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古今中外,民生问题关系着社会的安定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咬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1905年指出:“近时志士,舌救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执信中学开学典礼上说:“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

              材料三

              材料四

              从战时经济回复到和平经济,势必引起许多重大问题,在咨文中,我概括地叙述了业经制订的关于尽快重建和平时期的扩充了的工业、贸易和农业的计划……尽快复员不必要的武装部队;……限制物价和房租,直到公平的竞争方式,能够制止通货膨胀和消费者的过分负担时为止;……凡因增加工资而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和物价高涨的地方,不得增加工资;……防止工资收入或购买力的迅速降低;……我继续向国会提出几份咨文,每个咨文都给公平施政增加了一些新建议,如健康保险、预付医疗制度和联邦政府对教育事业的补助。

              ——《杜鲁门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贞观年间,唐太宗的哪些经济措施体现了“存百姓”思想?(6分)

              (2)根据材料二,孙中山“均富”思想主要是针对当时欧美的什么社会现象提出来的?(2分)他在民主革命实践中提出了哪些与此相关的具体主张?(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孙中山先生的“均富”思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中有哪些体现?(4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杜鲁门咨文中的主要内容。(不得摘抄原文,6分)并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其实施的作用。(4分)

               

            • 2.

              (26分)随着世界各地区联系的逐渐加强,打破隔阂,相互依存,融入世界是历史的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来说,十三行的出现维护了天朝的规制,而对于西方商人来说,十三行却遮断了他们同中国民间和官方的联系。虽然这种做法常常引起西方人的愤懑,但在冲突没有激化之前,中国的君主和官、绅、商都不会觉察到其中的毛病。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这就形成激烈的关税战、市场战、货币战。……在彼此对抗的集团中,德日意这三个占有地盘较小、资源相对不足的帝国主义国家显出不利地位。他们一方面竭力摆脱对其他国家的依赖,另一方面则宣扬对外扩张理论。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  美国政治家和商界的重要人物希望建立符合他们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他们推动了阻碍自由贸易的制约性贸易准则。推动无限制的全球贸易的机器是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它是由23个非共产主义国家在1947年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带着取消或者减少贸易壁垒的目的进行了一系列的协商。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主编《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的主要对外贸易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给中国带来的“毛病”。(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西方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10分)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签署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0分)

               

            • 3.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福利活动的范围在20世纪中期——1940年代和1950年代——取得了标志性的重大扩展,而这一增长的主成分,至少在开支方面,是前几十年社会保险工作苦心经营的结果。简言之,这些计划一开始,收入保障之基本计划——退休、失业和工伤——的范围和覆盖率就逐步持续上升,为越来越多的人口提供保护,同时也占用了越来越多的预算。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原先设计为解决狭隘条件下和特定人群的计划被放宽限制、修订并拓展到覆盖全民。与此同时,最初设定为接近最低生存标准线的援助水平也被放宽到符合主流社会之合理标准的水平。

              ——Neil Gilbert,Paul Terrell著《社会福利政策导论》

              材料二:早在1990年,欧共体12国在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方面的亏空就达7.5万亿欧洲货币单位,相当于同年欧共体国内生产总值的145%。1995年,法国社会保障总赤字达1200亿法郎。瑞典政府1994年的财政赤字为1900亿克朗。社会保障状况一直较好的德国从1995年起也出现了医疗保障赤字。欧洲各国向人们提供的高标准的福利是通过向企业和个人征税维持的,因此也就给企业造成了沉重负担,导致其竞争力下降,使欧洲难以和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竞争。福利国家开始违背其本来目标,一些人看到,多工作并不能使生活改善多少,甚至还不如领取补助和失业金合算。近些年来,欧洲国家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许多国家的失业率都在两位数以上。……由于生活稳定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欧盟成员国人均寿命从二战结束后的66岁上升到50年后的76岁,这就意味着个人平均领取养老金的时间增加了10年,平均享受医疗照顾的时间也相应多出十年。   

              ——钱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方福利国家建设的主要成就。(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方福利国家面临的主要危机。(4分)

              (3)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福利国家”制度的认识。(6分)

               

            • 4.

              (2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前人民所有土地,照面积纳税,分上中下三等、……要消除这种不合理现象,应该使税和地价相称……不如照价征税,贵地收税多,贱地收税少。……国家在地契之中,应批明国家当需地时,随时可照地契之价收买,方能无弊……国家据其地价,载在户籍,所报之价即为规定之价,此后地价之增加,成为公家所有,私人不能享有其利,地主虽欲垄断,其将何辞之可籍哉。

              ——摘编自《孙中山个全集》

              材料二  1959年5月17日,(古巴)革命政府颁布《土地改革法》,这是革命后颁布的第一个土改法。土改法规定废除大庄园制度,对每个自然人或法人占有30卡瓦耶里亚(约402公顷)以上的土地予以征收。这次土改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没收本国大庄园主的土地,第二阶段把在古巴的全部美国垄断资本所有的土地收归国有。政府没有将征收的大部分庄园的土地在大庄园的农业工人中进行分配,而是成立国营人民农场和甘蔗合作社。

              ——摘编自肖枫《古巴走向社会主义的独特道路》

              材料三  英国两次国有化高潮都由工党领导,除了经济因素外,还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英国国有化的推行一直受到工党所信奉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驱使,是其“社会主义试验”的一部分,……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在政府调节经济的各项措施中,最重要的是财政调节手段,而财政调节手段之所以能发生作用,关键在于国家拥有越来越多的预算……可见,实行“国有化”最终是为了实现凯恩斯主义所提倡的经济稳定的目标。此外,二战后,英国经济再次遭到重创,经济实力不可挽回地衰落了,人心向往工党倡导的战后新社会。同时,保守党开始反思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经验教训,认识到仅仅放弃马歇尔的局部均衡理论,实行凯恩斯主义是不够的,还必须要辅助以若干的“制度”方面的改良措施。

              ——摘编自毛锐《论二战后英国国有化运动》

              (1)据材料一归纳孙中山提出的解决土地问题的主要手段有哪些,试分析其目的。(9分)

              (2)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古巴土地改革政策与孙中山的土地政策有何差别?(6分)试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过的类似于古巴的国有化措施。(2分)

              (3)据材料三回答,二战后初期英国实行国有化政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8分)综上所述,你认为国家和实行国有化政策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分)

               

            • 5.

              (25分)世界市场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从那时起就出现了关于自由贸易和国家保护之争。至今,它仍是世界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9年国会废除了臭名昭著的航海条例并从1850牟开始生效!……1840—1860年间,英国继续削减关税,许多商品的关税甚至被取消。……1863—1866年间,通过与法国签订条约,大多数欧洲国家加入了自由贸易网络,即所谓的“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的网络。

              ——彼得·马赛厄斯悉尼·波拉德《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所应统制的是人民的什么经济行为呢?据我的愚见,政府(指国民政府)至少应该从事以下的工作:一、统制国内的农产品,使全国的衣食二项,可以自给自足,不必依靠外洋。二、统制国外贸易,减少不利的输入,增加有利的输出。三、统制货币及金融,使国内物价安定,民生康乐。

              ——李权时《统制经济的前瞻与后顾》1934年

              材料三  弗里德曼(1976年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现代货币主义代表)的经济自由思想实际上是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的翻版,……只有经济自由的市场经济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促进社会经济的更为理想的发展。因此在货币学派看来,实际相机抉择的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社会经济的调节是无效的。

              ——据丁冰主编《现代西方经济学说》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废除航海条例的原因,并说明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网络的建立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10分)

              (2)依据材料二、三,比较国民政府统制经济与弗里德曼经济思想的不同点,并分析各自观点产生的主要背景。(12分)

              (3)某历史兴趣小组决定围绕以上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为他们提供三种获取相关探究资料的方法。(3分)

               

            • 6.

              (28分)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空间,近代以来,为争夺世界海洋资源和权益,世界各国斗争异常激烈。21世纪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海洋世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英国皇家海军就称霸世界海洋。此后英国更加积极利用海洋进行殖民扩张。1649年克伦威尔当政时制定的战略就是控制海洋,他狂热地从事大规模的海军建设。……此后,英国先后对西北欧几个殖民强国荷兰、法国发起了激烈的争夺战……到1763 年,英国已成为强大殖民帝国“日不落帝国”。

              ——《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巨大的工业实力使美国海军的实力空前强大,英国海军让位给美国海军。二战结束时,美国海军有各种舰艇10759艘,总吨位1382 万吨,拥有欧亚等洲众多海外基地,美国海军纵横世界各地,武力威胁和干涉各国内政,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霸主。

              ——《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903年时西奥多·罗斯福总统说:“年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而结束了;大西洋时代正处于开发的顶峰,势必很快就要耗尽它所控制的资源;唯有太平洋时代,这个注定成为三者之中最伟大的时代,仅仅初露曙光。”

              ——约翰·科斯特洛《太平洋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能够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以及对其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二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主要因素。(4分)

              (3)根据材料三,试结合“二战”后到今的历史,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各举二例说明“太平洋时代”到来的重要表现。(8分)

              (4)从近现代各国对海洋的重视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4分)

               

            • 7.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十世纪初,是一个躁动与不安的年代。自从以机器与大都市为代表的工业文明出现以来,就开始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新的角力,一个看似偶然的恐怖事件导致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烈的战争。

              ——摘编自吴良健《世界危机·前言》

              材料二  俾斯麦运用全部权力和才能,旨在保证德国的连续优势和保持她的征服土地。他知道,与法国的争执是无法调和的。   

              ——摘编自丘吉尔《世界危机》(又称《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1)一战是因为“恐怖事件”偶然导致,还是在“机器与大都市为代表的工业文明”推动下具有必然性的、相互角力的产物?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2)请结合二战后的相关史实,简要说明法德之间的争执是否真的“无法调和”?丘吉尔的回忆录是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史料,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4分)

               

            • 8.

              (14分)阅读下列【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片断,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在1860年前后,相对地说,英国可能达到了极盛时期,它生产了全世界铁的53%、煤和褐煤的50%,并且差一点儿消费了全球原棉产量的一半。“联合王国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2%,占欧洲人口的10%,却似乎具有相当于全世界潜力40%-60%的现代工业能力。”

              材料二  国际法学家们(如科德尔·赫尔)就曾正确地指出,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性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际经济机能失调引起的。具体地说,是保护主义关税、不公平经济竞争、获得原材料的途径有限、政府闭关自守的政策引起的。……出口工业界担心,如果不开辟新的海外市场来吸收产量激增的美国产品,随着战后美国政府开支的减少,出口工业就会衰退。……所有这些因素加起来,便使美国致力于建立某种有利于满足西方资本主义需要的国际新秩序。

              材料三  未来的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有三点值得一提。……第二点与第一点不同但有关联,那就是中国更愿意与它的邻国—哪怕是它怀有疑虑的邻国保持和平关系。……中国在当前(和将来)的国际体系中作为真正独立的角色的重要性,由于它在处理与其他大国的关系时所表现出的“风格”而大大增强了。

              回答:

              (1)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英国达到极盛主要得益于哪一项技术的发明?请运用多种史观分析这一发明带来的影响。(7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致力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原因。(4分)

              (3)结合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与外交活动,说明材料三的观点。(3分)

               

            • 9.

              (27分)美同柯达公司130多年的兴衰史,见证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柯达公司发展大事记:

              1、1879年,美国人乔治·伊士曼为自己的干版涂片机器申请专利。

              2、1883年,伊士曼发明胶卷。

                3、1888年,第一台可拍摄100张相片的柯达相机问世,伊士曼设计了:“您只需按一下按钮,其余的我们来做”的广告词刊登在杂志、报纸上,该广告很快便家喻户晓。

                4、1898年,柯达在英国成立子公司,成为跨国集团公司。

                5、1919年,伊士曼设立了分红,每位员工都可获得高于工资的奖金。他还将其拥有的三分之一公司股票赠与其员工,再后来他开始履行建立退休金、人寿保险和工伤保险的计划。

                6、1929年,推出第一盘为有声电影设计的彩色胶片。

                7、1930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90%。

                8、1963年,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遇刺的历史瞬间被柯达相机拍下。

                9、1969年,阿姆斯特朗登月时用柯达立体摄像机拍下“人类一大步”。同年,柯达因开发供电视使用的快速彩色胶片冲洗而获艾美奖。

                10、1986年,设计制造了全球第一部140万像素影像感应嚣,该技术被美国航天局用于探索火星。

                11、1998年,柯达与中国政府签订了“全行业合资计划”,柯达与厦门、汕头等6家国有胶卷企业进行合资合作。

                12、2012年,由于在传统胶片市场的巨额投资,转向数码市场的步伐缓慢,巨额亏损使柯达向法院提交破产保护文件。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19世纪末柯达公司迅速崛起的原因。(6分)

              (2)伊士曼在企业管理方面十分重视改善员工福利待遇,对此你如何评价?(4分)从1930年的统计数据看,柯达公司在该行业中处于什么地位。(2分)

              (3)请概括柯达与中国政府签订“全行业合资计划”的背景。(6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柯达公司为人类文化事业作出的贡献。(6分)有人说“柯达成也胶卷,败也胶卷”,你如何理解这句话。(3分)

               

            • 10.

              (26分)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惨痛灾难,而欧洲人致力联合、追求和平的努力从未止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漫画于1919年在英国出版

               

              材料二  以下漫画于1949年由苏联出版,反映漫画作者对美国推出“马歇尔计划”的看法。

               

              材料三  1929年法国总理白里安向国际联盟大会提出《关于建立欧洲联邦同盟的备忘录》,即白里安计划。白里安计划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欧洲联邦同盟”,但它不是一个超国家组织。白里安计划认为“因为在经济团结上面取得进步的一切可能性纯粹都是由安全问题所决定的,而安全问题本身又和政治团结实现的程度紧密相连。所以应该首先在政治上做出建设性的努力, 使欧洲形成一个有机结构。”白里安计划中,设计者以大量的笔墨来规定欧洲联盟与国际联盟的关系。

              1950年法国总理舒曼提出关于在欧洲建立煤钢共同体的合作计划,即舒曼计划。舒曼计划的目标是建立欧洲联邦,这个联邦具有超国家的性质,它将首先在一个关键领域建立一个超国家的机构, 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一个欧洲联邦。舒曼计划中未有对欧洲联邦与联合国的关系做任何的论述。

              ——摘编自叶林、侯毅《白里安计划与舒曼计划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左方被紧握的男子代表哪个国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美三国对被紧握男子的具体态度有何不同?(4分)

              (2)材料一的漫画作者对图中被紧握的男子持何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漫画作者说明理由。(6分)

              (3)你认为“马歇尔计划”的受助国家是否同意材料二中漫画作者的看法?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6分)(提示:必须先表明看法,再说明理由,否则不给分)

              (4)依据材料三,指出白里安计划和舒曼计划的主要不同。(10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