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建国以来,在国际国内诸多因素作用下,中苏(中俄)关系经历了许多曲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写道:“‘你们一边倒。’正是这样。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在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的冷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要与美国进行和解,这是要冒风险的。”“在这个初期阶段,毛泽东也几乎肯定地没有摆脱传统的观点,即苏联及其共产党代表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为基础的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核心和领导力量。”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
              材料二   第一条    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第五条 缔约国顾及彼此之安全及经济发展之利益,同意在和平再建以后,依照彼此尊重主权及领土完整与不干涉对方内政之原则下,共同密切友好合作。
              第六条 缔约国为便利及加速两国之复兴及对世界繁荣有所贡献起见,同意在战后彼此给予一切可能之经济援助。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苏联、对西方贸易额变化图。

              材料四  2001年6月15日,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提出:“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它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1)材料一表明建国初期怎样的外交方针?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实施上述方针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建国后30年的历史,说明上述外交方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又是怎样消除“一边倒”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四表明中国外交方针、中(苏)俄合作方式、合作内容等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分析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所示,该图发表于1951年6月18日。标题为:“共产主义者周恩来”。小标题:“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时代》认为周恩来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的原因。
              材料二   1969年7月2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阐述了他的亚洲政策:美国将恪守对亚洲盟国的条约义务,同时希望有亚洲国家自己来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责任,除非存在某个核大国的威胁。这一政策后来被称为“尼克松主义”,其要点是美国准备从亚太地区收缩力量。
              -----摘自《尼克松外交回忆录》
              2011年11月17日,奥巴马在澳大利亚国会发表演讲时称,21世纪是亚太时代,美国慎重作出决定,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将加强并保持在亚太的长期军事存在。这一表态是在美澳16日签订驻军协议之后作出的。
              (2)比较材料二中的两种言论。
              材料三   当《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的作者米尔斯海默用其传统现实主义理论来审视中国和平崛起时,他得出了中国不可能和平崛起的结论。而美国著名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在批驳米氏的观点时称,当理论已经与现实不符时,应当修正理论,而不是改变现实。……事实上,在中国崛起开始受美国战略界关注之时,也正是中美关系在“9•11”之后进入了一个新蜜月期之日。崛起大国必定要同霸权国家走向冲突的理论明显与事实相悖。……传统现实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理论支点是,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及国家发展的无限性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这必然导致国家之间会为了争夺资源而战。那么,这个矛盾是否无解呢?美国兰德公司研究员查尔斯•沃尔夫曾提出“宇宙空间论”,认为:正像宇宙空间是不断扩展的一样,在一个全球化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中,一个国家的“和平崛起”将扩大其他国家可占领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空间。……
              -----刘建飞《中美关系:走出大国政治的悲剧》
              (3)归纳材料中作者的主要观点,并用史实予以论证。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