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初期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印象

              图1 巨人中国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中国印象

              图2 瓜分中国

              材料三 21世纪初部分西方人的中国印象

              图3 Dragon (中国龙)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初期西方人把中国称为“巨人中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些政治现象?对此,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应对,各种救国活动先后展开。若你要了解其中的某一活动,可以查阅当时哪一历史文献?请举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个事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3反映了部分西方人的印象,认为中国是强大而邪恶的,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经济。试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说明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经济”这种观点正确吗?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可 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指出1640—1870年间英国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政治、经济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 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 “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3)利用材料三中克林顿和卡斯特罗的观点,以“正确看待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写一段短文。要求:①必须包括以下关键词:“潮流”“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策”;②紧扣 主题,观点合理;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前的20多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国际贸易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材料二 美国的黄金储备在1945年相当于200.8亿美元,1949年为246亿美元,这是战后的最高数字。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外国持有美元的数额已经超过了美国已有的黄金储备。各国争先用手里的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的黄金储备日益捉襟见肘。1961年,美国不得不与西欧联手,成立“黄金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十国集团”(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日本、荷兰、加拿大、比利时、瑞典),共同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三 1973年底,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荡的“欧洲美元”高达1 000亿。为了稳定美元,尼克松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宣布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同时对进口商品加征10%的附加税,试图迫使其他国家的货币升值,美元实行贬值,减少美国国际收支的逆差。于是,欧共体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汇率,内部实行固定汇率制,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这一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大大扩大了一体化范围,确立了分阶段实现欧洲经济和货币一体化的目标、任务和步骤……同时,提出建立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以及司法与内政事务的合作……1995年,欧盟成员国增至15个;2002年,又同意接受匈牙利等10个中欧国家入盟。
              --陈庆军《世界近现代史精要》

                      材料二 2010年前三季度中国与四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

                      材料三 自1975年建立正式关系以来,经过双方3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联盟)的关系目前已取得巨大进展,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局面。
              --材料二、三均摘自新华网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欧洲联盟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这对当今世界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与欧盟的贸易有哪些特点?试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
            • 5.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发展。
              材料一:19世纪中期,中国被迫融入全球化。1840年开始的鸦片战争,以清政府屈辱地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而宣告结束,从此中国的政治、经济……发生了一些变化,所有这些变化,基本上是以外部力量的注入和政治上的不平等为前提的,这就决定了中国近代经济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畸形发展的殖民地贸易;资本主义列强以协定关税和领事裁判权为护身符,对中国进行商品侵略。          
              ——《长白学刊》2007年05期

              材料二:国际商品的流动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推动国际经济规则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对比,决定了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材料三: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有选择地向第三世界国家投资。贸易自由化所创造财富中的70%被发达国家获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获得30%。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发达国家占据着高层次的工业部门,而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工业部门的层次是比较低的。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经济被迫融入全球化的史实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发达国家主导国际经济规则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了世界历史进程中经济全球化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自二战以来,推动全球化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4年夏,美、英、中等44个战时盟国的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建立了战后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二 为共同解决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协调经济政策,重振西方经济,1975年11月在法国的倡议下,第一届西方主要工业国(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首脑会议在法国的朗布依埃举行,会议议程“涉及世界经济危机的所有经济问题”。1976年的第二次首脑会议加拿大总理应邀出席,此次会议确定了每年一次的首脑会议轮流在各参加国召开,七国集团正式形成。(1998年俄罗斯正式加入,七国集团发展为八国集团)
              材料三 20国集团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成员包括:八国集团成员国、作为一个实体的欧盟以及中国、巴西等11个发展中国家。创立20国集团的建议是美国等西方七国的财长们于1999年6月在德国科隆提出的,目的是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构成、特点及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七国集团成立时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法国为何能倡导并促成西方主要工业国首脑会议的召开? 
                                                                                                                                                                              
              (3)材料三中“20国集团”的成立反映了怎样的世界发展趋势?
                                                                                                                                                                              
            • 7. 19世纪末以来,国际货币体系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金本位制(1815——1914)、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1)、美元本位制(1971——至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二战后,美国确立了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试简述其确立经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  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对美国意味着巨大利益,意味着“超级霸权和超级利益”。戴高乐l965年对美元超级霸权的批评举世知名:“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l971年尼克松摧毁布雷顿森林协议、开启浮动汇率体系之后,“超级特权”和“游戏筹码”竟然象天文数字一般倍增!      
              ——向松祚《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思想和战略》

              (2)美元获得“超级霸权”的原因是什么?“超级霸权”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每次金融危机必然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刻变革,l930年代大萧条催生布雷顿森林体系,l970年代的汇率动荡和通货膨胀为欧元诞生铺平道路。    
               ——向松祚《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思想和战略》

              (3)简析欧元产生的原因和对世界货币格局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2010年4月26日国际在线报道: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春季会议25日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共转移了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目前的2.77%提高到4.42%,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美国的表决权变成了l5.85%,很显然美国仍然努力保留了否决权。
              (4)世行投票权的变化说明了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海权的历史乃是关于国家之间的竞争、相互间的敌意以及那种频繁的在战争过程中达到顶峰的暴力的一种叙述。海上商业对于国家的财富及其实力的深远影响,早在这些千真万确的原则昭然于天下之前,就已被洞察秋毫……为了使本国民众所获取的好处超越寻常的份额,有必要竭尽全力排斥掉其他竞争者:要么通过垄断或强制性条令的和平立法手段,要么在这些手段不能奏效时,诉诸直接的暴力方式。……因此,海上力量的历史,蕴含着一个濒临于海洋或者借助于海洋的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秘密和依据。
              ——马汉《海权论》

              材料二 世界的不平衡:富国和穷国——1970年(表中数字表示世界总数的百分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缩写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2010年1月1日正式全面启动。“自贸区”建成后,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的巨大经济体。按人口算,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从经济规模上看,是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埃里克·马斯金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有利于所有成员国的发展。
              ——资料整理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官方网站》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19世纪先后控制世界海洋的国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穷国”落后于“富国”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从根本上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依据所学知识归纳二战后这一趋势在其发展进程中所体现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参与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4年夏,美、英、中等44个战时盟国的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建立了战后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二 为共同解决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协调经济政策,重振西方经济,1975年11月在法国的倡议下,第一届西方主要工业国(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首脑会议在法国的朗布依埃举行,会议议程“涉及世界经济危机的所有经济问题”。1976年的第二次首脑会议加拿大总理应邀出席,此次会议确定了每年一次的首脑会议轮流在各参加国召开,七国集团正式形成。(1998年俄罗斯正式加入,七国集团发展为八国集团)

              七国集团标志

              材料三 20国集团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成员包括:八国集团成员国、作为一个实体的欧盟以及中国、巴西等11个发展中国家。创立20国集团的建议是美国等西方七国的财长们于1999年6月在德国科隆提出的,目的是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

              二十国集团标志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构成及特点。该体系对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七国集团成立时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法国为何能倡导并促成西方主要工业国首脑会议的召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二十国集团”的成立,反映了怎样的世界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5年,日本千叶市川崎炼铁厂将污染严重的铁矿石厂转移到菲律宾。这件事情在当时的日本被认为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污染转移到其他国家,不致危害本国公民,又有充分理由向世人宣称,这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赚取外汇和工人就业的机会。
              ——赖余贵《污染转移与生态殖民》

              材料二 2005年12月,香港承办世贸部长会议,全球几千名反全球化人马随之纷纷杀到,用特区政府的话叫做“展现世界示威文化”,有人说反对已经“全球化”。(见下图)

              材料三 2006年3月11日,博鳌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世界多维勒会议上表示,中国和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希望成为全球化的替罪羊。(见下图)

              走向世界的澄海玩具

              西班牙发生焚烧“中国制造”的鞋类似事件

              材料四 有人欢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他们认为这是能够带来幸福的“馅饼”;有人反对全球化的到来,认为这是一个“陷阱”。(见下图)

              请回答:
              (1)你如何看待材料一中的“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如何评价材料二中日益升温的反全球化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如何看待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全球化现象你有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