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英国制定了新的《济贫法》,并推行了以“救济大量贫民、失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施。但在当时,英国国民充斥着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意识形态,认为……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形式也以自愿为主……在1908年之前,英国始终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计划。

              ——资中筠《说不尽的大国兴衰》


              (1)据材料一,从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英国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下面是某中学生设计的历史活动剧《一段穿越时空隧道的对话》:
              马克思:小罗,最近很忙吧。天国也有点乱啊。
              罗斯福:噢,为啥?
              马克思:因为你啊。列宁跑来说,社会主义大有希望啊。亚当·斯密最近都不来串门了。
              罗斯福:哈哈。
              马克思:看了你的新政,起先我倒真的心动过,后来开始心忧了,甚至还有点心灰起来。
              罗斯福:哦?呵呵。虽然有些工人领袖认为看到了美国从“USA”变为“USSA”的希望,虽然有的人叫嚷着要实行法西斯,虽然最高法院的确宣布很多新政法令违宪,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2)材料二 中马克思说“心动”的真实含义是什么?马克思说“心忧”和“心灰”的真实含义又是什么?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能否实现?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3)据材料三,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这对战后初期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这本书(《道德情操论》)很长一段时间不引人注意,我觉得它的意义不亚于《国富论》。他(亚当·斯密)只有两次在《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里提到看不见的手,一只看不见的手是市场,一只看不见的手是道德。

              ——温家宝2月1日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时说


              (4)据上述材料,在各国政府解决从19世纪30年代以来的诸多社会、经济问题方面,“道德”能发挥哪些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19世纪末以来,国际货币体系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金本位制(1815——1914)、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1)、美元本位制(1971——至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二战后,美国确立了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试简述其确立经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  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对美国意味着巨大利益,意味着“超级霸权和超级利益”。戴高乐l965年对美元超级霸权的批评举世知名:“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l971年尼克松摧毁布雷顿森林协议、开启浮动汇率体系之后,“超级特权”和“游戏筹码”竟然象天文数字一般倍增!      
              ——向松祚《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思想和战略》

              (2)美元获得“超级霸权”的原因是什么?“超级霸权”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每次金融危机必然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刻变革,l930年代大萧条催生布雷顿森林体系,l970年代的汇率动荡和通货膨胀为欧元诞生铺平道路。    
               ——向松祚《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思想和战略》

              (3)简析欧元产生的原因和对世界货币格局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2010年4月26日国际在线报道: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春季会议25日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共转移了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目前的2.77%提高到4.42%,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美国的表决权变成了l5.85%,很显然美国仍然努力保留了否决权。
              (4)世行投票权的变化说明了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从一定意义上说,近300年的世界现代化史,就是一部发展方式的更新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正是信奉“专制制度就是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才使美国这个原本照搬欧洲技术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抓住机遇跃居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并以不断创新的方式增强综合国力、巩固超级大国的地位。

              ——摘编自任仲平《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

                 (1)依据材料一,概括促使美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从产业结构、经济体制的角度,指出美国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今是如何实现科技与制度的双轨创新的。

               

               

               

               

               

               

               

               

                  材料二:1986年里根签署了美国众两院批准的修正税法……根据这一法案,降低了个人所得税……改变了过去30多年来税率越定越高、特惠越来越多的情况,它实际上是大规模减税和局部增税的结合,既使中产阶级得到实惠,又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里根政府坚持紧缩货币政策,严格控制通货膨胀……里根政府还推行新联邦主义,改革社会保障制度。1983年4 月里根签署了国会通过的一揽子社会福利改革计划,削减了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尤其是“随意性”的社会福利开去。

                  材料三:撒切尔夫人任首相时(1979—1990年),针对英国“病症”和滞胀经注是实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首先,推行企业民营化,发挥自由市场机制的活力……第三,控制社会保障制度规模,逐步改革实施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政府削减了社会福利在公共开支中的比重,1986—1987年度比1979—1980年度下降了十个百分点。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明显增加。

              ——以上材料摘自黄安年《当代世界五十年》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里根和撒切尔夫人当政时期,美、英两国改革措施的异同(6分)

               

               

               

               

               

               

               

            • 4. 在世界大战剧烈厮杀的背后,经济往往扮演着特殊的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1938年大国国防开支(以当时百万美元为单位)

              ——根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编制

              材料二 军火制造不仅提供了想象中的安全,还提供了就业机会。例如,美国的失业人数直到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开始重整军备时才大大减少。同样,希特勒因实,行庞大的重整军备的计划,才迅速解决了他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失业问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希特勒之所以能最成功地使其国家摆脱经济萧条,是因为他在其国家的备战方面做得最彻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总的来看,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都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当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和伴随商业角逐的外交战仍不足以达到预期目的时,个别国家很可能不惜军事冒险,因此战争不可避免。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下》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主要大国的国防开支呈现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30年代形成上述特点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作者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提出了什么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市场经济出现的“运行故障”有何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鉴于二战带来的巨大损失,为缓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二战后初期,西方各主要国家经济政策出现了怎样的调整?国际社会又作了哪些共同的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富兰克林•罗斯福纪念园,许多到访的游人都喜欢站在铜像人群中,和昔日的“落魄白领”合影一张。如果说在过去几十年里,这种行为更多是出于一种新奇,那么,现在则似乎真有重复历史悲剧的可能了。                               ——摘自《经济参考报》2008年12月30日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材料三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以下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材料四  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内容涵盖广泛,可能是上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至今最全面的经济改革。除了包括延长一些住房贷款者丧失住房抵押赎回权的期限、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内的总值600亿美元的挽救经济计划外,奥巴马还打算将税赋负担移转到高收入者,改变已实行20多年的管制松绑政策方向,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并且重新检视美国的自由贸易协议政策。                  ——摘自《广州日报》2009年1月20日

                  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罗斯福对“落魄白领”和普通家庭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实施“救济”?(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罗斯福新政。

                  (3)根据上述材料,美国的罗斯福总统、竞选中的奥巴马以及中国的温家宝总理在应付严峻局势时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共同特点?(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