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美国人萨顿《西方技术与苏联经济的发展(1930—1945年)》一书介绍,斯大林曾说,“在苏联,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的帮助或技术援助下建成的……其余的,也大多是在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技术援助下建立的。”据此不能说明的是

               

              A.苏联是大萧条时期的大赢家
              B.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多国取得胜利
              C.社会主义不再被看作空想象的美梦
              D.苏联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 2.

              苏俄(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④②③
              B.③②④①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3.

              在苏联,1928年1公担裸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    )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D.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 4.

              以下各段文字反映了不同时期苏俄(联)的经济政策,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开垦荒地是增加粮食—个重要的,而且完全现实的来源,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和最迅速的办法。”

              ②“必须使我国各地区毫无例外地都布满国营农场,它们在向国家缴纳粮食方面不仅能够代替富农而且能够代替个体农民。”

              ③“要尽量实现农民的流转自由和尽量发展小工业,给在小私有制和小商业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一点自由。”

              ④“我认为揭露农村生活中令人痛心的一个侧面是我道义上的责任。……以中央的名义命令把粮食征收殆尽,不给农民留下一磅粮食来养家糊口。”

              A.②④③①
              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
              D.④③②①
            • 5.

              为了使苏联在军事上和经济上不依赖世界其他地区,苏联领导人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 6.

              (27分)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15世纪以来,世界大国的崛起的历史就是创新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继荷兰之后,荚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这三国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材料二 ……列宁时代,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相当的弹性;而斯大林则以强硬的手段,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斯大林认为,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内部来积累呢,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以上材料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荷兰、英国和美国三国对市场经济是怎样创新和发展的。(3分)结合16至18世纪英国相关史实,从“虔诚、商业和自由”三个方面分析其创新的条件?(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开创的新模式对美国发展的影响。(4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列宁和斯大林是怎样探索的?依据所学知识,概要评述这种斯大林时代所形成的经济社会管理模式。(6分)

              (3)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有哪些创新性史实。(6分)综合上述,概括各国创新发展给我们的启示。(2分)

               

            • 7.

              “我们应该竭尽全力使我国(苏联)成为经济上独立自主而依靠国内市场的国家,成为能把其他一切逐渐脱离资本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经济轨道的国家吸引到自己方面来的基地。”为此,苏联实施了

              A.新经济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
              C.农业集体化
              D.赫鲁晓夫改革
            • 8.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伟大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材料肯定了斯大林时期的俄国

              A.开创计划经济体制
              B.成为世界一流强国
              C.建立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D.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 9.

              列宁指出,商业“是我国经济生活的试金石,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是促使经济开始全面高涨的唯一的可能的纽带”。为此,苏维埃俄国调整了当时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B.允许市场发挥作用,体现逐步过渡的思想
              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
            • 10.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评论到, 20 世纪“最矛盾和讽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了它的死敌一命。”下面说法能证明其结论的是

              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
              B.二战后,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C.二战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D.70 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国家干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