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制度的革新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唐代)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其进士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倍之,得第者十一二……开元以后,四海晏清(安宁清谧),士无贤不肖,耻不以文章达。
              ——《通典·选举三》

              材料二 (美国)1777年大陆会议通过的《邦联与永久联合条例》……适应了当时美国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形成但尚未发展的水平,符合美国人民既要求联合又反对中国集权国家的政治心态。然而,由于邦联政府没有全国性的独立行政部门……没有征税权,也没有自己的军队,邦联行政部统治各州的唯一权力只是劝告的权力。《邦联条例》没有真正把美国统一起来,邦联政府有名无实。同时在国际上没有信誉,借不到分文外债。
              ——《论美利坚合众国1787年宪法》

              材料三 第一条  第八款:合众国国会有权征税、征兵、发行纸币、制定工商业政策、建立军队、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决定对外和战、管理对外贸易等。第一条  第十款:各州无权自行发行货币、征收关税、保有军队、宣战、媾和、外交等。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四 1853年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通过了《选举法》,确认了建国初期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普选、逐级召开地方各级人大和人全国人大提供了法律基础。第一条  各级人大代表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第三条  全国人大代表、省、县和设区的市人大代表,由其下一级人大选举;乡、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第六条  每一选民只有一个人投票权。第五十五条  乡、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人大代表和乡、镇出席县人大代表的选举,采用以举手代投票方法,亦得采用无记名投票方法;县以上各级人大之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律》(1953年)

              (1)简析材料一政治制度革新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的关系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意义。
                                                                                                                                                                              
              (3)根据材料四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选举制度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选举制度确立的背景。
                                                                                                                                                                              
              (4)综合上述,谈谈你对制度革新的认识。
                                                                                                                                                                               
            • 2. 国家是文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的主要政权表现形式因时代不同而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在中国古代,地主阶级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请你列举从汉到元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史实,概括其主要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 “民国” 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民国”取代“帝国”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这份起临时宪法(指1949年的《共同纲领》)作用的重要历史性文献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委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由此而形成的新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具有其它单一制国家那种中央集权的一般特征。
              ——蒲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

              (3)材料二“新中国”的政权性质是什么?请你评价作者“新中国……具有其它单一制国家那种中央集权的一般特征”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分析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人类社会的历史逐渐汇合成为一部统一的历史。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从来都不是一个统一的社会。人类的各个社会,一方面在进行着“自我运动”,另一方面又在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给了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很高的评价,认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他们创立的“民主共和国和普选制同农奴制比较起来是一种巨大的进步”。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新阶段。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袁立 《马克思恩格斯派生性社会发展观研究》

              材料三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由于人类各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所以人类文明的发展事实上总是首先由少数或个别社会率先创造了新文明,而后才又通过这种新文明的广泛传播而使多数或绝大多数社会逐步地上升到了这种新文明。资本主义文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世纪以后,中国、印度等东方世界都接受资产阶级新文明对本国社会组织的改造和影响,……促进这些东方古国的缓慢进步。
              ——袁立 《马克思恩格斯派生性社会发展观研究》

              材料四 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是世界历史的基本特征。二战加速了世界一体化进程,世界逐渐形成一个大社会,这是人类文明统一性的必要前提。凡自外于国际社会而闭关自守的国家便会落后;战争又使世界多样化的趋势和统一性趋势相伴随而发展。随着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世界统一性和多样性逐渐打破了地区、国家的界限,在历史进程中把世界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更加紧密地联系为一个整体。历史真正形成为世界历史。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公元前8—公元前4世纪,欧洲社会在政治领域里“自我运动”过程中诞生的文明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以英国(议会)为例,举出资产阶级对世界政治文明的贡献。并指出“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是怎样“促进了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文明的扩张途径。并指出19世纪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的新文明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是怎样影响着中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样性是二战后世界发展的又一特征。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建立了哪些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乾隆皇帝也说:“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
              材料2: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解说词

              材料3:在华盛顿的主持下,制宪会议一共开了116天……面对代表们的唇枪舌剑,制宪会议主席华盛顿却几乎一言不发……华盛顿的沉默和坚持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1787年9月17日,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
              ——《大国崛起》之新国新梦(美国)解说词

              材料4: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召开情况表

              材料5: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又通过四个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根据材料1和材料2指出18世纪中英两国的政治体制有什么明显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宪政体制及其突出特点。美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最适合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4和材料5概括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据此指出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对你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千年的政治文明史,就是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与经济文化密切相关。通过科学的评价和解释重大政治制度、事件,进一步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  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元代高官耶律楚材和杨朵儿只,明代清官况钟、海瑞,也都有类似的境遇,在皇帝支持时,成绩斐然;而一旦失去皇帝支持,就遭到排斥,甚至被罢官坐狱。   
              ——《清官考辩》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12年初的一天,有位80多岁的萧姓盐商,来南京求见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欲行三跪九叩大礼。孙笑着拉住他并和他握手,说:“现在已是民国,不再行这一套了。”并亲切地和他交谈:“总统是国民的公仆,是为全体国民服务的。”老先生问:“总统若是离职呢?”孙说:“总统离职后,就和百姓无异了。”临走时,老先生高兴地说:“今天我总算见到民主了!”
              ——摘编自吴剑杰《中国近代思潮及其演进》    

              (2)萧姓盐商说“今天总算见到民主了”,请依据材料二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54年新中国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l,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摘自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材料四  在估计历史上每一种社会制度、每一个社会运动的时候,……应当从产生这种制度、这个社会运动的条件和同它们有联系的条件出发。    
              ——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依据材料三,归纳新世纪前后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主要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材料四的方法,分析材料三中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们常常说中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津津乐道的事例极多,但有一项更伟大的文明,而且已经创造出并行用了两千多年,却为人们所忽视,这就是中国所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此制度的创行和存在、发展、完善,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志;也应当说,是世界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张传玺《这样评价历史上的中央集权不妥》

              材料二 “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专制黑暗政体之历史也。”……或告之曰:“我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封建社会之历史耳,虽至今犹然,一切病痛尽在是矣。”
              ——钱穆《国史大纲·引论》

              材料三 凡天下之无地而行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的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20世纪初)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五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认识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一中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何共同之处?结合材料三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三中观点出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初中国是如何建立“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的。怎样理解“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是如何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通过以上材料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省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材料二 《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民生的经济建设事业。……196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成立西藏自治区。在西藏全区举行普选的基础上,组成了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单,在总共301位代表中,藏族代表226人,汉,族代表59人,门巴族代表5人,回族代表4人,铬巴族3人,纳西族1人,怒族1人,其他代表2人。
              材料三 美国宪法第四条规定:各州对他州的法令、官方文件和诉讼应有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对他州的公民不得歧视,各州的公民享有平等的特权和豁免权;各州相互有义务引渡逃犯。
              美国宪法第六条规定:本宪法和根据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权力已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均应受其约束,即使州的宪法和法律的任何条款与之相抵触。美国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得由各州或由人民保留。
              (1)根据材料一归纳行省的主要职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设置行省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一政治制度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以上三项制度的共性,对此你有何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60多年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外交事业不但在理论上不断创新发展,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开创新局面。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到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试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实,说明“新”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70年代前期,党和人民战胜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困难,取得了重大成就。试列举这一时期取得的开创外交新局面的重大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中国同任何国家没有结盟的关系,完全采取独立自主的政策。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1984年)

              材料三 胡锦涛在国庆六十周年阅兵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史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蒙的和谐世界。”
              (4)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1年)2月19日颁布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共包括一系列文件,……它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农奴的人身解放。从法令颁布时起,农民获得自由处理个人和家庭事务的人身自由权。此后,地主不得再把农民当作牲畜和器物任意买卖和交换。但地主对农民的经济以外的强制并未完全消灭,…… 二、关于份地和农民因使用份地而须负担的义务。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地主利用这些规定,割去农民份地中最肥沃、收益最大的部分。……授予农民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民只有“永久使用权”,在农民和地主订立赎取份地的契约以前,必须对地主尽一定的义务。三、关于赎取份地手续。……在赎地时,农民必须先付赎金的20%——25%,其余75%——80%由政府从国库拨款垫付给地主,农民在以后四十九年内每年以“赎地费”形式偿还。……赎金大大高出了当时的实际地价…… 四、关于改革后农民的管理组织。为了管理改革以后的农民,政府利用旧的村社组织。……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近代部分》

              材料二 1959年9月21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通过《关于废除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决议》,决定对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一律没收,分配给农奴和奴隶;对未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由国家出钱赎买后,分配给农奴和奴隶。  
              ——粱俊艳、张云《中国西藏与欧美主要国家废除农奴制(奴隶制)比较》

              材料三 1961年,西藏各地开始实行普选。昔日的农奴和奴隶破天荒第一次获得当家做主的权利。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成功召开,西藏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出席大会的301名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80%以上,藏族代表中绝大多数是翻身农奴和奴隶。 
              ——《热地:我亲身经历了西藏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比较俄国和中国西藏在废除农奴制之后,农奴政治经济地位变化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于材料和上述回答判断这两次改革的性质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