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54年12月,第二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指出人民政协的性质是“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由此可以看出1954年以后(  )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C.全国政协不再具有立法的职能
              D.政协是全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 2. 有外国学者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以下选项分析正确的是(  )
              A.自上而下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说明“中国实行一党制”观点正确
              B.中国建立的三个基本政治制度说明“独特的纵向民主”有一定道理
              C.纵向民主观点正确,因为中国共产党与其它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一党制的观点正确,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它党派是参政党
            • 3.

              《人民日报》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1949年9月30日头版特大粗黑标题报道:“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下列对此报道分析正确的是

              A.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B.规定了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C.仿效英国大宪章,体现主权在民思想
              D.“人民大宪章”的提法反映了共同纲领的性质和地位
            • 4.

              在新中国政权建设过程中,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都注意吸收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以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为例,63名委员中,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30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人。这最能说明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确立
              D.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 5.

              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实施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 6. 33.(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着力进行民主建设。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二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2005年)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实事求是,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论断和思想,确立了实现祖国统一的指导方针。

              材料四    但是,值得所有中国人警惕的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过程,而且威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我国在民主建设方面确立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是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试说出这一方针成功运用的两个事例。(3分)

              (4)根据材料四回答,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2分)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 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的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以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革”悲剧。

              ——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材料三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2)据材料二,指出“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创立的一项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特点? 

            • 8. “在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国在选择政党制度时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应运而生。”材料强调的是中国政党制度的建立(  )
              A.符合中国的国情
              B.是民主革命实践的产物
              C.是区别西方政治制度的需要
              D.是建立新的民主制度的要求
            •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下列对材料中“有事好商量”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人民直接当家作主
              B.对话协商有利于广泛凝聚共识、科学决策
              C.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的价值相契合
              D.适应了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 10. 1955年,周恩来在某一国际会议中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一会议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当时的中国(  )
              A.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确立
              B.文化领域提出双百方针
              C.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D.三大政治制度正式确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