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为欧美国家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并在世界广泛传播。但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人类发展进程的唯一选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晴地注视着过去……
              (1)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时期欧洲发生的明显变化。面对欧洲的崛起,中国是如何应对的。
              材料二: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摘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2)为了实现“以权力约束权力”,列举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
              材料三:
              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践,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支柱,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维护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美两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标志及为代议制民主作出的贡献。
              材料四:
              伴随着“西学东渐”,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还扩展到了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N•佩弗《远东》
              (4)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他为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材料五: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5)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试比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雅典公民大会的异同。
              材料六:
              新中国建国60年的历史表明,社会主义也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途径,改革开放30年我国实现了“大突破、大跨越、大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6)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中的“大突破、大跨越”各指什么?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 2. 2012年,法国、美国先后举行了总统选举,今年意大利进行了议会选举。今年的3月,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了国家领导机构的换届选举,选举产生了新的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等。
              (1)各国选举的领导人的不同称呼反映了它们在哪一方面的不同特征?
              (2)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 3. “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社会载体。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公民”“公民社会”的有关问题: 
              材料一  公民概念最早产生于古代希腊。古希腊的“公民”一词来源于“城邦”,原意是“属于城邦的人”。古代社会中后期,“臣民”概念取代了“公民”概念。 
              材料二  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紧密相连。“民主”一词在中国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尚书》:“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大意是:暴君夏桀不配做民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材料三  现代意义的公民概念开始形成于15世纪后,随着自由市民的产生,17-19世纪在维护市民利益的民族国家运动和争取公民政治权利斗争冲击下,受法国影响最终有了今日之含义。 
              材料四  在中国,“公民”作为外来语是在辛亥革命前后由西方传入的,而在法律文件中正式统一使用“公民”概念,则要到新中国建立以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公民社会”形成的原因。并指出“臣民”与“公民”的本质区别。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古代中国和西方赋予“民主”一词的不同含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意义的公民概念形成的历史背景。并列举两部欧美在争取公民政治权利斗争中提出或颁布的文献成果。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现代中国实行了哪些制度?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公民社会”的认识。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业的发展使得种植葡萄和橄榄比种粮食更有利可图,结果产生了新的富户,但又使那些不能投资葡萄因或橄榄因的农民陷入贫困。贫困的农民由于竹不清债务而沦为半奴隶状态,显然几乎就要反叛。贵族统治者为制止这场阶级间的战事,便宣布紧急将权力交给一个名叫梭伦的商人。
              --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材料二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  政治制度……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四  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某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摘选自《人民日报》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当时的社会状况。上述状况导致古希腊产生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2)材料二描述的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与古希腊有何不同?指出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产生的经济根源。
              (3)材料三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史上的1例加以说明。
              (4)材料四中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有何具体表现?与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人类政治体制的发展有何认识?
            • 5. 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以下材料,回答: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 1787年美国国会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的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2)据材料二,指出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确立的特点。
              材料三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迫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国歌所称“东亚开化中华早”有哪些方面的表现?如何理解《临时约法》“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材料四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建国后新中国为避免雅典式的直接民主推行了哪一重要的政治制度?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创新之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