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是20世纪70年代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幅漫画.其表明(  )
              A.经济全球化进程由此搁浅
              B.美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
              C.美国依然主导着世界经济
              D.世界经济开始体系化、制度化
            • 2. “美国的政治精英始终将美国妆扮成世界各国的民主白由楷模”,是“世界新秩序的领导者”。正如戴维•兰普恶顿所说:“美国人最支持这样的外交政策,实施这一政策能令人信服地既服务于美国的利益又能服务于美国的理想”。美国政治精英们构筑的理想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  )
              A.维护和推进美国利益价值观
              B.为世界确定民主与人权标准
              C.终结全球范围内的极权制度
              D.干预他国内政追求单极霸权
            • 3.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9年,德国科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发表了铀原子核裂变现象的论文,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和惠勒从理论上阐述了核裂变反应过程。匈牙利物理学家齐拉德•莱奥考虑到,一旦法西斯德国掌握原子弹技术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经他和另几位从欧洲移居美国的科学家推动,1939年由爱因斯坦写信给美国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1941年美国开始实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1945年,杜鲁门在国会演说,提出“引导和鼓励把原子能及未来的一切科学知识用于和平的和合乎人道精神的目的”。但杜鲁门又明确提出,成为一个军事大国是充当世界领袖的基本条件,因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是它的军事实力。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期间,杜鲁门曾试探斯大林:“美国已经拥有了一种威力巨大的新炸弹。”斯大林表面上反应平淡,但之后马上指示加紧推进原子弹的研制工作。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而在1948,美国储存的原子弹已经由13枚增加到50枚,极大地保持着对苏优势。
              --刘金质《冷战史(1945-199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实施曼哈顿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子弹研制成功带来的历史影响。
            •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53年入主白宫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及其国务卿杜勒斯,上台前猛烈攻击遏制战略,指责它使美国耗费。了大量金钱,却不能取得应有的胜利。他上台后便立即着手制定美国的新战略。10月,艾森豪威尔批准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第162号文件--“国家安全基本政策”,称为“新面貌”文件。文件认为苏联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对西方自由世界的敌视及对亚非拉国家的渗透和颠覆上。“新面貌”战略坚持了艾森豪威尔的“大平衡”思想,提出“应付苏联对美国安全的威胁,在这样做的同时,避免严重削弱美国经济或损害我们的基本价值和制度”。在缩减军费的情况下,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军方的要求,文件强调“以进攻性打击力量实施大规模报复性破坏的能力”,要在核武器的数质量上都保持对苏联的优势。不过在苏联已拥有核武器的情况下,美国统治集团认识到了进行核威慑的局限性,因此强调在裁减常备军的同时,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文件承认美国的联盟政策面临着种种问题,最使美国担心的是“西欧越来越不愿追随美国的领导”。因此文件强调使盟国相信“美国的安全战略是集体安全战略。联盟必须扎根于对利益共同体的强烈信念,并坚信美国领导的稳定性和明智性”。另外,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心理战可谓情有独钟,它不仅设立了隶属于白宫的心理作战局,还把这种颠覆手段引为“新面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思、杜正艾《两霸争雄:美苏冷战及后冷战时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面貌”战略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行“新面貌”战略的主要目的及实质。
            • 5.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布什政府上任3个月以来,在朝鲜半岛、中东以及建立国家导弹防御体系等诸多国际上态度趋于强硬,“单边主义”倾向明显。在对待恐怖主义和谋求核武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不友好国家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政策,在全球地缘战略格局上以更具进攻性的军事部署为基础,采用强硬和保守的态度追求美国的国家利益。
                  奥巴马认为,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已经使它在国际上丧失了人心,这使得美国难以承担在国际上的领导地位。因此美国必须放弃这些做法,改变自己的形象,重新恢复其在国际上的领导地位。具体的改变就是:在对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进行改革的前提下,更多地在国际组织的框架下行动;更多地与美国的欧洲和日本盟国协调立场、密切合作,而不是一意孤行;把北约作为是美国推行其外交政策、同恐怖主义和其他全球性问题作斗争的最可靠的国际组织;改变以往布什政府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忽视,同其他国家合作来应对这一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的共同问题。
              --《人民日报》(1)根据材料概括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概括奥巴马政府与布什政府在外交政策上的异同点。
            • 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下面是一些有关朝鲜战争起因的网上评论资料:
              朝鲜战争爆发是半岛上两股力量为了统一的理想,失去控制而相撞的结果,单纯谈论谁是侵略者是不能理解当时的情势的。
              美国与中国就象两只狮子互相警惕地打量着对方,越来越浓的冷战气氛又让这种关系更加雪上加霜,两只充满敌意的狮子不得不凭借对方气息来判断对方的来意,只要任何一方发动攻击,另一方必然针锋相对。
              在朝鲜战场局势尚混乱不堪之时,美国即大规模介入朝战,并宣布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其反应之快,决非偶然,正是美国反对中国的新政策导致了朝鲜性质的迅速变化,朝战的爆发,提前暴露了美国远东政策的轮廓和实质。
              材料二  1950年1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宣布,美国在太平洋需要守住的是一条从阿留申群岛开始到日本列岛,然后通过琉球群岛(冲绳)延至菲律宾的防线。这样一来,从军事上说,在美国远东安全格局中朝鲜半岛就显得无足轻重了。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这一变故使得美国的政策发生了巨大改变。美国认为朝鲜战争是苏联全球扩张的一个重要表现,其目的在于摧毁东亚大陆的最后一个反共堡垒,削弱美国和西方在整个远东的地位。为此,美国迅速决定介入朝鲜战争。
              --摘编自昊文兵《冷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1)依据材料一概括引起朝鲜战争爆发的因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朝鲜的政策将会给东亚政治格局带来什么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