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西方文明史》中写道:“经过长时期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这一趋势开始于(    )
              A.19世纪后半期
              B.17世纪后半期
              C.18世纪60年代
              D.20世纪中叶
            • 2. 经济大危机和“二战”在经济上留给世人的深刻反思主要是
              A.建立稳定世界经济秩序的有效机制
              B.打击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C.拥护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D.要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3.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 4.

              1937年5月24日,罗斯福在向国会提交关于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立法的咨文中说:“我们知道,当我们工人的一大部分还没有就业的时候,超时工作和低水平的工资是不能提高国民收入的。”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罗斯福上述思想的是

              A.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
              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公共工程
              D.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 5.

              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就业率,“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实行社会救济
              B.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农业政策
              D.强化社会保障制度
            • 6.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中间,是占地宽广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纪念园。在林林总总的纪念雕塑间,最富有历史意味的,可能就是一列在门口列队的人群铜塑。……许多到访的游人都喜欢站在铜像人群中,和昔日的“落魄白领”合影一张。如果说在过去几十年里,这种行为更多是出于一种新奇,那么,现在则似乎真有重复历史悲剧的可能了。

              ——摘自《经济参考报》2008年12月30日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摘自“百度百科?罗斯福新政”

              材料三 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内容涵盖广泛,可能是上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至今最全面的经济改革。除了包括延长一些住房贷款者丧失住房抵押赎回权的期限、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内的总值600亿美元的挽救经济计划外,奥巴马还打算将税赋负担移转到高收入者,改变已实行20多年的管制松绑政策方向,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并且重新检视美国的自由贸易协议政策。

              ——摘自新浪网

              请同答:

              (1)材料一中的“历史悲剧”指的是什么?(2分)这一“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为了应付“历史悲剧”,并对“落魄白领”和普通家庭实施“救济”,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3分)这些措施有何特点?(2分)

              (3)据材料二、三,美国的罗斯福总统、竞选时的奥巴马在应付严峻局势时采取相似措施有哪些?(4分)其实质是什么?(1分)

               

            • 7.

              “梅隆拉响警笛,胡佛敲起警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这首流传于20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的美国民谣描绘的是(  )

              A.华尔街股市暴涨
              B.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C.经济危机爆发
              D.美国经济繁荣
            • 8.

              有历史学家把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称为“疯狂的20年代”。其依据应该是,当时美国

              A.摇滚、爵士乐盛行
              B.经济危机、社会动荡
              C.经济社会盲目发展
              D.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直到基督纪元20世纪的黎明,战争才真正进入其作为人类潜在毁灭者的王国。人类的组织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国家和帝国,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了完全的集体意识,因而屠杀事业能够有计划地以从前难以想象的规模坚持不懈地予以执行。……由于良好的财政、世界规模的信贷和贸易资源、大量资本储备的积累,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有可能使用整个民族的力量来完成大破坏的任务。民主制度使几百万人的意志力得以体现。教育不但把战争的进程纳入人人都能理解的范围,而且使每个人都可以高度服务于当前的目的。报纸提供了统一思想和相互鼓励的工具。宗教尽管在基本问题上主张慎重地避免冲突,但却以各种形式对所有斗士一视同仁,并给以鼓励与安慰。最后是科学,面对人类的迫切需要,它打开了自己的宝库和秘密,把几乎是决定性的能力和器械交到人类手中。

              ——[英]丘吉尔《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评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10.

              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    )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