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纪念章中存留着回忆。如图所示纪念章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准确的是(  )
              A.②③④①
              B.②①④③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
            • 2.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分别颁布于1912、1949年、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 3.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迁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迁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在两个跃迁的过程中,“第一次跃迁起点”、“为现代民主奠基”、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什么事件(  )
              A.辛亥革命、五四宪法、改革开放
              B.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
              C.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四宪法》的制定、改革开放
            • 4.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走过了一条艰辛辉煌的创业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辉的历程 伟大的成就--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宣传图片)》目录

              材料二
              1945年夏天,民主人士黄炎培来到延安,他与毛泽东进行了长达十几个小时的促膝谈话。黄炎培希望毛泽东找到一条新路,跳出历史上王朝兴衰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回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某同学在布置上述图片展览中,找到图1和图2两张图片,它们分别对应材料一中的哪一目录?指出图1对中国革命和图2对新中国政治建设各有何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制度建设的史实,说明“新路”建设的情况。
              (3)材料三表达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怎样的思想观点?
            • 5. 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
              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1)概括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
              材料二  如图1、2、3、4所示

              (2)阅读图1至图4,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世界是联系的,也是多样的。结合“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史实,回答:中国的有识之士是如何立足国情、学习外来文化的?中国取得了哪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成果?
            • 6.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如表中的主题词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中四个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其中的第三阶段对应的时间段应该是(  )
              第一阶段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第二阶段开天辟地,逐渐成熟
              第三阶段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1978-2001年
              B.1949-1956年
              C.1921-1935年
              D.1984-1912年.
            • 7. 下列各项关于新中国建立时的形势叙述准确的是(  )
              ①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②面临着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破坏
              ③美国对华实行孤立封锁政策             
              ④朝鲜战争爆发威胁中国安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8. 《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中写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纪元。”对材料中“新纪元”理解正确的是(  )
              A.在法律上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B.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
            • 9. 如图是国庆节的时候在天安门广场上悬挂的孙中山先生和毛泽东的巨幅画。国庆节这样悬挂伟人画像主要体现了(  )
              A.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完全一致
              B.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规划了新中国的发展方向
              C.孙中山和毛泽东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D.新中国的成立是对孙中山革命目标的继承和发展
            • 10. 历史的形成与演变,决定了国家、民族共同的个性与命运。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客主之形,皆适相埒(相等),……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糜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1867年李鸿章《筹议海防折》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主要含义是什么?李鸿章对“边防”问题的看法有哪些变化?
              材料二  他(李鸿章)过分相信那种“以夷制夷”的老政策,……以为俄国人会为中国介入此事时,迫使日本和平解决。当这一允诺无法兑现时,李又孤注一掷地转向英美寻求调停。……他不懂现代国际政治的实质,……在中国,政体基本上仍处于中世纪式的,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
              --摘自徐中约《中国人的奋斗》
              材料三  (二)……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节选(三)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材料四

              材料五  鸦片战争以来发生的多次战争……那都是王朝战争,屡战屡败……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第一次将自己的命运与世界民主阵营连接在一起,民主阵营胜,中国民主前途存;世界民主阵营败,中国民主前途亡。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此前中国没有发生过如此光明如此幸运的战争结盟。……中国人付出最多,……中国人赢得最多,那是因为中华民族将自己的双重命运--民族与民主的命运抵押了上去,赢得了双重胜利。
              --朱学勤《我们该如何纪念南京大屠杀》(3)对比材料四中的图一和图二,并结合材料五概括指出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的不同。
              (4)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奋斗。请仿照图3的示例,为图4、5撰写解说词。

              图3五四风雷: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图4卢沟烽火:    
              图5开国大典: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