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外交追求的目标是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基于自身的国力谋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这需要运筹帷幄,需要纵横捭阖。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上海合作组织进程中形成的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联合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使之成为新世纪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上海合作组织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及对外开放的原则,愿与其他国家及有关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对话、交流与合作……成员国将为落实《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宗教激进主义公约》而紧密合作。--《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反映了当时国际格局的突出特点,这个突出特点是什么?以朝鲜为例,分析这种国际格局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结合国际政治形势,论证上海合作组织是“顺乎时代潮流”的?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外交的认识。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促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杜鲁门总统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的咨文(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是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
              材料二: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2)结合材料二中的图片,说明1954年我国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三  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
              --据布什总统1991年致国会的咨文(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布什的话反映美国的意图是什么?
            • 3. 一战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身处其中的中国外交也经历了发展与演化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后两个周期初中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并说明这种调整“是……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材料二人们总喜欢用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来称谓过去、现在或将来的世界格局。但这往往导致人们忽视这三种格局之间的复杂关系,把三者关系简单化……其实,所谓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内的主要力量格局或主要发展趋势,但这三种概念都是相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看不到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甚至把三者相互对立起来,把三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可能是片面的。
                                                        --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历史与理论反思》
              (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昔日盟友反目成仇,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对抗措施。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仅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一股股新的力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布津热斯基材料三 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填写下面表格中A、B、C分别所对应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所提到的“新的力量”是指哪些力量?“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所说的“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风云变化多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二  ……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材料三

              (1)结合国际背景指出“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美国的“竞争对手”主要有哪些? 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所示图片反映了国际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对以后的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