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美两国是当今世界的两个大国,两国关系的变化及两国采取的政策对世界具有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今的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的美国。在这一次全人类的英勇战斗中,美国在作为民主世界的兵工厂上,在作为第二战场的主要担负者和太平洋战争的最大担负者上,已经建立了不朽的伟绩。而在战后,为了确保世界的和平和民主化,美国显然也将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1944年7月4日《解放日报》社论材料二 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1971年7月15日尼克松的讲话材料三 “马歇尔计划”从1948年开始执行,共有15个欧洲国家接受援助。到1951年底,美国共向它们拨款131.5亿美元。“马歇尔计划”解救了一些西欧国家的燃眉之急,促进了经济恢复,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美国借此把从政治经济上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与维护本国制造商、出口商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3
              材料四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发展到今天,人类社会越来越朝着安危与共、荣损相依的命运共同体迈进。“一带一路”顺应这一潮流,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抓的是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想的是自己要过好、也要让别人过好,信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沿线国家既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也有搞资本主义制度的;既有信奉佛教的,也有以伊斯兰教立国的;既有认同西方价值观的,也有秉承东方理念的。“一带一路”致力于沟通这些差异,促进求同存异基础上的相互协调,发掘聚同化异带来的互补潜力,为建设共同发展的世界添砖加瓦。
              --《人民日报》2015年2月13日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作为中共理论刊物的《解放日报》为什么会给予美国如此高的评价?建国初期,中共还有可能在报纸上这样评价美国吗?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主动行动”与中国接触?美国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说明“一带一路”构想和“马歇尔计划”两者的不同。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在战后一个严寒的黎明醒来,1947年的冬天是气候最恶劣的季节。从1月到3月,一股冷风横扫德、意、法、英等国……狂风呼啸,积雪如山,交通断绝,浮冰堵住了泰晤士河口;运载着食品给养的火车转眼之间就冻在铁轨上;驶往巴黎的运煤船被冰块堵在水上航行不得。在柏林……作为应急措施,每户德国家庭分配到一棵树作为取暖之用。整个欧洲,供水系统、下水道排污以及其他大部分生活设施瘫痪;食物供应日减,煤的储备不断减少……英国的失业人口在两个月之内增加了100万。政府和工业都在冰雪中停止运作了。生命似乎已被冻僵:400万头羊、3万头牛冻饿而死。在置身其间的哲学家以赛亚•伯林看来,这里“空旷,寥无人迹,就像一具优雅的尸体”。
              --摘编自[英]弗•斯•桑德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材料二  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在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之前,显然地,欧洲国家……事先应该获致若干协议。这是欧洲人的事情,最初的意见应该是由欧洲提出……这个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假使不能商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得商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摘自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5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欧洲成为“一具优雅的尸体”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
            • 3. 近代以来,美国与西欧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两大经济体,它们之间关系的演变,不仅对各自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也深刻的影响着世界格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沃勒斯坦在其《现代世界体系》中分析16世纪“欧洲世界经济体”时,提出了“中心国家”、“边缘地区”等概念术语。“中心国家”是指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有优势的国家。“边缘地区”的特征是本土国家很虚弱,包括从根本不存在的国家(指处于殖民地状态)到自立程度很低的国家(即指处于新殖民地状态)。
                  材料二1946年冬,西欧出现了百年未遇的严寒,燃料和粮食严重匮乏。欧洲有几十、上百亿美元的赤字,这对美国经济也构成了真正的威胁。欧洲如果不从美国得到美元就无力购买美货。同时,严重的经济状况又引起社会动乱。法、意、英等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法意共产党威信空前提高。1948年4月至1952年6月,4年时间,美国共拨款援欧131.5亿美元。接受这一法案的西欧国家,他们的经济计划应受美国监督,应撒销关税壁垒、降低关税税率等。这样,……也有助于防止欧洲因经济崩溃而导致革命。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2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  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1)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与北美的关系。并运用沃勒斯坦的观点,分析英国地位形成的理由。
              (2)材料二反映了二战后美国与西欧关系如何?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关系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英、西欧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根据近现代以来美欧关系的演变历史,你从中得出什么认识?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司题:
              材料一  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 《乔治•凯南: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乔治•凯南“战争才刚刚开始”这一言论出台的背景。并指出美国在这场 “战争”中采取了哪些主要行动。
              材料二  美国、欧共体、日本的经济发展统计:
              (2)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并指出这种变化的政治影响。  
              材料三  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 “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杨文昌《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9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多极合作时代”能否实现,并阐述你的理由。(要求:以对 “多极合作时代”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5. 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对抗、分化组合而形成的-种结构。阅读材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阶段……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还是19世纪国际政治的延续,新时期可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开始。其标志如下:……(欧洲的)“边缘化”,
              的是……移至“侧翼”。
              --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
              材料二  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期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理解欧洲的“边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别指出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东山再起”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
              结合史实说明,西欧是如何摆脱“卒子”地位的?
              (4)对于将要形成的世界格局,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 6.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
                  材料二  下面的漫画(画中的Iraq指伊拉克、Afghanistan指阿富汗、Balkan指巴尔干)反映了冷战结束后人们发出的感慨。
                 
                                还是让我回到冷战中去吧!
                  材料三  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回答:
              (1)材料一中“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运用所学知识各举2例论证该观点。
              (2)人们发出材料二中的感慨反映了人们对冷战哪一方面的评价?
              (3)材料三中“旧的世界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你认为这种趋势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 7. 二战后至今,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或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冒险和混乱。我们的政策的目的应该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5日)
                  材料二  我们必须认识到,苏联仍然是美国的一个非常强大、有力和咄咄逼人的竞争者……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即使没有可以那样做的政府,至少有可以那样做的人。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三  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葫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1)材料一反映出美国将在欧洲实施什么政策?简述该政策的实质。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 “挑战” 美国的力量(列举三项)。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轨迹。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中站着的人是医生,躺着的是病人,医生正在给病人治病,病人身上贴着药片,药片上的“$”是美元的标志。该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与欧洲的关系。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 年内,苏维埃式的共产主义遍及了欧洲11 个国家,所辖人口超过1 亿,……在苏联成功地将其政治和社会制度推广到东欧的时候,西方惶惶不安,人们普遍担心,在1946 年和1947 年,也许希腊、意大利乃至法国都将会先后沦陷。
              --约翰• W • 梅森《冷战(1945-1991)》
              材料三 
              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三日凌晨上演。西柏林人一觉醒来,发觉自己等于成为牢中囚徒。东德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柏林围墙日益增强。
              ──亨利•基辛格《大外交》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美国对欧洲采取的经济措施。这一措施是战后美国什么政策的体现?
              (2)据材料二,分析材料一中美国所推行政策的主要目的。
              (3)结合材料三分析材料一中美国所推行的政策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