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三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两者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南方谈话


              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

              ——《列宁选集》第四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讲话的基本思想并指出其意义。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列宁和邓小平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主张有何类似的发展与突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摘自石惠莲《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几点认识》


                材料二 “总统先生!”一位年轻的记者曾经问过富兰克林·罗斯福:“你是共产党吗?” “不是。” “你是社会主义者吗?” “不是。” 这位记者对罗斯福拒不承认自己属于哪种常规的意识形态感到困惑,最后问到:“那你的哲学是什么?” “哲学?” 有点迷惑不解的总统说:“哲学?我是基督教徒,是民主党人……如此而已。”

              ——摘自内森·米勒《罗斯福传》


                材料三 1946年至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一些指标对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没有强制性,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来推动计划的实现。戴高乐总统曾说过,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摘自网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让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西方人士为什么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记者”为什么说罗斯福是“共产党”、是“社会主义者”呢?罗斯福说自己是“民主党人”实质上代表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说明法国政府是如何对经济进行干预的?你认为材料中“自由的缺点”及“计划的优点”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决定围绕上述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为他们拟订一个题目,要求紧扣材料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局的任务》全集33卷

                材料二 美国著名新闻记者杰拉尔德·W·约翰逊在《罗斯福:独裁者还是民主主义者?》一书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也正是他最深切的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他是一位外科医师,资本主义经过他的手术,得到的不是死亡,而是变得比过去更强,并取得新的生命。”
              ——舍伍德著:《罗斯福与霍普金斯》,P 113~114

                材料三 他说:“我们要做的就是最终实现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他承诺,政府将在未来数周内公布新的刺激经济增长方案。 
              ——中国财经信息网 2009—4—11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苏俄和美国分别遇到怎样的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回答,针对困难,两国分别采取什么政策?根本出发点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你对当今世界的知识,分析材料三图中人物为应对危机突出采用了什么手段?你对此有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