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1)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
              (3)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 2. 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道路的智慧选择是时代的主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 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商鞅为实现秦国“移风易俗”所釆取的措施。
              材料二:据《长江日报》2012年ll月16日报道,西安铁路局23岁的见习路线工渠敬 雷在路线巡查中偶然发现一处110年前“汉阳造”钢轨至今还在正常使用。该钢轨位于四川省 达州一处铁路桥上,全长约25米,作为护轨使用。在钢轨内侧清晰铸有繁体字:1902年汉 阳铁厂造。《武汉通史》主编、著名历史学家皮明庥就此评论说,“4汉阳造,钢轨至今能在 四川的铁路线上使用,足以证明武汉曾经的工业辉煌”。“汉阳铁厂是中国第一家近代钢铁企 业,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武汉也被视为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
              --(《武汉通史》主编、著名历史学家皮明庥语)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治者创办汉阳铁厂根本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二简述 汉阳铁厂的历史地位。
              材料三:各区域性贸易集团在对内和对外贸易方面都建立了一整套法律机制。这些法律 和行政往往是利己排他的。……区域性经济集团各成员国除进行经济合作外,还把合作项目 扩展到环保、科技、知识产权等非经济领域方面,甚至延伸到减少贪渎、制止毒品交易、反 对恐怖主义,制药和保健等方面的食作……例如,欧盟还利用反倾销的法律,限制经济组织 外的某些产品输入,每年引发的反倾销案有几十起,大多数案件是涉及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北美自由贸易区也有类似规定……国际间也制定一些法律规则来遏制单边主义和“灰色区 域”的利用,但一些国家还是以反倾销措施作为保护公平竞争。
              --摘编自《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的发展对国际经济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今国际经济法的特点和影响。
              材料四: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序曲。“中国模式”的成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使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到2050年,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中国需要一个新的经济奇迹。而且全球经济兴衰可能 取决于中国是否能再创奇迹。--美国《时代周刊》
              (4)简要指出“中国模式”下经济体制的探索历程?分析“中国模式”给中国和世 界带来哪些影响?面对当今国际形势的新发展,你认为应该如何加快中国现代化发 展的进程。
            • 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是西方七个最大的工业化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就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磋商的机制。它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产生,经历了“经济议题首脑会议”、“政治议题首脑会议”和“多元议题首脑会议”三个阶段。它对维护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在客观上有助于探索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国协作和全球治理机制。
              材料二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主张减少政府干预的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逐渐主导着七国的经济政策,使得七国首脑会议在经济政策协调方面降低了“调门”;同时,由于东西方关系的再度紧张,在美国的极力推动下,首脑会议的议题开始扩展到政治领域。经济议题首脑会议发展成了政治经济议题首脑会议。……七国以经济援助为诱饵,逼迫苏联(俄罗斯)东欧加速“民主化”和“保护人权”,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成了七国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工具。
              材料三    1989年的巴黎会议粗暴干涉了中国的内政,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在制裁难以奏效的情况下,缓和了对华立场,对中国进行“接触”,希望“以触促变”……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与中国的关系进一步加强,甚至出现了吸纳中国加入的呼声。全球治理委员会(1995年)指出,“将迅速崛起的中国排斥在外,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就缺乏合法性和有效性”。
              --据陈素权《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历史考察(1975-1996)》(1)简述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议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3)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西方七国集团首脑会议“吸纳中国加入的呼声”?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