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是关于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指出曲线A、B分别代表的经济理论并描述曲线A、B影响力的演变历程。
            • 2. 材料   大危机刚爆发的时候,胡佛总统立即召集了一系列会议,竭力说服企业界的领 袖们,自愿地不降低工资和物价,他要求联邦储备银行为企业界借款提供方便。此外,根据 胡佛的建议,国会对公共工程也增加了拨款。联邦政府提高了各州在公路修筑方面的年度补贴,一座名为“胡佛水坝”的工程也于1930年在科罗拉多河动工。
              胡佛一再召集企业界领袖们开会敦促他们稳定物价,但他却只在私下提意见而不愿公开干预„他虽然提出对各州的公共工程提供联邦补贴,但又坚决主张和维护传统的预算收 支平衡的原则,以避免联邦政府出现財政赤字,并一再运用总统否决权来阻止有关法案的 通过„社胡佛看来,大国的主要企业“是建立在健全的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其经济体制和 结构总的来看始终运转得很好,没有必要对它们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和调整。”总之,在整个 反危机过程中,他常常不得不用自己的一只手,去收回他的另一只手所给予的东西,以致使自己的某些责任和承诺变成一纸空文。--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胡佛反危机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胡佛反危机的活动。
            • 3. 国际规则的制定是近代以来世界整体化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1860年《英法条约》,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并降低葡萄酒的进口税。……法国方面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
              --高德步 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欧洲部分国家的关税率(1913年=100)
              食品半成品制成品
              1927年1931年1927年1931年1927年1931年
              德国12538095153190183
              法国65.518096125153178
              意大利75188114198193286
              ……日本轻纺工业依靠成本优势,加上政府补贴、汇兑贬值、货运费用不合理的降低等,向外倾销……1927年日本棉纺制品出口只有英国的33%,到1935年竟为140%。
              ……(资本主义各国)政府实行货币贬值或降低汇率政策,以相对抬高别国商品的价格,从而削弱对手的竞争能力。货币手段的使用,使世界商战空前激烈。
              --高德步 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1948年开始生效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通过非正式谈判议程和签订协定,非常成功地降低了关税,扩大了世界贸易。……1995年,美国成功地创建了一个永久的更为正式的组织。……WTO被授权制定协议并监督实行,执行贸易规则,解决有关纠纷。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
              (1)材料一体现了世界经济贸易的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出现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现象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说明世界贸易体系发展的主要趋势并指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 4. 城市见证历史,城市发展折射出人类文明进步。
              材料一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
              材料二

              (1)材料一、二的城市建造分别体现什么特点,这两个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1949至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
              (城市化率指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世界城市化的经验和一般规律,国家城市化水平达到30%以后,将进入城市化加速时期。)
              年份1949196619781982199119951997200020082011
              城市化率%10.6%18%17.9%21.13%26.37%29.04%29.92%36.22%45.68%51.27%
              (2)结合材料三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化率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概括说明每个阶段特点形成的原因。
              材料四  19世纪以来,英国的城市公共交通不断发展,基本上由私人投资者进行建设、运营、管理,处于无序竞争状态。例如:到20世纪初期伦敦地铁依然由6个独立运营者运营,换乘不衔接,票务系统不统一,管理十分混乱。二战后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不作为逐渐不被接受,而且由于战后公共交通的大规模建设无法由私人提供。1945年艾德礼工党政府上台,不但对公共交通进行计划和管理,还通过企业国有化直接成为了公共交通的提供者,并负有监督的责任。50、60年代,是英国交通基础设施大力建设和发展时期,但从1945年到1979年,政府公共服务开支不断扩大(包括公共交通政府投资和补贴),并于1975年达到峰值,占国民收入总值的48.8%.1979年,保守党撒切尔夫人上台以后,对公共服务进行市场化改革,引入了竞争机制,但是政府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仍然给与了相当程度的扶植政策和资金投入,并且建立了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制度。
              (3)结合所学,从英国政府作用发挥的角度(或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角度),对材料四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城市见证历史”关键词表
              重庆谈判深圳经济特区巴黎公社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费城《独立宣言》
              上海中美《联合公报》南京《临时约法》上海中共一大北平和平解放巴黎《人权宣言》
              (4)阅读上表,从“城市见证历史”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示例:
            • 5. 由于时代和国情的不同,各国走上了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创造了不同的发展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指出:“所谓新经济政策,就是在很大程度上转而恢复资本主义。究竟到什么程度,我们不知道。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租让合同,把企业租给私人资本家,这些都是直接恢复资本主义……废除余粮收集制就意味着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完税后的剩余农产品……在这种自由贸易的土壤上不可能不滋长资本主义。”
              --《列宁选集》第四卷
              (1)据材料一,你如何评价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解释?
              材料二  当时出现了一个“不分意识形态,众人开始以苏联为师”的特殊现象:1930-1935年间,西方著名的政界、经济界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计划”一词成为政界最时髦的名词。一时间,美国和西方国家对苏联计划经济“转变为模仿”。--2010年5月《红旗文稿》
              (2)据材料二,指出西方人“以苏联为师”“前往苏联取经”的原因。美国“对苏联计划经济‘转变为模仿’”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1980年12月25日)
              (3)据材料三,我们的“新事业”在经济建设理论方面取得了哪些标志性成果?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选择经济发展道路?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是上世纪30年代初美国农业状况的一幅漫画。一位绅士(胡佛)正向一位农民进行解释:艰难时期就如同那群鸟儿,要驱赶它们只需要竖立一个稻草人吓一吓就可以了。

                  材料二  1933年,民主党人罗斯福受命于危难之际,担任总统。他就任后,立即要求国会授权以对付危机,他在就职演说中宣称:“我将要求国会授予我一件唯一足以应付目前危机的武器,这就是,让我拥有足以对付紧急事态发动一场大战的广泛行政权。这种授权之大,要如同我们正遭到敌军侵犯时一样。”为了复苏经济,罗斯福提出“新政”,在短短3个月内连续向国会提出70多个法案。但从1935年到1936年,主要是共和党人担任法官的最高法院先后判定《农业调整法》等多部新政法令违宪,并多次暗示将要推翻《国家劳工关系法》、《社会保险法》这些作为新政里程碑的法令。为此,罗斯福总统于1937年提出了司法改革报告。虽然他的改革提案遭到了司法委员会的反对而没有通过,但最高法院中的几名法官-持传统观念的新政反对者都先后宣布退休,罗斯福乘机任命了新政支持者填充空缺。之后,最高法院对于商业领域的国会法令再也没有否决过,对其他领域的新政法令也极少再宣布无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任的罗斯福总统再次被国会授予他认为必要的成功进行战争的一切权力,此时总统对人力和财力的控制,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摘编自闫家深《美国总统权力变化的轨迹及原因》
              (1)材料一中的漫画反映了当时的美国农业出现了什么问题?指出罗斯福新政在应对上述问题时所采取的重大举措及其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三权分立政治格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上述变化产生的重大影响。
            • 7. 书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
              明朝人叶盛说:“今书坊(印刷并出售书籍的地方)相传射利(谋取财利)之徒伪为小说杂书……农工商贩,钞写绘画,家畜(蓄)而人有之;痴騃(痴呆)女妇,尤所酷好,好事者因目为《女通鉴》……有官者不以为禁,士大夫不以为非,或者以为警世之为,而忍为推波助澜者,亦有之矣。”
              (1)根据材料,概括当时社会出现的文化现象,并分析其作用。
              1762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在法国面世,引起了法国社会强烈的震荡。拿破仑说:无卢梭则无法国大革命。
              (2)结合所学,为拿破仑的观点提供依据。
              1776年,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认为“个体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最终达到的结果并非他自己的意图。个体通过追求自身的利益来促进社会收益,往往比他真正打算促进社会收益时更有效率。”
              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认为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主张政府增加公共支出,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3)结合所学,指出上述两种经济主张的区别,并分别说明这两种经济主张的背景。
              1915~1923年1938~1945年
              1915年,辜鸿铭写成《中国人的精神》,其目的是“解释中国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价值”。1923年,柳诒徵完成《中国文化史》,其主旨是“让学生看到中国文化的全貌和真象,也让青年们自己理解中国文化是否真的一文不值”。    一批重要的历史学术书籍在这个时期出版,如周谷城的《中国通史》,钱穆的《国史大纲》,张荫麟的《中国史纲》,缪凤林的《中国通史要略》,吕思勉的《吕著中国通史》和柳诒徵的《国史要义》.
              (4)结合时代背景,分别说明出现上述两种文化现象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