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史料研读、问题比较和综合评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研读
                 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断没有袖手旁观,不管那船的好坏,任那舵工水手胡乱行驶的道理。--陈天华《警世钟》(1903年)
              (1)概括材料中陈天华的主要观点。上述观点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是如何体现的?
              ★问题比较
                  材料一  一种事业者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亦就愈有利于社会。--【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首次出版)
                  材料二  (1933年)4月19日,……罗斯福把赞同和反对的两派代表请到白宫开会,就条文(引者按:指《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措辞取得了协议。企业家们和他们在国会里的代言人之所以同意,是因为他们当中有些人认为,一切自由竞争都应该停止……他们“完全相信,要复兴和繁荣,就非限制竞争不可”。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1932-1972美国社会实录》
              (2)依据材料,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观点的差异?材料二中提出“要复兴和繁荣,就非限制竞争不可”的观点,罗斯福新政在“工业复兴”立法中有何体现?
              ★综合评论
                  代议制民主要成为真正的民主制,就应该是代表全体的民主制,而不是仅仅代表多数人的民主制。漏掉少数,全体就出现了空白,就不再是民主。少数和多数一样都应享有充分的代表权,按比例分配。
              --摘编自密尔《代议制政府》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19世纪70年代确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1世界五个类型地区的人均GNP(国民生产总值)

              图示:I国家: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II国家:日本
              III国家:法国、德国、荷兰和地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欧国家
              IV国家:拉美、苏联、东欧和其它的西欧国家
              V国家:日本以外的亚洲和非洲国家
              ——摘自《经济增长的源泉》
              概括指出图中曲线变化的总体特点并予以阐释。
            • 3.

              美国作者狄克逊·韦克特在《大萧条时代》中写道:美式幽默的溶解剂早已开始向这场危机发起进攻。有些冷笑话,说的是高盛集团的每一股都配发免费左轮手枪。还有笑话说,客房服务员会询问每位登记者:“是用来睡觉,还是用来跳楼?”针对上述现象,罗斯福政府的应对举措主要是(    )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推动工业复兴
              C.帮助民众克服恐慌的心理,恢复对未来信心
              D.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救济工作
            • 4.

              有位年轻的美国人曾经独闯中国,凭借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在洋务企业——开平煤矿任总工程师。数十年后,他凭借其卓越的管理才能当选美国总统,但几年之后,又因管理失败遭美国选民抛弃。据此判断,这位美国总统是(  )

              A.亚伯拉罕?林肯
              B.赫伯特?C?胡佛
              C.富兰克林?罗斯福
              D.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
            • 5.

              “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当时令人们产生这种担忧的直接背景是(    )

              A.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30年代大萧条的发生
              C.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
              D.国家干预经济的实施
            • 6. 法制走向法治,印证了人类政治文明前进的轨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二铜表法

              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罗马法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材料二:多年以来,对清未宪政的过程与结果总体评价不高:认为清末宪政是由清政府导演的一场政治骗局,并随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代之以民主共和政府,于是更加认为清末宪政是清政府力图挽救危局的最后表演。但无法抹杀一个基本事实,清末宪政运动中出现的《钦定宪法大纲》、资政院与咨议局、责任内阁都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生事物;阳世纪中国法律和司法制度的基本框架是由清帝国在最后10年中奠立的。清末宪政运动可以看作是由中央政府主导,地方督抚、绅商积极参与的一场辐射全民的近代民主政治思想的•启晕。(摘编自张华《清末宪政的成就及宪政道路的反思》)
              (1)概括材料二中关于清末宪政运动的两种不同观点,其视角有何不同?
              材料三:当然,这三驾马车即三个部门--国会、行政部门和法院。其中两匹马今天正在协力拉曳;而第三匹却不然……法院的所作所为已不像是一个司法机关,却像-个政策机关了。(罗斯福总统1937年2月演说,黄德禄等译《世界史资料丛刊》)
              表l
              1935年判决《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
              1936年判决《农业调整法》违宪
              1937年5月支持《社会保障法》:罗斯福提名了5位自己信任的最高法院法官,并被批准,人们称新法院为“罗斯福法院”。
              1937年7月国会未能通过罗斯福最高法院改组计划
              [根据(美)麦克洛斯基《美国最高法院》改编]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罗斯福新政时期的三权分立机制。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说明新时期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工人的工资在危机期间下降40%,1932年相当于1900年的水平,20年代曾获得经济大师称号的胡佛,这时被人们称作“饥俄总统”,胡佛总统的前财政部长梅隆说:“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今日所受    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社会制度在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坚定的信念,即我们唯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使由退却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势力毁掉。
              --1933年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开创了美国历史的许多“第一次”:联邦政府承担起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联邦政府第一次保证公民有参加工会的权利;联邦政府第一次制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标准。-人教版高中实验教科书必修二
                 材料四  罗斯福新政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也引起了反响。罗斯福逝世时,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在1945年4月14日的社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中评价说,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人教版高中实验教科书必修二
              请回答:
              (1)材料一胡佛、梅隆对待经济危机的态度如何?材料二中体现了罗斯福怎样的精神?
              (2)材料三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用史实说明“联邦政府第一次制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标准”。
              (3)材料四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给罗斯福这样高的评价?当时的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如何?
              (4)有人说30年代大危机客观上给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机遇”。你同意吗?说出你的理由。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和你们都要以这样一种精神来面对共同的困难。感谢上帝,这些困难都只是物质方面的。--1932年《罗斯福就职演说词》
                  材料二  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使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如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
              --傅任敢译《全国产业复兴法(1933年(节录)》
                  材料三  首先,我们将大规模改造公共建筑物,使之更加节能。其次,我们将对国家基础设施进行最大规模投资,将创造数百万工作岗位,这将是五十年代建立高速公路网后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第三,新政府计划对学校建筑物进行大规模现代化改造,修复学校破损建筑物,并进行节能改造,在教室里安装新电脑设备。
              --奥巴马发表讲话阐述经济振兴计划(2008年12月6日)
                  材料四  2008年9月,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呈恶化趋势。11月14日,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时,表示为重塑世界金融体系,全球可能需要回归至最初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需要“重返纪律”,现在金融市场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纪律约束。20国金融峰会上,英国首相布朗和美国总统布什也认为应该建立一种类似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新秩序。
              --《新华网》
              材料五  尽管昨日结束的亚欧首脑会议没有提出具体的行动方案,但就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达成共识。中国总理温家宝用六个字概括,那就是“信心、合作和责任”。他呼吁所有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应该采取果断措施,稳定金融市场,富有远见地共同对付金融危机。
              --新京报2008年10月26日《倾听中国声音 重建世界经济秩序》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困难”最先开始的领域,并分析“困难”出现的最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哪些?
              (3)与罗斯福新政相比,材料三中奥巴马的“经济振兴计划”更加关注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二战后构成世界金融体系的重要经济组织有哪些?根据材料四,概括特里谢希望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目的。
              (5)材料五中,温总理“呼吁所有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应该采取果断措施,稳定金融市场”。这反映了国际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从金融危机的发生中,中国可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表
              时间
              行业
              1950年1960年197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
              交通通讯7.236.436.186.155.616.03
              批发零售17.516.716.6115.8215.2315.88
              金融保险2.733.714.044.655.948.31
              房 地 产7.829.629.6310.2411.4711.31
              社会服务8.219.7811.6313.5518.4621.92
              政府服务11.3513.0815.9514.9714.4311.0
              --魏作磊《美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规律》
              从表格中提取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10. 创新是人类社会前行的动力,近现代社会是工业化的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试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材料之外的其他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爆发。(任答两点即可)
              材料二 ①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打着“自强”的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②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又打出“求富”的旗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③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改变了近代国人的生活面貌……除传统社会的农民、地主等阶级之外,在城市中产生了一批新的社会力量,如买办、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他们同新的经济关系血肉相连,又构成了整个社会变化的基干”。
              (2)请结合史实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简述洋务运动的影响。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

              --据张世贤《西方经济思想史》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描述曲线A代表的经济理论影响力的演变历程。并简要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一带一路”绘就发展新蓝图,横贯欧亚大陆的古丝绸之路,留给世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习近平主席准确把握新时期国际秩序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高屋建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得到有关国家积极响应。 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4)材料四三幅图是“一带一路发展新蓝图”的绘就过程,请描述这一过程。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创新与工业化的认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