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科技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西方同时期科技成果对比
              时间欧洲时间中国
              10-15世纪远洋航海技术宋、元
              明前期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
              药;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
              波义耳近代化学、
              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
              中叶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进化论
              材料二  读图  

              材料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性成就
              时间国家新科学技术时间国家新科学技术
              1945美国原子弹爆炸1969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
              1946美国电子计算机诞生1972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1957苏联人造卫星上天1997英国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
              材料四中国探月器--“嫦娥一号”升入太空(2007)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与欧洲相比发生了怎样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有何不同特点?
              (2)简要说明材料二所反映的科技及传播对人类文明产生的重大影响?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世界科技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从科技中心的转移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4)2007年,中国成功启动探月工程,中国几千年登月的梦想变成了美丽的现实。分析中国从事这项战略活动的历史条件。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DDT大事记
              时间基本情况
              1939年瑞士化学家米勒发现DDT及其毒性。
              二战时美国军队中,疟疾病人多达一百万,特效药金鸡纳供不应求。后来,有赖于DDT消灭了蚊子,疟疾才得到有效的控制。
              1948年DDT的发展者米勒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8年女作家蕾切尔•卡逊接到一封朋友的来信。信中写道,一架喷洒DDT的飞机飞过她的私人禽鸟保护区上空,结果她的许多鸟儿都死了,卡逊逐渐“意识到必须写一本书”,并立即着手写作。
              1962年2月1962年,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出版,该书以严谨科学的态度与方法,表明DDT破坏了生物链,使人患上慢性白血球增多症和各种癌症。
              1962年2月以后报纸上开始连载卡逊的作品,引发了五十多家报纸的社论和大约二十多个专栏的文章;化学工业界、农场主、某些科学家和杀虫剂产业的支持者对卡逊展开攻击,包括人身攻击;公众的高度关注导致了政府的介入,肯尼迪责成“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进行调查,结果完全证实了卡逊的论题正确,该委员会要求立即减少DDT的施用直至最后停用。
              1963年卡逊前往国会作证,得到参议院的高度肯定;受其影响,美国限制使用多种杀虫剂。
              1972年DDT正式在美国被禁止使用。
              材料二《寂静的春天》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威廉•道格拉斯大法官称颂是“本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历史事件”。
              --根据360百科“寂静的春天”条改编
              (1)《寂静的春天》出版,立即引起许多人的强烈不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寂静的春天》一书何以能深深影响美国的政策。
              (3)DDT作为科学成果最终被禁止使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学”的认识。
            •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新加坡推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
                  2003年,在大学新生录取上,降低考试分数的比重,给大学更多自由挑选学生的余地;在中小学的排名上,打破唯分数论,增设“成就奖”“持恒成就奖”“最佳治校奖”“国民教育奖”等指标,从而更全面地反映各个学校的表现。
                  2004年,推行“少教多学”的理念,改“学校排名榜”为“学校成就榜”,推出“学校专长项目计划”;取消大学入学的学能评估测验。
              2005年,把所有小学一年级每班的学生人数,从40人减少到30人;设立“海外姐妹校基金”,鼓励学校和学生走出去。
                  2006年,设立“进取基金”;初级学院加入“直接收生计划”;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从法定机构转为非盈利企业机构,进一步提高了这两所大学的自主性。
                 2007年,拨巨资提高教师待遇,为所有学校兴建室内体育馆,支持更多学校发展艺术、体育、数理专长项目。
                 2008年始,每年拨3.8亿新元,推出“教师专业和个人发展配套2.0提升版”;推出私校教育法案……。
              (1)根据材料,概括新加坡教育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加坡教育改革产生的影响。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示意图

              --曾国屏《世界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特点。
              材料二  大战全面爆发前,欧洲在科技发展的许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大战的爆发及其结果却使美国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1940-1941年,美国政府成立了国防研究委员会、科学研究发展局,以加强对科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战前美国政府提供科研经费只占全国科研经费的19%,而战时则增加到83%.大战爆发后,英国的科技人员通过政府派遣和自愿前往的方式流向美国,同美国科学家并肩合作,共同为反法西斯战争贡献聪明才智。德日意等国的科学家则因不堪忍受法西斯的种族歧视或思想禁锢而前往美国。来到美国的科学家们出于反法西斯的正义感,都为战胜法西斯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积顺《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三次科技革命》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三  在科学全球化的时代,唯一的世界科学中心这样的说法,或许将成为历史。未来的世界可以是多中心并存的世界。随着中国等快速发展国家的进步,世界科学的前景将得到极大的拓展,并加快着科学发展的进程--最终获益的将是整个人类。
              --摘编自叶荭《中国能否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3)阅读材料三,谈谈你对未来世界科学中心发展趋势的看法。
            • 5.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为主题开展了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激烈。请你帮助各小组完成下列研究。
              (1)甲组同学认为:“科学时代的到来是经济发展和思想解放的必然结果。”请你为甲组同学找出最有力的论据加以说明。
              (2)乙组同学认为:“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可以引领一个崭新的时代。”请你以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为例说明这一观点。
              (3)丙组同学从网上查到了有关爱迪生的资料:
              爱迪生一生取得了1300多项发明专利,被成为“发明大王”。研制电灯的关键是灯丝材料。据说,爱迪生试验了1600种耐热材料和6000种植物纤维,但都没有成功。1879年10月,爱迪生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报道,深受启发。他用棉丝烧成碳丝,再将碳丝装进灯泡,小心地抽成真空,当电灯通上电流时,灯丝发出明亮的光辉,持续了45小时。爱迪生终于成功了。
              在谈到自己的发明时,爱迪生说:“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发明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我生平从来没有做出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和严格试验的结果。”
              依据上述材料,请你帮助丙组同学总结爱迪生取得多项重大发明的原因。
              (4)参与了同学们的研究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 6. 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发展之间关系密切,既是-个时代的表征,也是时代发展的重要原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伽利略把自然界描绘为一部巨大的、自足的数学机器,这部机器由在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物质运动构成……一旦我们知道它们(抛射体)的路径是抛物线,通过纯粹的数学,而勿需求助于实验,我们就能证明它们的最大射程是45度。其实,只是在我们对结论的必然的和理性的根据还没有直接的直观的情形中,通过实验对之进行证实才是必要的。
              --(美)爱德文•阿瑟•伯特著徐向东译《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材料二  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随着各门科学的发展,一种以静观反思代替盲目信仰、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代替经验古训的怀疑批判的近代理性精神产生了……人们热烈地崇尚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在欧洲
              大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理性主义思潮,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沈之兴、张幼香主编《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  现实告诉人们,启蒙主义者所宣示的“价值”和浪漫主义者所追求的“理想”并未实现,人们须以一种新的冷静的眼光重新看待现实和思考自己的命运,并寻求改善自己的生存处境的方法。于是,欧洲作家在创作上有了新方向,就是他们通过对社会现实作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展示在物质与金钱挤压下人的各种心态……
              --摘自《19世纪文学•中编导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伽俐略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自然科学对欧洲思想领域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L9世纪欧洲作家在创作上的“新方向”?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历史背景。
            • 7. 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科技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几项重大发明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等对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15世纪到今天,欧洲(美)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比尔•盖茨,世界科技文化发展中心地点最终来到了美国,……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手中。
              --《面向21世纪的科技》(1)概述材料一中提到的中国的三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从14世纪到2l世纪,世界科技中心经过哪些变化最终到达美国的? 
              材料二   16一18 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授席位的情况
              时间大学增设的教授席位
              1546年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
              1619年牛津大学萨维里几何学
              1621年牛津大学色德来自然哲学、萨维里天文学
              1663年剑桥大学卢卡西数学
              1669年牛津大学植物学
              1702年剑桥大学化学
              1704年剑桥大学天文学
              (2)根据材料二中的表格,概括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从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初期新增课程的变化趋势,(2分)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 8. 以科技文化为内涵的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崛起是至关重要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西方文明史》
              (1)列举17、18世纪在科技、思想方面“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的重大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经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加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威廉•李卜克内西《忆马克思》
              (2)材料二中“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这项发明成就应用在当时交通运输业领域上的两项成果。
              材料三  从19世纪后期开始,德国和美国迎头赶了上来,开始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流……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例举两个为美国崛起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或发明家。
              材料四  2010年日本GDP数据为5.4742万亿美元,中国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GDP数据为5.879万亿美元。这意味着日本自1968年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以后,这一保持了42年之久的座次首次让位中国,中国由此成为仅次于美国的GDP大国。
              --周俊生《应冷静客观看待中国经济世界位次变化》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应如何加强软实力建设?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启蒙运动的意识形态倾向于把自然哲学家变成英雄,而在法国最伟大的英雄是牛顿……在法国人如伏尔泰和孟德斯鸿的心目中,英国是自由思想和意志自由之源,不过这也是因为他解开了行星之谜,说明它们的运动遵循着与地上运动相同的规律。
              --托马斯•汉金斯《科学与启蒙运动》
              材料三从15世纪到今天,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再到爱迪生、爱因斯坦、比尔•盖英,世界科技发展中心地。点最终来到了美国,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手中。
              --《面向21世纪的科技)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科学家研究自然科学采用的主要方法。
              (2)材料二中牛顿解开“行星之谜”的理论贡献主要指什么?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力学体系的确立对近代科学和思想领域的重大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爱因斯坦的突出贡献。分析说明“世界科技中心来到了美国”产生的影响。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到“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惟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
                  材料二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1978年)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主要观点。
              (2)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侧重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二人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共同价值取向是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