列宁执政时期,有哪些经济措施?我国在1953~1956年通过什么形式引导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4)综合上述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业发展的认识。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重实标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 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暫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 在农业方面,……虽然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这里应该强调指出的一点是,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頋 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不过另一方面,大多教西方人也都要承认,没有在五年计划下的工业的增长,苏联就不可能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做出那么大的贡献。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1992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并分析为什么大多数西方人认为苏联不值得仿效。
              (3)有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道光帝以前)国家收支
              嘉道以前(嘉庆道光以前),历朝每岁收支总数,变动不大。收入数大致如下:
              (1)地丁约3000万两    
              (2)耗羡约460万两(正赋外额外征收)
              (3)漕粮约400万石(分正粮杂粮两种,正粮征米,杂粮征豆麦荞麻等)
              (4)漕项  约200万两(漕粮外加征)   
              (5)租课约26万两
              (6)盐课约750万两    
              (7)关税约400万两
              (8)茶课约7万两
              上总数(除漕粮)共约4800余万两。
              支出数大致如下:
              中央经费
              (1)王公百官俸约93万两    
              (2)兵饷约600万两
              (3)盛京热河官兵俸饷  约140万两    
              (4)其他政费  约110余万两
              上总数共约954万余两。
              地方经费
              (1)官俸约420万两    
              (2)公费  约20万两
              (3)红白事例  约40万两(庆典、丧祭)    
              (4)兵饷  约1500万两
              (5)修缮约400万两    
              (6)其余杂项  约100万两
              上总数共约2500万两。
              中央地方合计约3500万两。
              --摘编自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下
                 材料二
                 在1949-1957年时期,中共领导内部在采用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这一问题上是普遍一致的。这个模式提供了国家组织的形式、面向城市的发展战略、现代的军事技术和各种各样特定领域的政策和方法。中共领导人从来没有采取照搬苏联经验的立场。1949年以前毛泽东的革命纲领的精髓是面向中国实际的需要,在建设社会主义阶段,他也不准备放弃这个原则。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共领导人有了信心,他们开始修改有关经济和其它关键领域的苏联经验。但是,只是在1958年的“大跃进”时,才出现了与苏联模式根本决裂的情况。
              --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道光以前清朝的经济特点及其体现的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接受苏联模式的原因并指出接受的原则与方法。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非常重视教育问题。苏维埃开办的学校教育面向大众;学校完全世俗化,不受教会干扰;学校教育不仅不收费,而且国家还给有困难的学生发放食物和衣物等;苏维埃还发起了扫盲运动。同时,在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基本在全国实现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除了要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专门人才外,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30年代,为了加快国民经济建设,斯大林提出了“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要求学校加紧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美国公立学校制度的建立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直接推动下而实现的。1790年代至1830年代,美国早期工业化蓬勃展开,欧洲的大规模移民潮汹涌澎湃,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需要多样化的人才,而数百万外来移民也需要通过正规的教育以便能够顺利融入主流社会,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马萨诸塞州在内战前率先建立起现代教育体制:分年级教学、书面考试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政府利用税收支持的免费的现代公立学校教育制度建立。高等教育方面,宗教仍然发挥很大的影响。内战后,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逐渐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美国教育体制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极强的实用主义特点。这种特点促使美国不断调整、改革和完善教育体制,以满足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需求。当时欧洲国家的中学重学术,而美国的中学则强调大众化,把准备就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摘自李剑鸣主编《世界现代化进程北美卷》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美国教育和20世纪初苏联教育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国教育制度对各自社会进步的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