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从生活中寻找“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按照下列提示,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步骤一: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发展的巨大变化。
              (1)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新的时代,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写出它进行工业革命的重要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至少写3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回归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4)科技改善生活。我们今天还有哪些生活用品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至少写出2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学会反思,感悟社会生活的真谛。
              (5)从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变化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以世界性的规模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生产率史无前例的增长成为可能。大不列颠首先受到这方面的影响,使其资本从1750年的50 000万镑增长到1865年的600 000万镑。……一部分人相信,所有的阶级都在大小不等的程度上得益。其他的人坚持认为,少数人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而多数人却在遭受无情的剥削,其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的政治家致力于避免革命的发生。1909年,王室调查委员会发表了一份《关于济贫法的报告》。报告主张废除单纯从救济贫民着眼的济贫法,由国家从教育、卫生、养老等方面采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1)根据材料一说明,工业革命后英国的财富状况出现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一部分人”和“其他的人”分别代表哪个阶级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二概括英王室发表报告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60年各国占全球国际贸易的比例

              材料二 英、法、美、德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材料三 1870~1910年世界贸易总额变化

              材料四 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 

              材料五 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

              (1)材料一反映了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国际贸易接近于法、德、美三国的总和。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的这种国际地位是怎样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简述促进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以上内容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广智书局在1898——1904年期间,共翻译日文著述42部,主要如下:
              概括上述译著反映出译者关注的问题,并列出相应的书籍编号。(提示:关注4个问题;所有书籍的编号均要使用,且不能重复使用)结合所学,概括说明这些问题反映的世界史、中国史的历史背景。

            • 5.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另外,也有人认为,“CHINA”一词的产生与秦朝有关,因为英文中“秦”的翻译是“CHIN”。还有一种观点则把“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在法文中,“丝”的拼写则为“CHINE”,与英文“CHINA”的发音与拼写已经非常接近,最后再从法文正式“过渡”到了现在的“CHINA”一词。而古代日本在提到笼统的中国概念时,则称中国为“汉土”或“唐土”。
              材料四

              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


              江南制造总局大门


              1863年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

              (3)①根据材料三分析英文“CHINA”一词这三种说法和日本古代称中国为“汉土”或“唐土”的历史文化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材料四的三幅图,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世界博览会又称国际博览会,简称世博会、世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2010年5月1日,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如期举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图是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博览会修建的钢铁玻璃结构的“水晶宫”。在博览会期间,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

              材料二: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中,三种类型商品所占份额图

              材料三:为了纪念独立100周年,187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博览会会址建了一个火车站,并建有通往各地的有轨电车线,突出交通设施的建设成果。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世博会,向观众介绍了飞机和无线电。
              材料四: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上海英商“宝顺洋行”买办徐荣村携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参加了伦敦世博会,获金银大奖。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上,中国馆的展品是中国传统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和工艺品,汇聚了各种各样富有中华特色的游艺戏院:一间佛殿、一间茶室、一个东方美食园。
              请回答:
              (1)材料一、三中,世博会展品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四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分析出现材料二中这一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博览会被称为世界经济奥运会,以上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反映当时美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你能分析出这一事件产生的原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图三、图四思考为应对这一事件,美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特点和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述两个问题思考,图五、图六中两位领导人在解决经济危机问题上指导思想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上述案例中借鉴什么经验教训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8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二 1920年,许多农民给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但是,1920年对余粮征集额的增加,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
              ——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

              材料三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我们党纲里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的失败。
              ——列宁

              材料四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材料一中的经济政策是为了应付什么问题而实行的?这一政策是由哪位领导人提出的?这一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政策?农民强烈反对的是什么制度?农民反对的这一制度后来被什么制度取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所指的“经济政策”后来被哪种经济政策取代?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中提到“苏联的办法”,其基本做法如何?这样的办法是哪位领导人提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在世界大战剧烈厮杀的背后,经济往往扮演着特殊的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1938年大国国防开支(以当时百万美元为单位)

              ——根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编制

              材料二 军火制造不仅提供了想象中的安全,还提供了就业机会。例如,美国的失业人数直到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开始重整军备时才大大减少。同样,希特勒因实,行庞大的重整军备的计划,才迅速解决了他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失业问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希特勒之所以能最成功地使其国家摆脱经济萧条,是因为他在其国家的备战方面做得最彻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总的来看,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都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当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和伴随商业角逐的外交战仍不足以达到预期目的时,个别国家很可能不惜军事冒险,因此战争不可避免。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下》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主要大国的国防开支呈现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30年代形成上述特点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作者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提出了什么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市场经济出现的“运行故障”有何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鉴于二战带来的巨大损失,为缓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二战后初期,西方各主要国家经济政策出现了怎样的调整?国际社会又作了哪些共同的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8年9月15日,世界聚焦美国华尔街。当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受此影响,纽约股市三大股指15日巨幅下挫,创下9·11事件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有人说这是“百年一遇的大地震”,也有人用“金融风暴”来比喻这场危机。这次金融风暴也让许多人联想到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
              材料二 1930年6月7日,美国总统胡佛签署了国会通过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提高75种农产品和925种工业品的关税率,整个关税的平均税率由33%提高到40%。结果导致德、意、加、西等国以牙还牙,纷纷高筑关税壁垒。激烈的经济战使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萧条阶段的时间被延长。
              材料三 2008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发表宣言……各国领导人重申了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原则。
              请回答:
              (1)你认为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和当今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开始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国际社会应对两次危机的举措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