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共17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民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中国同盟会宣言》

              材料三   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两院制。

              ——邓小平

              材料四

              年份

              立法

              1979年

              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

              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6年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86年后

              《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引继出台

              合计

              截至2000年,全国已制定380多件法律及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位历史人物对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分别有何重大贡献?(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华民国初期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主要举措。(3分)

              (3)材料三表明中西方国家选择和设计民主模式的基本依据是什么?新中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列举至少三点成就)(5分)

              (4)据材料四概括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在新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从西方与中国政治体制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到哪些认识?(6分)

               

            • 2.

              (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社会组织方式的演进,是人类政治文明史的主要内容。   

              (1)《汉书》“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表明把新创的政治制度推向全国。简述秦朝政治制度中具有创新意义的内容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3分) 

              (2)同盟会宣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卫者,天下攻击之!”这表明资产阶级要用近代政治制度改造中国社会,指出民国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制度方面改造中国的举措,并简要分析其历史作用?(3分) 

              (3)至1949年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北平群众聚集在中南海新华门前,热烈庆祝会议的召开。毛泽东指出:“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实行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有何发展?(3分) 

              (4)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根据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在新时期政治文明建设方面作出的正确探索?(3分)

               

            • 3.

              阅读材料完成表格。

              《学习时报》载:客观地回顾中国1949年后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中发生的社会变迁,可以明确划分出三个相互衔接的时代脉络:

              一是革命立国时代。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开创了一个新的国家政体,为建立和巩固政权,所走过的时光;

              二是改革建国时代。这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经过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确立并实现中国经济繁荣与快速发展的新经济体制的时代;

              三是和谐富国时代。这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共产党人,励精图治,承前启后,以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主旋律,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契机,开启的中国走向全面富裕的时代。

              1949—1956年是新中国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属于上述材料中的哪个时代?举出符合这一时代特征的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的实例。(将答案填写在表格中)(10分)

              时代

              方面

              举例(各举两例即可)

               

              政治制度

               

              外交政策

               

               

               

            • 4.

              从专制到民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清)赵翼《檐曝杂记》

              (1)材料一反映出清朝设置军机处的原因有哪些?(2分)这一机构的设置有何影响?(3分)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2分)它的颁行有什么重大意义?(1分)

               

            • 5.

              法律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依据下表所列法律文献内容摘要,指出法律文献的名称及其颁布的意义。(16分)

              法律文献

              内容摘要

              法律文献

              名 称

              法律文献

              颁布意义

              第三表 执行

              二、……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

              三、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

              1、(1)(2分)

              1、(2)(2分)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匡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2、(1)(2分)

              2、(2)(2分)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3、(1)(2分)

              3、(2)(2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4、(1)(2分)

              4、(2)(2分)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条,第一项,本宪法所授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国会。

              ……第七项,凡通过众议院及参议院之法案,应于成为法律前呈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如批准该项法案,即应签署之,否则退还之。……

              第二条,第一项,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任期为四年。……

              第三条,第一项,合众国之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其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之低级法院。最高法院与低级法院之法官非玩忽职守,得终身任职。……”

              ——引自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信仰等自由;……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引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为工农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之经济基础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及社会主义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所有制。苏联社会主义所有制表现为两种形式:国家财产(全民财产);合作化集体农庄财产(各集体农庄财产、各合作社财产)。

              ──《1936年苏联宪法》

              材料四: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现在主要有下列各种: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合作杜所有制,即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个体劳动者所有制;资本家所有制。第六条,国营经济是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和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国家保证优先发展国营经济。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一,两个文件在国家权力机构的设置上和体现的政体上有何相同点?其意义何在?(6分)

              (2)比较材料四和材料二,两个文件反映的政权性质有何不同?在维护民主权利方面哪一个文件的作用更大?说明理由。(6分)

              (3)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在这两个宪法的影响下,两国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有何共同点?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种体制对民主法制建设有何负面影响?我们应吸取怎样的教训?(5分)

               

            • 7.

              从专制到民主,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也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18分)

              1. 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结合材料和所学,回答“安宁之术”指的是什么?(4分)

              2. 正是在这里,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第一次在政治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中)》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简述美国“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相关规定及其作用。(8分)

              3. “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做,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邓小平

              新中国的政治制度建设包括哪三大部分?(6分)

               

            • 8.

              法治社会逐步取代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拟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二    “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思想的特点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6分)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4分)

              (3)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从1949年到1954年间,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两项主要成就?(4分)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秦汉以来,地力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容易产生割据局面。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

              ——百度百科

              材料二 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提出“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国民,合一炉以冶之,成为一大民族”;南京临时政府将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作为国旗;在国家统一基础之上容纳中国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观念初步形成。

              1934 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中提出:“中国人民只有自己起来救自己——中国人民唯一自救和救国的方法,就是大家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就是中华民族武装自己。”此后进一步指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于是“中华民族”概念完全明确了。

              ——摘编自王希恩《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

              材料三 中国的少数民族公民不仅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所有公民权利,还依法享有一些特殊的权益保障。……2000年实施西北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1)结合材料一,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区划原则所产生的历史作用。(2分)

              (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民族问题的两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意义。(6分)

              (3)材料三体现的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民族关系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6分)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的思想。“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他特别提醒全党,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因此他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材料二 1956年9月在召开的中共八大上刘少奇指出:“……在今后,我们还必须经常从思想上和组织上进行反对腐化堕落现象的斗争,经常把不可救药和腐堕落分子清除出党。”会后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

              材料三武汉大学法学院马克昌教授今天在第二十二届世界法律大会“反腐败的国际合作”专题研讨会上表示,为严厉打击腐败现象,中国从立法、司法、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不但修改、完善了有关腐败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立法,在中国检察机关专门设立了负责案侦查、起诉涉嫌腐败犯罪案件的反贪污贿赂局,最高人民法院和高最人民检察院还专门出台了相关司法解决,中国的反腐败斗争已取得明显成效。

              ——襄阳党建网(2011年9月)

              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党的地位变化说明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6分)

              依据材料三分析新时期廉政建设有什么新的特点?(9分)

              结合三则材料概括党在反腐倡廉方面的主要经验。(5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