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按照《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德国解除了武装并向协约国集团赔偿巨额战债,军国主义、民族主义情绪激增,纳粹党适时提出了修改《凡尔赛和约》的主张。美国的退出使凡尔赛体系受到严重冲击,维护战后秩序的主要责任落在了英法肩上,两国由于战争消耗实力受到极大削弱,在维护体系稳定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
              --摘编自宋晨《凡尔赛体系的缺失与纳粹德国的崛起》
              材料二  德国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尤其严重,面对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的形势,政府显得软弱无能。
              --摘编自尼尔•弗格森《世界战争一一二十世纪的冲突和西方的衰落》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德国法西斯发动二战的原因。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纳粹战犯在纽伦堡审判中受到了战争罪、反人道罪等罪行的判决。……从战后到2002年,德国的战后赔偿金额达到1040亿美元,……1985年,魏茨泽克总统把5月8日对于德国的纪念意义从“战败日”改为“胜利日”,“感谢盟军把我们从纳粹统治下解放出来”。1994年,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在勃兰特“惊世一跪”的20年后,对波兰再次道歉。……世界犹太人大会主席辛格说:“学校普遍进行纳粹大屠杀教育,正视历史,已经成为德国民族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人民网》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对战败国德国的处置与一战后相比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二战后德国对战争的反思体现在哪些方面?
            • 2. 材料一  美国总统威尔逊、国务卿蓝欣早在1917-1933年就帮助奠定了后来冷战和遏制苏联的政策基础。虽然没有军事对抗、武装对峙和军备竞赛,但一些基本要素已经存在:猜疑、误解、反感、畏惧等。……美国政府本来可以通过许诺提供美元和外交承认的计划防止苏维埃政府在1918年3月与德国签订和约,从而减轻德军对西线的压力,但威尔逊和蓝欣却因基本要素的存在对该计划“关上了大门”。
              --据[美]戴维斯、特兰尼《第一次冷战》
              材料二  在苏美建交的问题上,苏联政府的态度始终是积极、明确的,即愿意在不干涉内政和解决债务问题的基础上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迟至1933年,罗斯福建议苏联派代表前往华盛顿就建交问题直接进行谈判。苏美两国主要围绕着两国债务问题展开。经过一番的讨价还价后,苏美两国达成有利于苏联的相关协议,并于1933年1 1月16日正式建交。
              --据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和崩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对苏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美建交的历史影响。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察看了当今的世界,并将现在的情况与那时的情况作了对比,我不得不承认,由于某种原因,由于某种难以确切指出的东西,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1932年在《泰晤士报》上发表的言论材料二  今天和任何时候都一样,使国家的强盛是政府的责任,而国家今后能否强盛则取决于经济。因此,必须领导经济,因为它太弱了,需要革新,而且革新工作只有决定了才能执行。
              --戴高乐《战争回忆录》材料三  我重复说,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济,至少经济尚未要求干涉时应当这样。如果国家参与生产,这跟一个以冒险精神为基础的经济制度不相适应,这种情况自然而然意味着,经济绝不能由国家来代表它的利益……一种竞争的经济制度是所有经济制度中最经济的,同时又是最民主的制度。政府只要在需要支持竞争机械论的时候插手到市场里去就好了,或者在不可能实现全面竞争的时候,出面监督这些市场就好了。
              --路德维希•艾哈德《来自竞争的繁荣》材料四  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关系日益紧张的经济原因有哪些?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战后初期采取了哪些合作措施?
              (2)据材料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何种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什么成果?
              (3)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以战后欧洲为例,说明“修补”是如何“在两个方向上进行”的。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工人的工资在危机期间下降40%,1932年相当于1900年的水平,20年代曾获得经济大师称号的胡佛,这时被人们称作“饥俄总统”,胡佛总统的前财政部长梅隆说:“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今日所受    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社会制度在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坚定的信念,即我们唯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使由退却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势力毁掉。
              --1933年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开创了美国历史的许多“第一次”:联邦政府承担起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联邦政府第一次保证公民有参加工会的权利;联邦政府第一次制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标准。-人教版高中实验教科书必修二
                 材料四  罗斯福新政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也引起了反响。罗斯福逝世时,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在1945年4月14日的社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中评价说,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人教版高中实验教科书必修二
              请回答:
              (1)材料一胡佛、梅隆对待经济危机的态度如何?材料二中体现了罗斯福怎样的精神?
              (2)材料三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用史实说明“联邦政府第一次制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标准”。
              (3)材料四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给罗斯福这样高的评价?当时的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如何?
              (4)有人说30年代大危机客观上给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机遇”。你同意吗?说出你的理由。
            • 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签署的凡尔赛条约中,协约国宣布,严裁德国军备目的是“推动所有国家普遍限制军备成为可能”;同时据国联盟约第8条,国联成员国承诺“为了维持和平,要求把国家的军备减少到足以保卫国家安全的最低限度”;“有效地促进国联盟约第8条规定的裁军”成为国联成员国加入国联的重要条件,依此规定,德国坚持要求其他国家必须裁军。国联裁军会议最终于1932年2月召开,德国代表团始终坚持其他国家必须裁减军备到凡尔赛条约的水平或承认德国重整军备的权利,否则德国将退出国际裁军大会。当时,正值经济危机的高峰和日本最激烈地进攻上海的时候,与会国都已明白,国联十多年的裁军努力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消失殆尽了。
              --摘自E-H.卡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联裁军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国联十多年裁军努力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消失殆尽”的因素。
            • 6. 地理环境的变迁影响人类的活动,人类活动也影响着地理环境的变化。
              美国因为过度开发加剧了1930年代的尘暴灾难,它与经济大萧条几乎同时袭来。面对天灾人祸的复杂局面,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前后有数百万贫困的年轻人被招募从事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活动;颁布《泰勒牧场法案》限制公共牧场的使用,以制止过度放牧;实施紧急“起垄”计划来缓解风蚀;通过《土壤保持和作物调配法》给予农场主一定的土地撂荒补贴,限制土地播种面积,减少粮食生产;在学校课程中设置环保教育课程,进一步普及政府资助的农场成年人教育等。
              结合材料,概括美国解决尘暴措施的特点,并分析这些措施的作用。
            • 7. 中日关系在近代历史中一直处于侵略与被侵略的状态中,循着历史的轨迹揭开这段历史,从中汲取深刻的教训是我们今天的责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自身有着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都没有的一些特点:(1)它自古以来是一种弱势文明,因而它善于模仿和吸收其他文明的长处,……但却又毫无感恩报答之心;(2)日本文化中没有“绝对正义感”,更多的是功利主义,一切都从自己的实际利益出发;(3)日本文化中还有一种非理性的鄙外主义心态,……日本的鄙外主义其矛头往往首指中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日本侵华的重要事件及由此给中国领土主权带来的影响。(4分)
                 材料二  在1919年1月28日的辩论中,中国代表顾维钧发言。他以流利的英语慷慨陈词:“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之发祥之圣地。以经济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竞存已属不易,其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固无讨论之余地。”他把孔子比作耶稣,山东比作耶路撒冷,阐明中国之不能放弃山东犹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以此争取西方代表的同情。
              --熊志勇《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代表顾维钧的发言是在哪一国际会议上?简述山东问题是如何得到解决的?
                 材料三  1936年8月7日,首相、外相、陆相、海相、藏相召开“五相会议”,制定了《国策基准》这个文件提出:外交与国防相互配合,“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制定《国策基准》的国际背景和目的,并指出1937年日本由此发动的侵华军事行动。
                 材料四  1939年9月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阶段的中国抗日战争,
              在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所起的作用要远远超过英法等国家。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外相松冈力主先北进而后南进,但多数人反对,理由是日本的大部分兵力正用于中国,北进实际上办不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侵略者陆军总兵力的七成仍用于侵华战争。如果不是由于日军主力陷于中国大陆,太平洋战争初期英、美、荷的失败还要惨重得多。
              --齐世荣《世界史 现代史编》上卷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军民在1939年9月到1941年12月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贡献。
              材料五  根据军事法庭宪章,法庭有权审理三种犯罪:破坏和平罪、普通战争犯罪及违反人道罪。犯有这三种罪行的战犯通常分别被称为甲级战犯、乙级战犯和丙级战犯。……此次审判就是“东京审判”,中国派出法学界权威、立法院立法委员梅汝璈出任法官。
              --熊志勇《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审判”是指哪一法庭?说明审判的法律依据是哪一国际公约?
            • 8. 实施正确的经济政策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法国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全面地、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以后,法国还与英国签订一项贸易条约,消除了两国间的贸易壁垒。此后,法国与比利时、德国等欧洲国家签订类似条约,将本国经济完全纳入国际市场。
              --人民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二
                  材料二  1930~1932 年,由美国开始,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或实行商品输入限额制度。……政府干预对外贸易和金融已成了资本主义各国国家机器的重要职能之一了。
              --《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更加助长了本已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国际贸易进一步趋于萎缩,而这反过来又加深了危机本身。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1947 年4月,23个国家签订了123项双边减让关税协议。这些双边协议被汇编成一个单一文件,称为《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杨起善《关贸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
                  材料四  美国和欧共体虽然互为对方最大的贸易对象,但它们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欧共体指责美国实行高关税壁垒,而美国认为欧共体是实行贸易歧视政策。双方在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的前身)进行了七轮激烈的谈判,到1979 年完成《东京回合》,决定发达国家将关税都降至5%的水平,以实现自由贸易的目标。
              --《世界现代史》
                  材料五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条件是贸易的自由化。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国际贸易组织,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推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叶柏林《如何应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西欧国家调整外贸政策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举措对国际贸易发展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国际贸易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施这一政策的背景和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关贸总协定成立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矛盾斗争的社会根源。
              (4)据材料五指出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综上所述,归纳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