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1月30 日宣布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该决定2016年10月1日生效,这标志着人民币将成为第五大国际货币,也将成为第一个被纳入特别提款权篮子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货币发展图样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货币演变趋势。
              材料二   1935年,年11月3日,南京国民政府政府财政部发布了《施行法币布告》,其主要内容如下(节选):
              一、自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定量、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全数没收,以防白银之偷漏。
               ……
              四、凡银栈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生银等类者,应自XXX年11月4日起,交由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其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
              ……
              六、为使法币对外汇价按照目前价格稳定起见,应由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  --摘自张建平、李安《孔氏家族全传》(2)根据材料二,概括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材料三  如表所示
              时    期演     变
              1870-1914年间的古典金本位制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1945-1973年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际货币格局。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1973年以后的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各国采用不同的汇率制度,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 角色。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变化的原因。
            • 2. 材料一  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及其影响。并用一句话说明英国的世界地位。
              材料二  1947年美国生产了世界上1/3的粮食,1/2的棉花,57%的钢材和基础金属,62%的石油和80%的汽车,美国的制造业占全世界总量的53%,1948年美国的出口占全球的1/3,黄金储备占据世界总量的3/4.当时,无论是英法等战胜国,还是德日等战败国,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对美国都处于依附地位,美国在实力上处于压倒性优势地位。--摘自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二》第150页
              (2)指出材料二中最能体现美国实力的一句话。结合所学,指出美国的这种地位在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具体表现及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后初期,杜鲁门总统呼吁由联邦政府建立并普及国家医疗保险,反对意见坚持医疗保障是州政府的责任。艾森豪威尔总统时期,有法案规定以免税优惠政策鼓励雇主为雇员提供医疗保险,使60%的美国人通过就业获得医疗保险。私人医疗体制迅速发展起来。
              20世纪60年代,私人医疗体制市场化排挤弱势群体的社会问题日渐突出。围绕着国家医疗保险问题出现争论,如社会中下阶层、持平等主义价值观的人群主张政府有限干预,无论贫富都应该得到医疗保障;富裕阶层、持自由主义价值观的人群却反对政府干预,维持私人医疗体制。经过社会各界辩论,1965年国会通过法案规定几满65岁及以上的老人,80%的医疗费用由联邦政府筹资承担;政府为有资格得到帮助的穷人支付医生账单。20世纪70年代,面对政府支出医疗费用大幅增加,陷入经济困境的尼克松政府采取措施节约医疗费用,80年代,美国医疗保障制度全面收缩。里根政府削减政府拨款,严格审核各州补助对象资格,减少补助人数,意图把公共医疗保障责任推到州政府。州政府有反对。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雄心勃勃,提出“一揽子”医改计划,旨在建立覆盖全面、高质量的医疗体制,但由于牵涉到党派等诸多利益错综复杂,医改失利。据统计,美国人平均寿命从1930年的59.7岁增长到1997年的76.5岁。60年代,医疗保障覆盖率逐步上升到85%左右,90年代末,尚有占总人口的16.3%的人群没有任何健康保险。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美国人均卫生费用一直名列世界第一,然《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指出:美国在医疗费用负担的公平性方面列世界第54位。21世纪初,奥巴马政府充分吸取历史教训,与各方利益妥协,2010年通过了新医改方案,医保覆盖率有望上升到95%.有学者指出,美国联邦政府在医疗体制改革中一直属于“最佳配角”。
              -自鳊自丁纯《世界主要医疗保障制度模式绩效比较》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美国医疗体制改革过程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国的医疗体制改革。
            •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5年12月25日,亚投行在法律意义上宣告成立,就好比一家公司获得了营业资格。根据《亚投行协定》,至少有十个签署方已交存批准书、接受书或核准书,且他们初始认缴股本的总和数额不少于认缴股本总额的50%,协定就可以生效。截至去年12月25日,有1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批准了亚投行协定并提交了批准书,他们的股本总和占比达到了50.1%,满足了协定生效的条件。因此,亚投行就算正式成立了。
                 材料二   新华网北京(2016年)1月16日电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于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这也标志着历经800余天筹备,由中国倡议成立、57国共同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备工作就此收官,正式开张运营。这是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
              中国外交部此前宣布:(2016年)1月16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并致辞。1月16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出席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理事会成立大会并致辞。
              --根据“中国新闻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词条编辑整理
              请回答:
              (1)有人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是对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改革与冲击。该秩序是什么?其主要支柱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能够开业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待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的?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尔德•汤因比认为每一个人类“文明”都像一个个生物体一样,都必然要依次经历“生老病死的周期”。似乎这个“定律”就是决定各文明兴衰的最终原因。他由此预言,现存的西方文明也必然像古老的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罗马文明一样,要走向衰亡。
                  美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不像汤因比那样,把国家或“文明“兴衰原因笼统地归结为某种宿命论式的“定律”,而是力图进行经验的、实证性的分析。他强调经济状况是决定大国兴衰的一个基本因素:“从长远看在每个大国经济的兴衰与其作为一个军事大国(或世界性帝国)的兴衰之间,有一种显而易见的联系。”
              --摘编自庞卓恒《从世界历史看文明兴衰规律》
                  根据材料运用历史史实,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论证,可以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中期以来,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试以“大国的兴衰”为主题,自选一个角度拟定论文提纲。
              (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
            • 7. 国家与国家之间往往通过国际会议和订立条约来协商解决国家之间的分歧与问题,谋求合作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月11日,中国大使魏道明与国务卿赫尔在一份新拟定的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条约上签字。同一天,一项新的中英条约在重庆签订,按照新约,中国不再有租界不再有外国的法律系统。新的条约取消了与列强之间的不平等条约,结束了中国所称“一个世纪的压迫”。西方人很少把握的事实,但对于认识中国它却有最为重要的意义。--据《时代》杂志,1943年
              材料二
                  早在战事结束之前,美国就开始在英国的支持下发起一项大胆的计划,以重塑战后世界经济……力图恢复到1914年前的贸易自由流动和通货稳定。美国在新罕布什州的布雷顿森林召集有44个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三 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建立“煤钢共同体”;
                  1957年,西欧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决定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91年,欧共体12个成员国共同签署《欧洲联盟条约》,决定成立“欧洲联盟”;
              --《欧洲统一与联合大事年表》(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为结束“一个世纪的压迫”中国人所做的努力的相关史实并分析当时中国成功取消与列强不平等条约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时代背景角度分析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的原因,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3)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对国际政治格局所造成的影响。材料二、三共同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趋势?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第一次正式形成了世界各国普遍来用金本位为基础的国际性货币体系,该体系实际上是以英镑为中心的,……客观地说,世界需要一种通用的货币。一旦某一个国家的主权货币成为通用货币,这样的通用货币不仅能够简化汇率的计算,促进贸易的发展,它还具有很强的价值尺度,让全世界都懂得这个国家的“价格语言”。
              --宋泓均、高强著《货币变局》
              材料二。下图引自2010年01月《东方证券》的《世界货币体系前世今生--美元如何影响世界》一文。

              材料三  此次金触危机后,美元“一统天下”的地位将被改变,国际货币体系将形成美元为主,其他货币为辅的“一主多元”格局。……国际货币体系将继续向多元化的方向转变。……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等发展中大国经济地位的不断上升,随着“美元圈”、“欧元圈”、“人民币圈”等主要经济圈的形成,届时的国际货币也将主要以美元、欧元、人民币等货币为主,从而真正实现国际货币的多元化。
              --摘自2008年11月29日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在亚洲金融年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国际货币体系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二战后世界形势产生的影响。
              (2)综合以上材料,概括说明国际金融秩序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因素有哪些?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
              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就任美国总统
              1807年,富尔顿的蒸汽轮船试航成功
              1837年,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
              19世纪50年代中期,两党对峙格局形成
              1858年,中美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共和党领袖林肯当选总统,共和党首次执政
              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升空
              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29年,爆发经济危机
              1932年,罗斯福当选总统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随着美国参加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去,经济收益的观点得到了扩展,变得更为开明,更加从长期的收益出发--因此也变得更加强大而有力。美国以其占据压倒优势的债权国地位获得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控制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演进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债务的盟国间的金融协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了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
              --(美)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
              (1)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一中的“美国历史大事年表”补充两件大事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演进中是如何成为经济霸主的?
            • 10. 历史上的货币流通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历史现象。
              材料一 沃德•巴特雷在《1450~1800年世界银块流动》中说“整个殖民地时期(1492年到1820年),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的白银超过40亿比索,即14万多吨”。而据厄尔•汉米尔顿的研究,就有约2亿比索通过明朝在马尼拉一带的贸易站流向了中国,36亿比索则流向了西欧诸国,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而西班牙自己仅存2亿比索。
              --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材料三 希腊债务危机刚刚步入尾声,爱尔兰债务问题再度拉响“警报”。彭博社(2010年)11月13日报道,欧盟目前正游说爱尔兰政府接受来自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联合援助……《中国新闻周刊•欧洲到了抉择时刻》报道:2010年12月7日,欧盟同意为爱尔兰提供850亿欧元贷款。
              材料四《中国财经报》曾报道:“欧债危机令欧元命悬一线。”而何伟文则持相反的观点,他在《欧元不可能崩溃》一文中阐述:“由于欧盟对世界经济和货币体系的极端重要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不得不竭尽全力。加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出手,至少目前为止,仍然基本上可以稳住欧元……欧元的最终前景,则是确信无疑的。”
              请回答:
              (1)在新航路开辟问题上,有人形象地比喻西班牙“替人做嫁衣裳”,请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含义。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流入西欧诸国的36亿比索的白银“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从材料中的三个时代背景分析美元发生变化的原因。
              (4)材料三所述欧洲债务问题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些现象?材料四给出了哪些“欧元不可能崩溃”的理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