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日本右翼文人中村粲在《大东亚战争的起因》中说:“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在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上述材料反映日本大举侵华的一个客观背景是(   )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使得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

               

              B.社会主义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市场

               

              C.经济大危机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激烈的经济战

               

              D.日本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制订了对外扩展的大陆政策
            • 2. 阅读表格,完成问题:

              1860—1981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与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比较表

              时段

              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

              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

              备注

              1860—1870

              5.5

              2.9

              1870—1900

              3.2

              3.7

              1900—1913

              3.7

              4.2

              1913—1929

              0.7

              2.7

              1929—1938

              -1.2

              2.0

              1938—1948

              0.0

              4.1

              1948—1981

              6.8

              5.6

              ——摘编自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

              分析上表 ① ② ③ 栏后,可看出世界贸易和工业生产的增长并不完全同步。结合背景,试概括出影响世界贸易增长率的三项主要因素。(6分)

            • 3.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 4.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中间,是占地宽广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纪念园。在林林总总的纪念雕塑间,最富有历史意味的,可能就是一列在门口列队的人群铜塑。……许多到访的游人都喜欢站在铜像人群中,和昔日的“落魄白领”合影一张。如果说在过去几十年里,这种行为更多是出于一种新奇,那么,现在则似乎真有重复历史悲剧的可能了。

              ——摘自《经济参考报》2008年12月30日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摘自“百度百科?罗斯福新政”

              材料三 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内容涵盖广泛,可能是上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至今最全面的经济改革。除了包括延长一些住房贷款者丧失住房抵押赎回权的期限、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内的总值600亿美元的挽救经济计划外,奥巴马还打算将税赋负担移转到高收入者,改变已实行20多年的管制松绑政策方向,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并且重新检视美国的自由贸易协议政策。

              ——摘自新浪网

              请同答:

              (1)材料一中的“历史悲剧”指的是什么?(2分)这一“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为了应付“历史悲剧”,并对“落魄白领”和普通家庭实施“救济”,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3分)这些措施有何特点?(2分)

              (3)据材料二、三,美国的罗斯福总统、竞选时的奥巴马在应付严峻局势时采取相似措施有哪些?(4分)其实质是什么?(1分)

               

            • 5.

              “梅隆拉响警笛,胡佛敲起警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这首流传于20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的美国民谣描绘的是(  )

              A.华尔街股市暴涨
              B.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C.经济危机爆发
              D.美国经济繁荣
            • 6.

              有历史学家把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称为“疯狂的20年代”。其依据应该是,当时美国

              A.摇滚、爵士乐盛行
              B.经济危机、社会动荡
              C.经济社会盲目发展
              D.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