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材料二  邓小平在1975年复出后,他以“消肿”为突破口,抓军队质量建设,抓装备,抓编制……邓小平指出:“我们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军队很臃肿。真正打起仗来,不要说指挥作战,就是疏散也不容易。”为此,他提出:军队要整顿,要消肿,要抓编制,抓装备,抓训练,提高现代化水平。要“减少不必要的非战斗人员。减少统率机构、指挥机构人员,最主要的是减少干部”。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人民解放军数量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具体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次裁军的目的。
            • 2. 年代史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些年来,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向,就是以十年作为一个“年代”,集中考察该年代的历史发展特点,我们可以称之为“年代”史。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与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就曾先后合作主办了1910年代的中国、1920年代的中国、1930年代的中国学术研讨会,并出版了论文集……
                     正如《1920年代的中国》论文集的编者所言,对1920年代中国历史的整体研究,可以使我们认识到:1920年代的中国,既是民国政治由北洋军阀掌控的北京政府转换到国民党掌控的南京政府的转折时期,又是国共两党由合作发起国民革命及北伐战争到最终破裂走向内战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经济有起有落、新文化运动继续发展、社会动荡转型的历史。对这段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我们认识20世纪上半期中国历史的走向,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请你运用上述方法,概括20世纪10年代和50年代中国历史的特点并加以阐述。
            • 3. 劳动力的发展状况是一定时期社会发展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厂主不得使用未满15岁之童工和女工从事午后9时至午前5时之工作,工厂主不得使用童工和女工从事危险工作和妨害卫生工作之职责。每周休息一曰,工资照付;做工者付双薪。男女同工同酬。
              --1926年12月湖北政务会议颁布的《湖北临时工厂条例》
              (1)据所学知识,指出促成材料一所述现象出现的相关因素。
              材料二   1950年至1957年,我国城镇人口从5756万增加到9949万,其中,机械增加(由于人口迁入和迁出引发的数量变化)人口为2545万,占总增长量的60.8%. 1957-1960年间,非农业职工增加2500万人,其中1950万来自农村。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并指出其成因。
              材料三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指出,2007年城镇非公有制单位就业人员比例为75.7%,相比之于1978年的O.2%大幅提高。股份制经济单位、外商及港、澳、台投 资经济单位、私营个体经济就业人员均有大量增加。其间,国务院修订公布了《禁止 使用童工规定》、制定颁发了《工伤保险条例》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保障部 公布了《工伤认定办法》、《最低工资规定》等一系列部门规章。1991年底,全国30 个省(市、自治区)劳动部门共开办职业介绍所9674所,基本上覆盖了省、地(市)、县(区),并向乡镇延伸。
              (3)材料三反映了1978年以来我国劳动就业有什么特点?这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哪些成就?
            • 4.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
              建国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问题上,有成功的探索,也出现过重大的失误,最终找到了一条新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1957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统计表

              年份
              项目
              194919521957
              工农业产值(亿元)4668101241
              粮(亿吨)1.11.631.95
              钢(万吨)15.8135535
              (1)与1949年相比,1952年我国的经济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试分析出现材料一中1957年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材料二:有学者认为,除了调整时期注重市场机制等一些制度创新外,改革开放前我国仅有两种典型的发展战略模式,即“一五”建设模式和“大跃进”模式。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种模式的主要特征,各有何弊端?
              材料三:1978年与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78年1992年
              公有制经济全民所有制经济80.0%51.4%
              集体所有制经济19.2%35.0%
              私有经济城乡个体经济07.8%
              私营经济、合资、外商独资0 5.8%
              (3)依据上表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