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面是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1949年后的中国历史目录摘编。
              第三节中共政权的演变
              一、中共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二、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民国55~65年+
              三、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摸索
              四、创造两岸双蠃,华人屹立世界
              1.两岸关系的发展A.军事冲突时期(38——67年)
              B.冷战对峙时期(68——75年)
              C.交流对谈时期(76年迄今)
              2.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内外因素
              A.国际因素
              B.中共对台政策
              C.台湾内部因素
              3.两岸交流的现况
              4.当前的两岸问题焦点:统独之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 2.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哪一次会议制定的?这部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 文革给我党最深刻的教训是什么?新时期为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我党采取哪些措施》?
            • 3. (24分) 宪法(constitution)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众议院人数和直接税税额均应按本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于各州,各州人口数目指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3/5。自由人总数包括必须在一定年限内服役的人,但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地安人。人口的实际统计应于合众国国会第一次会议3年内,以及此后每10年内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众议员人数以每3万人选出1人为限,但每州至少应有众议员1人。……合众国参议院由每州州议会选出2名参议员组成,参议员任期6年,每名参议员有1票表决权。
              1820年第19条修正案:公民的选举权不因性别而受限。
              (1)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参众两院的议员的选举办法主要平衡了什么问题?(6分)
              材料二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序: 我们合众国人民,为建立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提供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并使我们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的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
              百度·百科:部分学者认为,由于美国各州的人口差异很大,而各州在地位上保持平等,因此美国宪法规定的修正程序导致少数人可以否决大多数人的决定.在极端的情况下,仅仅拥有美国4%人口的州可以否决90%以上的美国人的议案,但反对派认为这种极端情况并不会出现。但是,根据宪法规定,任何对于宪法修正程序的修改都需要通过新的修正案,这将会导致出现与第二十二条军规一样的情况。  
              曹华、胡风云《浅说1787年美国宪法的诞生》:美国宪法历时200多年而依然鲜活如初、充满活力。要知道,这200多年,美国国内面貌、社会结构、人口构成和国际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如此巨大的转变,又老又旧的美国宪法居然能够基本上在维持原貌的框架内,以不变应万变的姿态从容应对,游刃有余,这不能不说是人类政治史上一个奇迹。必须承认,美国的宪法及不断发展完善的宪政实乃美国一切发展的基础,而且,美国宪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美国贡献给现代世界政治的最大制度创新。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论证“1787年美国宪法是原则和妥协的产物,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典范性”的观点。(12分)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建国60年来的中国民主法治经历了奠基期(1949年10月—1957年6月)、挫折期(1957年6月—1966年5月)、灾荒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重构期(1976年10月—1997年10月)、成熟期(1997年10月—今)五个阶段,改变了中国长达几千年的专制制度,建立起了体现现代文明的民主政治和法律体系,为中国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3)结合史实,说明第一和第五阶段的依据,总结新中国民主法治的经验。(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