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农业发展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周列国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鲁国首先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经行“初税亩”。初税亩的意思是表明鲁国正式宣布废除井田制,合法地承认公田和私田的所有权,而一律取税……
              --梁方仲《中国经济史讲稿》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的历史背景,并指出改革的结果。
                 材料二  1953年,毛泽东认为,农业问题、粮食问题已经成了我国工业化道路上的一大障碍,消除这一障碍的办法,就是要尽快引导农民通过合作化走向集体化,使农业为工业服务。
              --肖国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1953-1956年底中央政府对农业采取的措施及结果。
                 材料三  (苏联)国家通过农业税(后改所得税)、义务交售、实物支付等方式,拿走了集体农庄很大一部分产品。这种方式实际上带有近乎无偿占有或半无偿占有的性质,……使庄员很大程度上失掉了对自己生产成果的物质兴趣。
              --包雅玮:《评析我国高级社与前苏联集体农庄之差异》
                 材料四  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表2)
              如表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单位:万吨)
              年份产量收购收购量占产量(%)
              1958200005876.029.4
              1959170006740.539.7
              1960143505105.0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计划司:《中国农业经济统计大全》(1949-1986)
              (3)材料三、四的苏中两国的农业政策有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历史背景。
              材料五  继任的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不再像胡佛那样主张“无为而治”,而是主张实行“开明政治”,对经济加强管理,他的口号是:“祖国要求行动起来,现在就行动起来。”
              --肖国亮 隋福民《世界经济史》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采取的农业措施,并分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5-18世纪中期在欧洲流行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一七七六年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中抨击了重商主义,他提倡自由贸易和开明的经济政策。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废弃了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
              --努松著《重商主义经济学》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
              邮政电站煤炭工业铁路运输航空运输
              英国10010010010075
              法国10010010010075
              联邦德国1007550100l00
              材料三  袁志刚在《从里根新政看中国未来的经济改革》,中指出:如果我们讨论克林顿时期的经济繁荣,则不得不提到美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里根新政。因为克林顿时期的美国新经济正是里根新政在九十年代经济政策上的延续和私人经济的继续发展。自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经济已经被凯恩斯主义统治了四十余年。经过长期的需求管理,美国经济拥有一个庞大的政府,并随时遭受其看似合理的管制和调控。可是,长期的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并没有带来良好的经济表现,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美国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同时上升的滞胀情况。尽管如此,战后开始的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丝毫也没有减弱。
                     1981年里根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强调,“在当前的危机下,政府并不是解决我们问题的办法,而正是问题本身。”其“经济复兴”计划概括地说,就是“三砍一稳”,即大砍联邦预算开支,大砍个人与企业的税率,大砍政府下达给企业的各种规章条例,以及要求制定一项稳定的货币政策。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重商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经济思想中政府作用的主要差异;概括它们对不同时期的英国发展分别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欧洲国家的经济结构特点,并分析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归纳里根经济改革的背景;并分析里根政府与罗斯福政府在解决经济危机策略上的发展性变化。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表格包含了丰富的纵向信息粗横向信息。
                     表一1913--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对比表
              191319261931195219651985
              英国04171761. 7
              美国33205396. 73. 5
              表二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
              1913年1938年1973年
              法国8. 9%23. 2%38. 8%
              英国13. 3%28. 8%41. 5%
              美国8. 0%19. 8%31. 1%
              阅读以上两个表格,至少提取两项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4. 人类有共同的追求,也有共同的价值。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1年,美国历史学家亚当斯在其代表作《美国世纪》中这样描述“美国梦”:“它是让这片土地上每个人生活得更好、更富裕的梦想,让每个人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并取得相应成就”。
                  材料二  我的这个理想主要来源于美国的梦想。我梦想将来有一天我们这个国家挺身屹立,真正实践它的这一信条,即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自明的,所有的人生来平等。
              --1963年,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材料三  大同、小康、治世,是传统社会中国人的“天下梦”。┅┅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其实,从天下为公的“大同梦”,到民富国强的“强国梦”,再到自我实现的“幸福梦”,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易中天《中国梦》
              (1)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在近现代历史中,美国通过哪些制度创新实现了“美国梦”?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金梦想诉求是什么?结合二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简要分析。
              (3)据材料,指出美国梦和当代中国梦的共同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840至1949年,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过哪些探索和抗争?
              (4)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为实现“中国梦”在经济、文化方面的重要举措。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是上世纪30年代初美国农业状况的一幅漫画。一位绅士(胡佛)正向一位农民进行解释:艰难时期就如同那群鸟儿,要驱赶它们只需要竖立一个稻草人吓一吓就可以了。

                  材料二  1933年,民主党人罗斯福受命于危难之际,担任总统。他就任后,立即要求国会授权以对付危机,他在就职演说中宣称:“我将要求国会授予我一件唯一足以应付目前危机的武器,这就是,让我拥有足以对付紧急事态发动一场大战的广泛行政权。这种授权之大,要如同我们正遭到敌军侵犯时一样。”为了复苏经济,罗斯福提出“新政”,在短短3个月内连续向国会提出70多个法案。但从1935年到1936年,主要是共和党人担任法官的最高法院先后判定《农业调整法》等多部新政法令违宪,并多次暗示将要推翻《国家劳工关系法》、《社会保险法》这些作为新政里程碑的法令。为此,罗斯福总统于1937年提出了司法改革报告。虽然他的改革提案遭到了司法委员会的反对而没有通过,但最高法院中的几名法官-持传统观念的新政反对者都先后宣布退休,罗斯福乘机任命了新政支持者填充空缺。之后,最高法院对于商业领域的国会法令再也没有否决过,对其他领域的新政法令也极少再宣布无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任的罗斯福总统再次被国会授予他认为必要的成功进行战争的一切权力,此时总统对人力和财力的控制,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摘编自闫家深《美国总统权力变化的轨迹及原因》
              (1)材料一中的漫画反映了当时的美国农业出现了什么问题?指出罗斯福新政在应对上述问题时所采取的重大举措及其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三权分立政治格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上述变化产生的重大影响。
            • 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欧洲福利国家建设开始起步,20世纪初美国也出现限制垄断自由  发展的进步运动,但是,整个社会仍然以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为根本,社会平等被忽视,结果,  不仅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发展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20世纪30年代)面对如此深刻的危  机。资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罗斯福和凯恩斯等人,提出了拯救和改造资本主义的措施和  思想,这就出现了20世纪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调整--罗斯福新政,“新政”颁布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罗斯福在演说中,把传统的信教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结社自由,改为新的四大自由--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这是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盛行的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重要修正。……国家通过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限定被雇佣者的最低工资,承认工人组织工会和集体谈判的权利等社会立法。
              --摘编自许平《自由与平等的博弈》
              材料二 1987年6月,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提出了全新的经济体制改革方案。  主要是:企业将从单纯的计划执行单位变成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企业拥有相应的权力,也承担相应的责任,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取消指令性计划制度,打破单一的计划调节格局,充分发挥商品货币关系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调节作用;企业摆脱对上级主管机关的行政依附。国家对企业的活动从直接控制转为间接控制,即从下达指令性计划任务的直接干预转为靠协调经济利益加以引导;国家运用各种经济杠杆管理各种利益和通过各种利益进行管理。……由于困难重重,经济改革难以奏效。--摘编自许新等《超级大国的崩溃》
              (1)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修正“盛行的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材料二中,苏共在哪些方面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其突出特点是什么?
              (3)综合上述问题和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
            • 7. 规则是社会体系的基本因素,是人类交往和合作的基础。市场经济运行也存在着一定的秩序和规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根据工业复兴法,成立了有大银行家、工业家和经济学家参加的全国工业复兴局,由国家监督生产,调节各企业主之间的关系。各企业分成十七个部门,每部门公布“公平竞争法规”,规定产品的产量、质量、市场分配和产品价格,、工资和工时。……根据法案还确定由国家调节雇主同工人之间的关系,确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及签订集体合同事宜。
              --黄安年《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质》
              材料二  鉴于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便利国与国之间商品、劳务和资本的交流和保持经济健康增长的体制,鉴于主要目标是继续发展保持金融和经济稳定所必要的有秩序的基本条件,各会员国保证同基金和其它会员国进行合作,以保证有秩序的外汇安排,并促进一个稳定的汇率制度。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1944年)
              材料三  世界贸易组织8月31日就巴西和美国之间持续多年的棉花补贴争端案作出最后裁决,认定美国为其国内棉农提供巨额补贴的做法违反了世贸组织的相关贸易规则,并批准巴西对美国实施制裁措施。……此次世贸组织的裁决虽然并没有完全满足巴西的愿望,但从某种程度上说,裁决可能影响到其他棉花种植国家,因此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美国的补贴政策帮助美国生产商以低于外国竞争者的价格销售产品,此种不公平行为压低了世界市场的价格,对巴西和其他地区的棉花生产商构成了双重打击。
              --《新华月报(记录)世贸组织批准巴西对美国实施制裁》(2009年第10期)
              材料四  就社会规则的整体理性而言,任何时代的规则都是……运用于解决那个特定时代具体社会利益矛盾的结果。
              --魏成元《市场规则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复兴工业的主要措施。从中反映了美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世界建立了怎样的“汇率制度”以达到“稳定”的?
              (3)据材料三概括世贸组织的职能。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两个组织构建世界经济体系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4)运用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四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 8. 不同类型的经济各有其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前商办和官办工厂统计表(1895年前)
              业别资本数(千元)合计人数合计
              商办官办商办官办
              棉纺织173842005938100001220022200
              缫丝1659- 165922894-22894
              化学1600450205031714003571
              食品2016-2016328-328
              机械和五金218204002061845740004457
              冶炼-2500025000-30003000
              铸钱-50005000-647647
              军械-120000120000-2700027000
              --摘自《中国现代史统计资料选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1)材料一中的“商办”、“官办”工厂分别为何种中国近代经济成份?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材料二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我们只要明智而勇敢地承担起来,这项任务并不是不能解决的。部分地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从而促进和改组我们自然资源的利用。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的哪些经济政策与材料二中的主张相似?简要概括苏俄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共同特点。
              材料三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表(按登记注册类型分)
              项目平均增长速度(%)
              1979-20092001-20092004-20092006-2009
              投资总额22.021.727.128.3
              国有经济19.820.626.531.6
              集体经济16.521.526.537.3
              私营个体经济23.329.538.640.9
              港澳台商及外商投资-14.016.414.4
              --摘自《福建统计年鉴(2010年)》
              (3)指出材料三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并结合福建改革开放的具体史实,分析其原因。
            • 9. 中央集权制马未都先生在《历史的启示》里曾谈及:“任何社会制度都有本民族文化的基因和特点,任何社会制度都有各自的优劣。我不认为美国的政治制度是无懈可击的,我也不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一无是处的。中国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具有强大的文化认可,所以,我们的社会制度一定要在文化下运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业社会里,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与之相应的制度特点是专制。但在前资本主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这是中国制度建设的独特之处。……秦朝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体制形式中最关键的步骤。“县”是“悬”的古字,“悬”者,垂直也。……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中央集权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华文明的沿承延绵的意义不可忽视。
              --陶涛《关于“中央集权制”的几点思考》材料二:制宪者们有两个需要同时实现的目标:首先是立国,惟有将邦联条例下13个松散的独立州凝聚起来,建立一个可以行使足够权力的联邦政府来取代邦联,合众国才成其为一个国家。其次是限权,约束权力是宪政的根本,这个联邦政府的权力必须恰当,而且从创建伊始就要将限制自身权力的机制设置其中。--钱满素《美国自由主义的变迁》材料三:联邦可以造成健康的强有力的政治局面,维护美国的和平与安全。一个有效率的全国政府与和谐的联邦是对付外来侵略的有效手段,它可以把全国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集中起来,用于任何方面的目的。--顾素《自由主义基本理念》材料四:前元之世,政专中书,凡事必先关报,然后奏闻。其君又多昏蔽,是致民情不达,寻至大乱,深可为戒。                        
              --余汝楫《礼部志稿》材料五:资本主义萌芽从明中后期出现到鸦片战争前夕,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是明朝统治者用于钳制知识分子的一种手段。
              --郑宝琦《中国古代通史》(1)材料一所述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实施的原因及特点有哪些?
              (2)材料二美国是如何“从创建伊始就要将限制自身权力的机制设置其中”的?
              (3)请结合20世纪30、40年代的历史,解读材料三的观点。
              (4)综合以上材料,评述中央集权制度。
            • 10. 用文明史观解读历史是研究历史的新趋势。人类历史的发展是各种文明不断交融创新的过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文明的差异
              (1)填写下列表格:
              十九世纪前后的中国与英国的比较
              国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文明类型
              中国封建专制农业经济占主导,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
              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文明的冲突
              19世纪末,欧洲诗人吉卜林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2)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西方人的什么观念?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你对这种观点的认识。
              文明的交融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文池《思想的灵光》(3)“……在碰撞与同化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新兴资产阶级的哪些主张反映了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又是如何付诸实践的?
              文明的创新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意义更大。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 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4)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文明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在经济上如何相互借鉴并创新的?
              (5)综上所述你有何思想启迪?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