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里根上台,他在就职演说中说:“就目前的危机而言,政府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政府本身就是问题.”里根政府认为,要使美国经济摆脱“滞胀”,提高竞争力,就必须将政策的着力点由需要转向供给.为此,里根政府接受了供给学派的思想,制定了一系列刺激供给的政策.其中,减税是核心.它包括简化税制、降低税率、减免企业所得税、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对企业新技术授予减免税待遇.到里根第一任期结束时,联邦规章制度减少了33%以上.随后,里根政府又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经济自由化措施.例如,实行国营企业私有化;放松价格管制;减少市场准入限制;放宽《反托拉斯法》的执行,鼓励企业兼并.
              --【英】M•马歇尔《供给学派和里根经济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里根上台时面临的经济形势.
              (2)依据材料指出里根政府解决经济危机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 2. 材料一  1945年底,英国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建立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1946年开始实行煤炭工业国有化。1947年8月以后,政府先后依据一系列国有化法令,在铁路运输、电力、煤气、航空、通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此外,工党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措施,如实行免费医疗、教育补助、养老金补助、工伤补助等。--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撒切尔信奉货币主义理论,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她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撒切尔的一系列政策确实取得效果。从1983年起情况好转,到1988年英国已走出危机,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通货开始稳定,失业率也持续下降,达到了正常水平。--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依据材料概括二战后英国经济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实行的背景。
              (2)概括撒切尔经济政策与二战后经济政策的不同,政策发生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5 -1936年)和其他著作中认为:政府采取谨慎而适当的’行动是能够恢复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改变税收政策和公共支出,政府就能直接影响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量;通过金融倾向政策以控制利率,政府就间接影响投资的水平。
                                                                                                           --摘自《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凯恩斯经济学》
              材料二
              正如彼德松所指出的,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形势,使得其他经济学派取代凯恩斯主义主流地位的时机已经成熟。……后来,供给学派独占鳌头,成为里根经济学思想的核心。
              20世纪80年代初里根上台,里根政府接受了供给学派的思想,制定了一系列刺激供给的政策。其中,减税是核心。它包括简化税制、降低税率、减免企业所得税、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等。到里根第一届总统任期结束时,联邦规章制度减少了33%以上。随后里根政府又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经济自由化措施。例如,实行国营企业私有化;放松价格管制;减少市场准入限制;放宽《反托拉斯法》的执行,鼓励企业兼并。
                                                                                                           一摘编自马歇尔<供给学派和里根经济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凯恩斯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并分析这种经济思想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里根经济学形成的背景并概括里根政府为解决经济危机采取的主要措施。
            •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撒彻尔夫人是在英国经济地位更加江河日下的情况下上台组阁的。她主张放弃扩大政府开支、大搞福利,以刺激需求的政策;采取紧缩公共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把控制通货膨胀放在政策的首位。为此,自1979年5月入主唐宁街10号之后,便对英国的社会经济政策进行了“激烈的改革”。她还认为英国企业过分国有化是英国工业日趋衰落的根源之一。为此,英国政府陆续把电讯、港口、航天、汽车等12家大企业,以不同形式私有化了,价值50亿英镑的煤气公司等企业到1986年也出卖了。
                  改革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首先取得了成果,通货膨胀率从1979年的13.3%下降到1985年的5.5%.但是紧缩政策造成了严重的失业,英国的工业基础也萎缩了。首相强调她的政策已见成效,不仅顶住一些经济学家和工党的猛烈攻击,而且一再改组内阁,撤换了反对现行经济政策的大臣。撒彻尔夫人的改革终于使英国的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1986年,英国经济的年增长率为3%,比美国或世界上其他三大工业国家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中的任何一个都快。
              --摘编自王斯德、钱洪主编《世界当代史(1945-1988)》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撒彻尔夫人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撒彻尔夫人改革的影响。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察看了当今的世界,并将现在的情况与那时的情况作了对比,我不得不承认,由于某种原因,由于某种难以确切指出的东西,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1932年在《泰晤士报》上发表的言论材料二  今天和任何时候都一样,使国家的强盛是政府的责任,而国家今后能否强盛则取决于经济。因此,必须领导经济,因为它太弱了,需要革新,而且革新工作只有决定了才能执行。
              --戴高乐《战争回忆录》材料三  我重复说,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济,至少经济尚未要求干涉时应当这样。如果国家参与生产,这跟一个以冒险精神为基础的经济制度不相适应,这种情况自然而然意味着,经济绝不能由国家来代表它的利益……一种竞争的经济制度是所有经济制度中最经济的,同时又是最民主的制度。政府只要在需要支持竞争机械论的时候插手到市场里去就好了,或者在不可能实现全面竞争的时候,出面监督这些市场就好了。
              --路德维希•艾哈德《来自竞争的繁荣》材料四  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关系日益紧张的经济原因有哪些?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战后初期采取了哪些合作措施?
              (2)据材料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何种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什么成果?
              (3)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以战后欧洲为例,说明“修补”是如何“在两个方向上进行”的。
            • 6.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各国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产阶级无情地打破一切道德和自然的界限,延长劳动时间,降低工资,大量使用雇工和女工。工人劳动条件和居住条件非常恶劣,还经常受到失业的威胁,工人居住区的贫困、疾病和道德沦丧令人触目惊心……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会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并推行了以“救济大量贫民、失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施。但在当时,英国国民充斥着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意识形态,认为……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形式也以自愿为主……在1908年之前,英国始终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计划。
              --资中筠《说不尽的大国兴衰》材料三  
              1935年,《社会保障法》的颁布,标志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它包括社会保险、公共援助、社会服务、老年伤残保险、医疗补助和孕、残儿童补助等六个方面,对于西欧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社会保障制度一度曾经功勋卓著:这项制度设置在不平等的雇佣结构中添加了调和剂,使社会阶级阶层的紧张关系得到了极大的缓冲,从而稳定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和政治体制。……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衰退、社会风险化等等趋势,曾经的盛景渐渐消损,从而引起了西方学术界新的思考。
              --黄安年《当代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人的生存状况。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的社会原因。 
              (3)比较材料二、三,指出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 7. 资产阶级政府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政策方针,反映出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无论早期还是晚期重商主义,都把货币看做是财富的唯一形态,把货币多寡作为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准,都强调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在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时,各国有不同的侧重点。西班牙和葡萄牙最重视控制金银的贸易。英国同其他欧洲国家相比,重商主义政策最明显的体现是实行对外扩张,为此,政府进行商业战争和颁布一系列航海法令。--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1)指出材料一中重商主义的内涵。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欧国家在15-17世纪资本主义兴起时期实行重商主义的具体措施。
              材料二    亚当•斯密基于自由放任的原则认为在国内经济生活方面的自由竞争和在对外贸易方面的自由贸易同样重要。……英国是19世纪最早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第一,19世纪60年代的自由贸易政策,使国际贸易取得异乎寻常的增长。……第四,对殖民地的自由贸易政策损害了殖民地国家的利益。在欧洲与东方的贸易中,很多贸易条约是在非平等、非自愿互利的条件下签订的。……--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2)依据材料二,指出亚当•斯密提出的经济原则和政策;并说明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贸易政策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
              材抖三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一般而论,国家的干预和弥补,必须是在不损害个人的自由基础上进行的人性管理,因而大体上限于以财攻货币手段刺激有效需求。--何正斌《经济学300年》
              (3)指出材料三中凯恩斯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二战后对这一理论的实践。
              材料四  但是1973年危机以后,如果继续按照凯恩斯的办法去扩大社会需求,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减少失业,就势必会加剧通货膨胀,造成严重的物价上涨,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果反过来实行缓和通货膨胀和控制物价上涨的紧缩政策,又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失业人数,甚至会加速触发新的经济危机。面对这种病症,钒恩斯主义一筹莫展。--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经济的“病症”的表现和各国政府的解决办法。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撒切尔主义是指撒切尔夫人上台后(20世纪80年代)在保守党内出现的一股占统治地位的“新右派”势力的意识形态,是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混血儿。它一方面坚持新自由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另一方面却又主张新保守主义的文化右翼纲领政策。它反对建立在凯恩斯经济学和对福利国家的支持之上的“共识政治”,是更为广泛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国际性的反对平等主义和集体主义倾向的一部分。在对待平等问题上,……,提出“社会不平等天然就是错误的或有害的”这一观点,是“天真的和不合情理的”,平等主义的政策(特别是苏共所遵循的)只能创造出一个单一的社会,而且这些政策只能借助专制力量来推行。
              在撒切尔主义的主宰下,英国成功地降低了通货膨胀率,并为经济增长注入活力。当然英国也付出了贫富差距迅速扩大以及社区分裂等代价,以至于几年前英国一家电视台在做“你最痛恨的100个最坏英国人”的民意调查时,撒切尔夫人以高票荣膺探花。
              请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撒切尔主义对于英国的功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9. 近代以来,英国在合理发挥政府职能、有效限制政府权力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内阁位于英国行政组织这座金字塔的顶端,是实际上的最高行政机关,拥有最高的行政权,被称为“立法与行政的连锁”、“政治拱门的基石”。
              --彭献成《英国政体与官制史》
              (1)结合18世纪上半期的相关史实,指出英国内阁被称为“立法与行政的连锁”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  一个国家使用的所有商品,应该在国内加工制成……应日日夜夜地寻找机会把国家的剩余货物以制成品形式推销给这些外国人,以换取黄金和白银……除非出于重要的考虑,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进口国内有充分供应且质量良好的商品。
              --冯•霍尼克(1638-1712)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指出其观点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英国政府践行这一经济思想的具体措施。
                  材料三  1976年,工党卡拉汉政府被迫采取了一些带有货币主义色彩的政策,并公开宣布与凯恩斯主义和充分就业原则决裂……1979年英国废除外汇管制,1986年取消对证券交易所的管制……到20世纪90年代,英国经济体制中,市场力量发挥作用的范围越来越大,政府干预的范围越来越小。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世纪70年代后英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的时代背景。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英国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特点。
            • 10. 1933年颁布的《全国工业复兴法》标志着美国公共住房计划的启动。该法包括:授权使用联邦资金解决低费用住房、清理贫民窟住房和生存房基地。二战后,军事订货普遍缩减,退伍军人大量回归,就业市场阴霾笼罩,住房建设又成为实现充分就业和战胜经济不景气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城镇化进程加快。1974年通过的《住房与社区开发法》,标志着联邦政府直接兴建公共住房的计划暂告一段落。随后联邦政府推出的一系列税务与贷款改革,刺激居民贷款购房的欲望,成为政府援助低收入人群的主要方式,但也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过度发展埋下了阴影。
              (1)与20世纪30-40年代政策相比,概括20世纪70年代美国住房政策的特点。二战后美国推进城镇化的政策和措施,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