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题文】(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回顾起来,似乎科学革命甚至比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具有更大的意义。农业革命使文明成为可能,但是,一旦前进了这一大步,农业就没再作出进一步的贡献。科学则相反,恰好借助于它的研究法而不断地稳步发展。科学本身包含了无限进步的可能性。如果我们记住过去数世纪的科学成就和它现今日益加快的发展速度,那么,我们对科学的惊人的可能性和意义即使不了解,也可以正确估价。此外,科学是人类全体的;由于科学以客观的研究法为基础,关于科学的种种提议已为人们所普遍赞同。科学是非西方民族所普遍尊重和追求的西方文明的一个产物。实际上,正是科学及与它有关的技术,使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成为可能。因此,从前的从属民族如今正力求通过弄清楚西方对人类作出伟大而独特的贡献的秘密来矫正不平衡状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斯塔夫里阿诺斯关于科学革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求:对科学革命促进社会发展问题,持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世纪时,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20世纪爱因斯坦提出时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如此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

                  ——以上材料均摘自《宇宙探险》

              材料三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经典力学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2)指出材料二中科学理论有什么新发展?简要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成就是哪次科技革命中哪些研究领域的成果?对人类产

              生了什么影响?

               

              (4)以上三段材料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什么规律?

               

               

            • 3.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世纪时,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20世纪爱因斯坦提出时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如此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
              ——以上材料均摘自《宇宙探险》
              材料三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经典力学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2)指出材料二中科学理论有什么新发展?简要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成就是哪次科技革命中哪些研究领域的成果?对人类产
              生了什么影响?
              (4)以上三段材料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什么规律?
            • 4.
              【题文】新华网快讯:据美联社2009年2月11日报道,美国和俄罗斯的两颗通信卫星10日在太空相撞,产生了大量太空垃圾,可能会对国际空间站造成威胁。科技给人类带来了……
              材料一《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大约在1660一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展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就使科学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稳定的英伦三岛。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只有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又增加了4件。      
              ——《英国经济史编》
              材料三        
                             
              材料四 首先,我们将大规模改造公共建筑物,使之更加节能。其次,我们将对国家基础设施进行最大规模投资,将创造数百万工作岗位,这将是五十年代建立高速公路网后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第三,新政府计划对学校建筑物进行大规模现代化改造,修复学校破损建筑物,并进行节能改造,在教室里安装新电脑设备。
              ——2008年12月6日奥巴马发表讲话阐述经济振兴计划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推动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思想因素是什么?并分析这种变化对欧洲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此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指出从图一到图二交通工具在动力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新能源是什么?指出当时这种新能源的应用对世界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4)材料四中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经济振兴计划” 与罗斯福新政所不同,你认为他更加关注的是什么?请分析其原因。
            • 5.
              【题文】试分析中国未赶上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及启示
            • 6.
              【题文】(15分)阅读下列材料:
              2010年,上海将举办世界博览会,世博会是由各国政府组织举办的具有较大影响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它与奥运会一起,被称为当今世界的两大顶级盛会。各国在举办世博会时一般要建设标志性建筑,其中有些已成为城市乃至国家的象征。在1992年西班牙的塞维利亚世博会开幕前夕所发行的四枚纪念邮票,画面分别为曾经举办过世博会的城市和标志性建筑。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材料一: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伦敦开幕,博览会新建的展馆首次将钢铁构件、玻璃和层压板结合用于建筑物的建设中,被形象地誉为“水晶宫”。(图 1)
              材料二:法国巴黎是举办世博会最多的城市,留下的经典建筑也最多。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举办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高320米、由18000多个钢制构件和数百万个铆钉组装而成。埃菲尔铁塔被称为现代铁塔之父,现已成为巴黎和法国的象征(图 2)。
              材料三: 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上,中心建筑是一座原子能结构的球形展馆,这是一座放大了 160亿倍的铁原子模型,它象征着人类安全、和平地应用原子能。(图 3)。
              材料四: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上,最受关注的作品莫过于日本现代艺术大师冈本太郎设计的太阳塔和美国馆中由阿波罗登月带回的月亮石。(图4)
              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第一届世界博览会选定在英国举办。列举当时水晶宫中有哪些机器设备可能作为展品?(3分)
              (2)1889年在法国举办世博会与什么历史事件的纪念活动有关?埃菲尔铁塔反映了当时工业领域的什么巨大成就?(3分)
              (3)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的中心建筑是一座原子能结构的球形展馆,反映了人类希望安全、和平地应用原子能。为此,1957年西欧六国成立了什么组织?有何意义?(3分)
              (4)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上的作品向世界展示了怎样的特定寓意?中国能否参与大阪世博会?为什么?(4分)
              (5)你认为从以上几张邮票中贯穿的主线是什么?(2分)
            • 7.
              【题文】“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如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一样,具有两重性。无数事实表明,现代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科技进步就像一把‘双面刃’,对人类的利弊得失共有之。”
              ——高惠珠:《科技革命与社会变迁》
              结合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谈谈你如何认识其“双面刃”的作用。
            • 8.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统计数字表明,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在经济增长的诸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在20世纪70年代约占60%,20世纪80年代达到80%。
              材料二: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同期,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而从事服务业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
              ——均摘自课本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1950~1972年西方国家工业生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统计数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从材料一、二中,你得出了什么认识?
            • 9.
              【题文】
              阅读:从达尔文假说到基因工程
              人类在300万年的漫长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前进的足迹,也留下了对自身来源的发问:人类从哪里来?如果说达尔文的科学假说完全是根据理论推导而采,那么,20世纪 80年代以来,以基因工程和电脑网络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显示了科学对于我们生活的世界的重新改造和塑造的能力。基因工程除给人类起源提供更科学的证据之外,也将改变人类的自然属性。
              ——常生龙《历史与科学的对话》
              请回答:
              (1)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的末尾写道:“人类的起源和历史也将由此得到许多启示。”结合你所涉猎的知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作为一个全新的学科,生物工程技术形成的科学前提是什么?   
              (3)目前探索生命奥秘的科学技术已取得了哪些进展?
              (4)基因工程发展的前景将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后果?
            • 10.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l: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宁宙飞船“东方"1号,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载人空间飞行,飞船运行108分钟后安全返回地面,开辟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
              材料2:然而和过去不同,科学已开始扮演最革命,最积极的角色……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条件下,实践本身就要求科学跑在技术、生产的前面,而生产则越来越变成科学的工艺体现。   
              材料3:以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的对立,或称“北方工业”和“南方农业”的对立。60年代以来已逐渐演变为“北方技术”与“南方劳动”的对立。
              请回答
              (1)材料1涉及到的新技术是哪次科技革命标志性成果?请举出该项技术的具体成果?  
              (2)从生产力发展和科技革命的关系去分析材料2的观点?   
              (3)如何理解材料3?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