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科,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人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将主权划分得既能使组成联邦的各州继续一切与本州的繁荣有关的事物上管理自己,又能使联邦所代表的全国政府仍然是一个整体和满足全国性的需要。这是一个复杂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
              --摘自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二   下列是美国的大事年表(节选):
              1776 年诞生
              1787 年制定第一部宪法
              1879 年该国人爱迪生发明了碳丝灯泡,结束了人类的“黑暗时代”
              1898 年与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交战
              1900 年伙同他国发动了侵华战争
              1922 年伙同他国重新瓜分了中国
              1929 年席卷世界的 济危机从该国爆发
              1933 年罗斯福新政避免了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内的一场大危机
              1945 年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解决“难题”的措施,并说明该措施的积极影响。
              (2)据大事年表概括美国崛起为世界大国主要因素。
            • 2.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再次引发了世界各国对美国制度的兴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的创新在于: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20世纪20年代末,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材料二 如图表所示是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中联邦制的漫画和美国全国性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划分表
              美国全国性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划分表
              全国性政府州政府
              发行货币
              处理对外关系
              管理州际商业
              宣战组建并维持军事理论
              建立低于最高法院的法院
              接纳新州
              管理州内商业
              进行选举
              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道德
              建立地方政府
              批准联邦宪法修正案
              建立州民兵
              材料三 美国1787年宪法并未像早期的州宪那样,在新政府中设立独立的内阁机构。虽然内阁后来得到公认而成为联邦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始终无法定权力,无法定组织原则,无法定运行机制……19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有人提倡改革内阁,加强内阁与国会的关系,提高内阁的地位,使其成为对议会负责的机构。但结果都未获得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制度本身。
              --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以具体史实说明美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制度创新。
              (2)指出这幅漫画对美国“联邦制”理解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上表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有人提倡改革内阁”的理由。所学知识,从美国政治制度角度分析美国内阁改革“都未获得成功”的原因。
            • 3. (2016春•西城区校级期末)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历程中,曾经面临过很多问题。回答以下问题:
              (1)19世纪英国作家司各特说:在蒸汽机出现之前,纺织厂建筑在水边,建在偏僻的乡村里。那时,雇主和工人之间还保持着私人的联系,雇主必须关注工人的生活,包括吃什么,住在哪里,等等。在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搬到了城市,这时的工人在雇主的眼睛里就只是工具了,雇主在这个星期找500个人干活,付给他们一个星期的工资,下个星期又找500个人,把前面这500个人就丢掉了,好像是丢掉500个旧梭子一样。
              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在蒸汽机使用后,英国的经济和工人生活状况所发生的变化。
              (2)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经济被形容为“跛脚巨人”。观察如图图片并结合所学,说说“巨人”是指什么意思?“跛脚”是指苏联经济中存在什么弊端?
              (3)19世纪的英国面临的劳资关系问题,在其他西方国家也遭遇过。20世纪的苏联面临的经济体制问题,在中国也遭遇过。简要说说其他西方国家和中国是怎样解决的。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公民大会官员选举流程图(据高红清《民主的完美典范:雅典陪审法庭》)
              (1)根据材料一,分析希腊陪审法庭制度有何作用?
              材料二1935年,最高法院宣布《工业复兴法》违宪。1937年2月,罗斯福向国会提出了司法改革计划--“填塞计划”。该计划增加了与罗斯福观点一致的新法官。这样做可以保证新政能顺利推进,但最终参议院司法委员会拒绝了这项计划。
              --据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填塞计划”未能获得通过的原因。
              材料三“宪法者,为中国民族历史风俗习惯所必需之法。三权为欧美所需要,故三权风行欧美;五权为中国所需要,故独有于中国。”
              --《孙中山全集》
              (3)概括材料三中孙中山的主要观点。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分权政治的看法。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
              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就任美国总统
              1807年,富尔顿的蒸汽轮船试航成功
              1837年,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
              19世纪50年代中期,两党对峙格局形成
              1858年,中美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共和党领袖林肯当选总统,共和党首次执政
              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升空
              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29年,爆发经济危机
              1932年,罗斯福当选总统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随着美国参加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去,经济收益的观点得到了扩展,变得更为开明,更加从长期的收益出发--因此也变得更加强大而有力。美国以其占据压倒优势的债权国地位获得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控制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演进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债务的盟国间的金融协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了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
              --(美)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
              (1)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一中的“美国历史大事年表”补充两件大事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演进中是如何成为经济霸主的?
            • 6.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努力追求的方向,但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却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0到1940年代,很多西方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苏联……我相信思想界、学术界对于苏联模式的推崇可能是“主流”。波兰经济学家兰格甚至认为苏联的经济体制可能会取代市场而做得更好。--《张军谈1929:危机经济学的诞生》
              材料二  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 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 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黄金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三  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苏联模式”的名称,并从该模式的弊端角度分析其没有成为“主流”的原因。
              (2)据材料二,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并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综合上述各国经济发展的模式,谈谈你的认识。
            • 7. 制度与机制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材料二: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美国百科全书》认为,“没有哪一位总统的施政纲领能比新政对国内局势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材料三: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该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南方谈话
              (1)据材料一,指出隋唐政治制度在“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方面的表现。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建国以来在政治、经济领域里出现的两次大的制度创新是什么?分别起到什么积极作用?
              (3)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怎样的观点?
              (4)从上述古今中外制度与机制创新中,你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 8. 农业发展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周列国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鲁国首先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经行“初税亩”。初税亩的意思是表明鲁国正式宣布废除井田制,合法地承认公田和私田的所有权,而一律取税……
              --梁方仲《中国经济史讲稿》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的历史背景,并指出改革的结果。
                 材料二  1953年,毛泽东认为,农业问题、粮食问题已经成了我国工业化道路上的一大障碍,消除这一障碍的办法,就是要尽快引导农民通过合作化走向集体化,使农业为工业服务。
              --肖国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1953-1956年底中央政府对农业采取的措施及结果。
                 材料三  (苏联)国家通过农业税(后改所得税)、义务交售、实物支付等方式,拿走了集体农庄很大一部分产品。这种方式实际上带有近乎无偿占有或半无偿占有的性质,……使庄员很大程度上失掉了对自己生产成果的物质兴趣。
              --包雅玮:《评析我国高级社与前苏联集体农庄之差异》
                 材料四  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表2)
              如表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单位:万吨)
              年份产量收购收购量占产量(%)
              1958200005876.029.4
              1959170006740.539.7
              1960143505105.0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计划司:《中国农业经济统计大全》(1949-1986)
              (3)材料三、四的苏中两国的农业政策有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历史背景。
              材料五  继任的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不再像胡佛那样主张“无为而治”,而是主张实行“开明政治”,对经济加强管理,他的口号是:“祖国要求行动起来,现在就行动起来。”
              --肖国亮 隋福民《世界经济史》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采取的农业措施,并分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会启动了银行改革立法……而且还把大部分私营企业置于集中的监管之下……新政参与者把公共工程署(PWA)设想成“注水泵”(pump-priming,意为政府为刺激经济而注人资金)的机构,旨在刺激非政府就业……山姆大叔究竟能不能通过注水使得工业之泵进入有效运转……在这期间,国会采取了一些对农民、贫困房主、一文不名的年轻人和田纳西河流山地人来说至关重要的措施,些政策的清晰表达……带出了一项经验的遗产……
              --(美)狄克逊。韦克特的《大萧条时代》
                  材料二  毛泽东的继承者发起了“现代化”运动,不仅采取了以前被视为“修正主义者”的措施,
              而且还沿着这条修正主义的道路走得更远--甚至走到了“市场社会主义”。这些措施包括废除人民公社,恢复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在工厂里以个人经理取代革命委员会;奖优惩劣;从工业的自力更生转向大量进口产品和技术。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
                  材料三  美国前总统卡特在北京参加中美建交三十周年活动时曾表示,美中关系发展到这样的程度“谁都想不到”。三十年来,尽管磕磕碰碰不断,但始终没有影响两国关系大局。中美贸易额从1979年的不足25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07年的3021亿美元,增加了80多倍。……面对金融危机,面对美欧日同时陷入衰退的局面,无论是布热津斯基、基辛格或是奥巴马当局,都一致认为只有美中两国更紧密合作与配合,才能为困局解套。
              --王健民《中美关系与世界新秩序》
              请回答:
              (1)概述材料一,概括美国在大萧条时期国会采取的措施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步入“市场社会主义”采取的措施。
              (3)指出当前世界局势和时代主题。(8分)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美建交30年来两国关系发展的基本特征。结合当前世界局势和时代主题,谈谈你对中美关系发展走向的看法。
            • 10. 人类与环境和谐共生是一个亘古的话题,所以对环境保护的历史研究具有现实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即阻塞)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刚发芽的植物)、麛(卵)鷇(幼兽、雏鸟),毋□□□□□□毒鱼鳖、置(捕捉鸟兽的)穽罔(网),到七月而纵之。
              --睡虎地秦墓竹简《田律》
              (1)结合材料一,分析秦朝颁布《田律》的作用。
              材料二  184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放烟尘的法案。1906年,颁布《制碱法》,以控制化学工业的制造工艺所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1930年,又制定《道路交通法》,对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排气做了详细的规定。1956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

              --摘编自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英国城市大气污染及防治措施研究》
              (2)依据材料二,归纳英国出现大气污染的原因,并概括英国治理污染的特点。
              材料三  在罗斯福的规划中,民间资源保护队(截止1933年6月29日有27万青年被征募)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植树扩展国有林区面积。在1933-1940年间,民间资源保护队植树超过200万英亩,计20亿株树苗。在资源保护队组建之前的1932年,国有林区仅有2.5万英亩新植林区。
              --滕海键《新政的奇葩:民间资源保护队》
              (3)结合所学,说明美国成立民间资源保护队的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