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牛军在《论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一文中说,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作为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一政策(  )
              A.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B.率先为印度和越南两国接受
              C.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 2.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把外交立足点转向两个中间地带:亚非拉美是第一个,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我国外交发生这一转向的原因是(  )
              A.亚非拉美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
              B.西欧和日本开始挑战美国地位
              C.国际力量出现分化,中苏关系恶化
              D.苏联经济改革失败,美日欧形成鼎足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国家贸易状况
              1955年8月埃及签订贸易协定,埃及从中国进口钢材,中国购买埃及棉花。次年,中埃正式建交。之后,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中国政府向埃及提供了2000万瑞士法郎的无偿援助。
              1955年9月12日缅甸中国售往缅甸的物资到达仰光:计13480吨钢材、266吨生丝、8000件棉纱、3000箱玻璃、5000条毛毯以及油漆、瓷砖、花布等。
              1955年12月29日缅甸中缅签订缅甸大米与中国商品换货议定书。
              1956年4月柬埔寨经济代表团访华,两国签订贸易与支付协定,双方各出口500万英镑的货物。
              1956年5月日本日本政府同意与中国互派民间贸易代表。
              1956年5月巴基斯坦中国与巴基斯坦签订了中国供应巴基斯坦30万吨煤的合同。
              1956年6月柬埔寨中柬两国在北京签订了议定书,规定中国1956年至1957年间无偿给予柬埔寨价值800万英镑的援助。
              1956年6月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宣布取消不准向中国输出橡胶的禁令。
              1956年10月印尼贸易代表团访华;11月,两国签订贸易协定,期限一年,双方各出口1200万英镑的货物。
              1957年7月阿富汗中国与阿富汗签订两国间首个贸易协定。
              1958年7月苏丹在苏丹困难之际,中国以易货方式购进100万英镑的棉花,推动了1959年初两国建交。
              --摘编自刘磊《万隆会议与中国同亚非国家的经贸关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发展与亚非国家经贸关系的背景及特点。
            • 4.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其代表论文《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封建王朝复辟问题》指出:“任何一次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经过长期、反复、曲折、复杂的阶级斗争而实现的”,“反动的统治阶级”,“在被推翻之后”,“总是千方百计地企图复辟”.可见,当时世界史研究(  )
              A.侧重英法国际关系的演变
              B.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认真贯彻了“双百”方针
              D.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
            • 5. 新中国初期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外交,阅读《新中国建国三个月内建交情况》.这一表格充分说明(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个月内与其他国家正式建交情况
              11949.10.3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21949.10.4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31949.10.5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41949.10.6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51949.10.6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61949.10.6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71949.10.7波兰人民共和国
              81949.10.16蒙古人民共和国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思想的指引
              B.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外交凸显
              C.社会主义国家是外交唯一主体
              D.“一边倒”外交战略主要是对抗资本主义阵营
            • 6. 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r外交关系。这反映出(  )
              A.新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影响
              B.“求同存异”的思想得到实践
              C.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
              D.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
            • 7.

              游艳丽在《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中论述:“‘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紧急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前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下列解读与材料不符的是(     )

              A.过于倚重苏联使新中国的发展走了弯路
              B.不利于中国利用更多的外部条件和良机发展自己
              C.加剧了中美的紧张对抗
              D.有利于巩固政权和恢复发展经济
            • 8. 1955年8月,中美大使级会谈举行前,中国政府主动释放了11名在朝鲜战争期间俘获的美国飞行员。后来,会谈经过多次磋商,美方也允许钱学森等中国留学生离开美国。这表明当时(  )
              A.中国放弃了“一边倒”政策
              B.中美两国都试图缓和紧张关系
              C.美国改变了孤立中国的政策
              D.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