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7年杜鲁门宣布世界已经划分成“自由制度”和“极权政体”两个阵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要在这两种对立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征服的企图。
              ——《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战后初期的美国对外政策是在1947年开始实行的,那时宣布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对受到侵略威胁的国家提供了美国的经济援助与军事援助。……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订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而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予帮助。……伙伴关系和实力是持久和平大厦的两个支柱。谈判则是第三个支柱。因为通过我们愿意同共产党国家以公平和认真的方式讨论分歧的态度,可以更加令人信服地说明我们是致力于和平的。”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材料三1981年,里根声称,对苏联施加经济压力,……以使苏联领导人削减军费,并逐渐缓和它们在世界上的行为,尤其是在阿富汗问题上。
              ——《冷战时期美苏贸易》

              材料四1989年布什公开提出:美国现在的目标远不仅仅是遏制苏联的扩张,我们所要求的是苏联重新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西方应当鼓励苏联朝一个开放的社会演进,直到迹象表明苏联已经进行了民主和自由市场的经济改革之后,华盛顿才会不再阻止对苏联的经济援助。
              ——《世界历史》

              请回答:
              (1)针对材料一最后一句话,美国对苏联采取了什么政策?列举该政策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说明,尼克松1970年提出的对外政策,同战后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外政策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反映出美国对苏联的政策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中布什所说:“苏联重新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其本意是什么?对苏联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日本政府提出了实现“政治大国”的战略口号,其标志是1984年中曾根首相提出的“战后政治总决算路线”,即在“多边管理时代”日本要以经济力量为后盾,以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为保证,以外交为手段,辅之以输出日本文化,更多地参与决定世界政策,使日本成为世界政治大国,成为世界政治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中曾根以后的日本历届政府都继承和发展了“政治大国”战略。 
              ——军事博览报

              材料二 日本首相小泉日前表示,在9月下旬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上,他将表明日本在不修改宪法的条件下做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意向。和以前相比,小泉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因此,日本能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问题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环球》杂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二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出现了什么新特征?简要分析出现这种新特征的国内和国际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日本社会的新特征反映了世界格局怎样的发展趋势?在这种形势下,日美两国的关系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德意志民族的战后45年

              图1  1945年

              图2  1965年

              图3  1989年

              上面三幅漫画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德国历史和国际关系的演变。请你为它们配上解说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是中国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依赖极大地促进了随后台湾与大陆的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大。正如台湾的一位谈判代表所说,台湾人和大陆人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并为彼此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据报道,1993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44亿美元,2万家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在150——300亿美元之间。台湾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一位台湾官员于1993年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了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对面临着岛内劳动力短缺的台湾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吸引力。
              ——(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二 香港中评社2009年1月17日发表文章指出:可以预料,奥巴马执政之初,将主要延续小布什第二任期的对台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内涵是,以保持台湾局势的相对和平为直接目标,以反对两岸“单方面改变台湾现状”为措施,实现维护美国对两岸关系的介入和影响。
              材料三 2009年11月9日是柏林墙倒塌20周年。总长169.5公里的柏林墙,建于1961年8月13日,15道防线隔离着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二战以来德国分裂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89年是二战以来世界局势最动荡的一年,形势的迅速发展令人目不暇接。但直到1989年1月19日,东德领导人昂纳克仍坚持“柏林墙还能存在50年,甚至100年”。谁也不知道,丧钟即将为柏林墙敲响。同年11月9日,柏林墙在东、西德人民的欢呼声中倒塌。11个月后,德国实现了统一,德国历史上痛苦的一章宣告结束。
              ——新华网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的那一历史性瞬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促使海峡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现阶段的对台政策及其主要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说明柏林墙建立及其倒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促进国家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