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款合众国来中国贸易之民人所纳出口、入口货物之税饷,俱照现定例册,不得多于各国。一切规费全行革除,如有海关胥役需索,中国照例治罪。倘中国日后欲将税例更变,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如另有利益及于各国,合众国民人应一体均沾,用昭平允。     第二十五款合众国民人在中国各港口,自因财产涉讼,由本国领事等官讯明办理;若合众国民人在中国与别国贸易之人因事争论者,应听两造查照各本国所立条约办理,中国官员均不得过问。     
              第三十二款嗣后合众国如有兵船巡查贸易至中国各港口者,其兵船之水师提督及水师大员与中国该处港口之文武大宪均以平行之礼相待,以示和好之谊;该船如有采卖食物、汲取淡水等项,中国均不得禁阻,如或兵船损坏,亦准修补。    
              ——《望厦条约》

              材料二  废除《辛丑条约》,美国“放弃在中国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之条约”,交还在中国的租界,放弃在中国领水内关于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之特权等。条约还规定新约中未涉及的问题,如有影响中国主权的,应由中关双方政府代表会商,依照普遍承认的国际公法原则及近代国际惯例解决之。
              ——摘编自1943年1月11日《中关新约》  

              材料三    中关贸易状况表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美国在中国攫取了哪些特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分析其背景及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炼材料三的主要信息,并分析其原因和由此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材料:“……哪还有个人幸福?哪还有个人安康?谁使我们流浪?谁使我们逃亡?谁使我们国土沦丧?谁要我们民族灭亡?来,来,来!来,来,来!我们休为自己打算,我们休顾个人逃亡。我们应当团结一致,走上战场誓死抵抗!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离家》“……九杯酒儿大气饮,日本鬼子凶得狠,死了中国同胞们;十杯酒儿大气浓,我去当兵打冲锋,日本鬼子赶回东”。“……有钱出钱把国救,有力出力把枪托;我们打得持久战,日本把我莫奈何。” 
              ——摘自《抗战时期的重庆民谣新闻集》

              (1)据材料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和战略方针。这些歌曲、民谣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据材料分析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以色列前总理拉宾说:“在犹太人被纳粹屠杀、驱赶而流浪于世界各地之时,犹太人得到了上海人民的庇护,我和以色列人民及政府从内心深处感谢你们的帮助。” 1972年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双方郑重声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沖突的危险;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2)据材料,指出中国人民在对外交往中的态度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原因以及中美《上海公报》发表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经历了旧中国百年屈辱后,新中国走过了六十年辉煌的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重新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

              材料二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的代表们在天安门广场,挥铲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图)奠基,毛泽东当场宣读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材料三 2009年9月28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表《新中国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影响世界的十件大事》。

              材料四 2009 年10 月1 日,国庆庆典游行中,以领袖巨幅画像、领袖原音重现和标语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再现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探索、奋斗的伟大历程。

              “毛泽东思想”标语方阵        “邓小平理论”标语方阵

               “三个代表”标语方阵          “科学发展观”标语方阵

              (1)材料一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的转折点。对此你如何理解?
                                                                                                                                                                              
              (2 )材料二中“三十年以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怎样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
                                                                                                                                                                              
              (3 )指出材料三中第五件大事的标志,并概括其原因。
                                                                                                                                                                              
              (4 )依据上述四则材料,结合中华民族一百七十年来的经验教训和成就,说明这一切对于我们走现代化道路有什么启迪?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参阅下图

              图一 马歇尔

              图二 美国援助欧洲的物资

              材料二:“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的那种挑战。”
              ——摘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来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与世界社会隔绝的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
              材料四:1997年,大国高层会晤的广泛和频繁为多年所少见。今秋江泽民主席访问美国,同克林顿总统进行了会谈。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的发展目标和框架达成了共识,决定“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江泽民主席同叶利钦总统今年实现了互访,进一步肯定中俄之间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人民日报》(1997年12月15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美国战后在欧洲实施了援助计划,其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一中美国的目的能否实现?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70年代初期尼克松在任期间,美国在调整与中国关系上进行了哪些活动?有何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指出21世纪大国之间致力于建立怎样的关系。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2月)

              材料二:参加26届联大的中国代表毛泽东会见尼克松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
              材料三:第一条缔约双方……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第七条……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1年7月)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并结合所学,指出当时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外交史上哪些重大成就?对中国外交产生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与材材一相比,我国对俄罗斯(苏联)外交政策有什么新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坚持的外交方针是什么?你有何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领导人曾谈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美国政府对于中国人民的敌视有加无已。”“如果没有苏联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帮助,在解放后的中国建立工业基础是不可想象的。”“我们一定要联合苏联,要以苏联为首,这样就可能使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有什么重大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1972年达到了18个,加拿大、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日本、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外交战线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只有真正遵循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国际间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

              (3)据材料三,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我国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局势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材料二: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年5月)

              材料三:近年来中美关系大事摘录2001年4月1日,美国海军侦察机在中国海南沿海空域撞毁我军用飞机,导致飞行员王伟失踪。我国政府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2001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2010年1月29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计划向台湾出售总价值达64亿美元的武器,中国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2010年4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见,两国元首就中关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共识。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而采取的行动,并简述其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指出,近年来中美关系表现出怎样的态势?反映了当今国际形势具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中美两国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双边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对抗、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


              (1)材料一中“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运用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论证该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来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与世界社会隔绝的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
              (2)尼克松在任期间,在调整同中国关系方面进行了那些活动?有何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崭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3)“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一世界政治格局的出现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美国《时代》杂志年度风云人物——邓小平
              材料一

              材料二

              (1)1978年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把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了”,简述其背景及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所示杂志出版当日,中国外交发生了什么事情成为“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的有力见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哪些“持续不断的改革”使邓小平再度成为年度风云人物的当选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比观察封面人物的背景,有何显著变化?这种变化能反映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泰勒·丹涅特《美国人在东亚》

              材料二 在各自势力范围内任何口岸,对他国入港船舶所征收的入港费,不得高于对本国船舶所征收的入港费;在各自势力范围内修筑、管理或经营的铁路,对他国臣民运输的货物,应与对本国臣民运输同样货物、经过同等距离所征收的铁路运费相等。
              ——1899年美国政府向欧洲、日本列强递交的一项照会

              材料三 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材料四 苏联在勃列日涅夫领导下不断扩军,大部分兵力部署在中苏边境,对中国的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同时,苏联在与美国对抗中显然占有上风,美国则由于在越南的战争无结果而无力与苏联抗衡。……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中国领导人决心结束“文化大革命”以来的自我孤立,愿意获得外国的技术为中国的现代化服务。此外,与美国关系改善了,不仅可以购买美国的先进设备,也便于从美国的西欧盟国和日本进口类似的技术。此外,许多美国人也认识到,与中国恢复经济与文化联系,能够获得市场。
              ——摘编自哈里·哈丁《脆弱的关系》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美国外交政策出台的经济因素。对比材料一、二,概括美国侵华政策所发生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反映了当时美国对华政策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简要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四简要概括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好转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美国对华政策变化的轨迹。从中国的角度看,发生这种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