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不知道世人对我是怎样看法,但是在我看来,我不过象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为时而发现一块比平常光滑的石子或美丽的贝壳而感到高兴;但那浩瀚的真理之海洋,却还在我的面前未曾发现呢?” 

              ——牛顿

              材料二  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普朗克年轻时曾向他的老师表示要献身于理论物理学,老师劝他说:“年轻人,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了,将一生献给这门学科,太可惜了。” 19世纪理论物理学达到了巅峰状态,但其中也隐含着巨大的危机。海王星的发现显示出牛顿力学无比强大的理论威力,电磁学与力学的统一使物理学显示出一种形式上的完整,并被誉为“一座庄严雄伟的建筑体系和动人心弦的美丽的庙堂”。在人们的心目中,古典物理学已经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

              材料三   两位决定时代发展的科学家和他们的成果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指出“牛顿为发现一块比平常光滑的石子或美丽的贝壳而感到高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顿发现了哪些“光滑的石子和美丽的贝壳”(2分)

              (2)材料二告诉我们,19世纪近乎完美的经典物理学也“隐含着巨大的危机”,普朗克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2分)

              (3)材料三认为“两位科学家决定时代发展”。这种观点对不对?说明理由。(5分)

              (4)材料四反映的QQ场景是哪一种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表现?主要影响有哪些?(3分)

               

            • 2.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结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读图

              材料二:二战期间和战后出现的新兴科学技术

              时间

              国家

              新科学技术

              时间

              国家

              新科学技术

              1945

              美国

              原子弹爆炸

              1969

              美国

              “阿波罗11号”登月

              1946

              美国

              电子计算机诞生

              1972

              美国

              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1947

              美国

              晶体管问世

              1977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

              1954

              苏联

              第一座核电站建成

              1981

              美国

              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

              1957

              苏联

              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1997

              英国

              利用体细胞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

              1960

              美国

              激光器出现

              1999

              美国

              首次成功制造出人工DNA分子

               

              回答:

              (1)材料一中所示两个科技中心分别是指什么国家?(2分)这些科技成果的外传或扩展对世界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科技中心在哪个国家?(1分)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3分)

               

            • 3.
              【题文】(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回顾起来,似乎科学革命甚至比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具有更大的意义。农业革命使文明成为可能,但是,一旦前进了这一大步,农业就没再作出进一步的贡献。科学则相反,恰好借助于它的研究法而不断地稳步发展。科学本身包含了无限进步的可能性。如果我们记住过去数世纪的科学成就和它现今日益加快的发展速度,那么,我们对科学的惊人的可能性和意义即使不了解,也可以正确估价。此外,科学是人类全体的;由于科学以客观的研究法为基础,关于科学的种种提议已为人们所普遍赞同。科学是非西方民族所普遍尊重和追求的西方文明的一个产物。实际上,正是科学及与它有关的技术,使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成为可能。因此,从前的从属民族如今正力求通过弄清楚西方对人类作出伟大而独特的贡献的秘密来矫正不平衡状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斯塔夫里阿诺斯关于科学革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求:对科学革命促进社会发展问题,持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世纪时,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20世纪爱因斯坦提出时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如此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

                  ——以上材料均摘自《宇宙探险》

              材料三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经典力学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2)指出材料二中科学理论有什么新发展?简要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成就是哪次科技革命中哪些研究领域的成果?对人类产

              生了什么影响?

               

              (4)以上三段材料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什么规律?

               

               

            • 5.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世纪时,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20世纪爱因斯坦提出时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如此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
              ——以上材料均摘自《宇宙探险》
              材料三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经典力学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2)指出材料二中科学理论有什么新发展?简要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成就是哪次科技革命中哪些研究领域的成果?对人类产
              生了什么影响?
              (4)以上三段材料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什么规律?
            • 6.
              【题文】试分析中国未赶上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及启示
            • 7.
              【题文】(15分)阅读下列材料:
              2010年,上海将举办世界博览会,世博会是由各国政府组织举办的具有较大影响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它与奥运会一起,被称为当今世界的两大顶级盛会。各国在举办世博会时一般要建设标志性建筑,其中有些已成为城市乃至国家的象征。在1992年西班牙的塞维利亚世博会开幕前夕所发行的四枚纪念邮票,画面分别为曾经举办过世博会的城市和标志性建筑。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材料一: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伦敦开幕,博览会新建的展馆首次将钢铁构件、玻璃和层压板结合用于建筑物的建设中,被形象地誉为“水晶宫”。(图 1)
              材料二:法国巴黎是举办世博会最多的城市,留下的经典建筑也最多。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举办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高320米、由18000多个钢制构件和数百万个铆钉组装而成。埃菲尔铁塔被称为现代铁塔之父,现已成为巴黎和法国的象征(图 2)。
              材料三: 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上,中心建筑是一座原子能结构的球形展馆,这是一座放大了 160亿倍的铁原子模型,它象征着人类安全、和平地应用原子能。(图 3)。
              材料四: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上,最受关注的作品莫过于日本现代艺术大师冈本太郎设计的太阳塔和美国馆中由阿波罗登月带回的月亮石。(图4)
              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第一届世界博览会选定在英国举办。列举当时水晶宫中有哪些机器设备可能作为展品?(3分)
              (2)1889年在法国举办世博会与什么历史事件的纪念活动有关?埃菲尔铁塔反映了当时工业领域的什么巨大成就?(3分)
              (3)195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的中心建筑是一座原子能结构的球形展馆,反映了人类希望安全、和平地应用原子能。为此,1957年西欧六国成立了什么组织?有何意义?(3分)
              (4)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上的作品向世界展示了怎样的特定寓意?中国能否参与大阪世博会?为什么?(4分)
              (5)你认为从以上几张邮票中贯穿的主线是什么?(2分)
            • 8.
              【题文】“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如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一样,具有两重性。无数事实表明,现代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科技进步就像一把‘双面刃’,对人类的利弊得失共有之。”
              ——高惠珠:《科技革命与社会变迁》
              结合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谈谈你如何认识其“双面刃”的作用。
            • 9.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统计数字表明,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在经济增长的诸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在20世纪70年代约占60%,20世纪80年代达到80%。
              材料二: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同期,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而从事服务业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
              ——均摘自课本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1950~1972年西方国家工业生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统计数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从材料一、二中,你得出了什么认识?
            • 10.
              【题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都对“阿波罗登月计划”这一壮举产生了怀疑。据美国一家权威的社会调查机构统计:竞有约2500万美国人认为所谓美国人先后6次登上月球,是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NASA)制造又一科技发展史上空前的大骗局。

              问题:(10分)
              (1)15世纪后期以来,人类在全球探险方面已取得哪些成就?(2分)
              (2)该计划的成功对人类文明有何意义?(2分)
              (3)美国实现登月计划,当时的世界政治格局如何?该计划的成功,对当时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4)如果你也想参与这场讨论,你认为从哪个角度考查其真伪最有说服力。假设这真是一场骗局,你将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