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观察下列图片,有关它们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一成为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是东西德共同修建的
              ②图二的事件发生在1961年,随后美军进入最高戒备状态
              ③两国都是冷战格局下美苏对峙的重要体现
              ④图二危机中,美苏领导人表现了克制态度,相互妥协使危机逐步降温并解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③④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他们要求结束“冷战”。 现在这种愿望已经如此强烈,以致一切国家的政府都不得不加以考虑了……自然财富、人们的劳动、科学的进步,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被用来准备战争。军事开支不断地降低了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且阻碍经济发展。在扩大贸易联系的道路上存在的障碍损害着普遍繁荣。国家主权和各民族自决权由于国家的内政经常受到干涉遭到了破坏。由于存在新旧军事条约以及在外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和驻扎军队,使得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权遭受着威胁。有人正企 图利用“冷战”来为殖民统治辩护。他们正使用武力,在某些地区甚至用战争来蹂躏各国人民独立的权利。
              --《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务委员会莫斯科会议关于永远结束冷战的声明》(1959年)(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
            • 3. 在谈及中法建交问题是,时任法国总统的戴高乐说,两国建交“只是如实地承认世界而已……目前还在观望的某些政府,迟早会觉得应该仿效法国”。据此可知(  )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进入到新阶段
              B.欧洲一体化进程需要中国助力
              C.建交是冷战格局下中法的理性选择
              D.中国的大国地位已被普遍认可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戴高乐出任法国总统后,对美国的独断专行十分不满,认为法国在北约中充当了“驯服角色”。戴高乐从1959年开始采取对抗性措施:…….……这些措施使法国逐步脱离了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1966年2月21日,戴高乐最终迈出了令世人震惊的一步,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这一决定意味着法国虽然继续留在北大西洋联盟之内,但已成为北约内。个“不完整的成员”。在当时东西方对峙的状况下,戴高乐的这个决定使得法国在美苏两大对立阵营之间采取独立的外交立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独特的作用,维护了法国的国家利益,因而在国内外获得了很高声誉。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沈孝泉
              材料二:加入军事一体化机构(北约)后,法国将更强大、更有影响力,因为法国必须成为北约的“共同领导人”之一,而不是处于从属地位。萨科齐(2007-2012年任法国总统)的野心不仅在于重返北约,还在于利用北约,增大欧盟独立防务的力量,让欧盟站在与美国抗衡的地位。他的野心也在于,让北约做出有利于法国的改变。在回归北约之前,他就已经想好要如何把北约变得不一样了。
              一美国《时代》周刊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世纪60年代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背景。
              (2)有人说“萨科齐背离了戴高乐”,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试说明理由。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
            • 5. 二战后不久就相继发生了朝鲜战争、柏林危机、越南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等一系列国际冲突。其相同的背景是(  )
              A.雅尔塔体系完全瓦解
              B.美苏“冷战”对峙格局的形成
              C.亚欧政治力量失衡
              D.不结盟运动迅速开展.
            • 6. “冷战”期间,既体现了美苏对抗的紧张与激烈,又体现了他们成功运用自我控制机制,在战争边缘上寻求妥协的事件是(  )
              A.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B.越南战争
              C.朝鲜战争
              D.柏林危机
            • 7. 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冷战结束后仍存在的“伤痕”是(  )
              A.德国的分裂状态
              B.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
              C.“9•11”事件
              D.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冷战时期,全球政治成为两极化的,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一个是由美国领导的最富有的社会集团,同一个与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这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有时是军事的竞争。许多这样的冲突发生在这两个阵营以外的由下述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里:他们常常是比较贫穷的,缺少政治稳定性的,新近独立的,宣称是不结盟的。
              --以上材料均选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二  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行动太少。作为一个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的国家,美国比任何国家更有可能轻视这一国际系统和总的挑战。但由于这一系统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美国进行约束和管理,美国对挑战的反应提出的法令越有效,这一系统将越长久和越稳定。
              --(美)威廉 沃尔弗斯《稳定的单极世界》1999年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
              --江泽民《在武汉主持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1999年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主张并指出其目的。
              (3)材料三提出了什么观点?据材料二、三指出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 9. 1947-1948年间,西方国家决定在德国的占领区发行新货币。苏联针锋相对,也发行了新货币并封锁了西方占领区通向西柏林的通道,从而引发第一次“柏林危机”。苏联这一做法(  )
              A.表明苏联掌握战略优势
              B.造成了北约与华约的全面对峙
              C.加速了德国的分裂
              D.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 10. 1949年下半年发生了苏联原子弹首次爆炸成功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前者使美国和其盟国感到,它们正面临着苏联空前的军事威胁,甚至是核威胁;后者则使杜鲁门政府认为它所担心的共产主义浪潮的扩张已成为事实。这两大事件直接导致(  )
              A.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美苏两国因惧怕核战争而妥协对话
              C.美苏两极格局局面正式形成
              D.“冷战”加剧和美国极力排斥新中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