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果断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下列不属于这一决策取得的成就是(  )
              A.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导弹试验成功
              C.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空
            • 2. 下列属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是(  )
              A.“两弹一星”
              B.载人航天
              C.巨型计算机
              D.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 3. 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曾这样说:“社会各层次的衣、食、住方式绝不是无关紧要的。……整理、重视这些场景是饶有兴味的事。”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服饰上,明初对于服装的色彩和用料限定甚严……但至晚明,小康人家“非绣衣不服”,大户婢女“非大红裹衣不华”(《阅世篇》卷八).“团龙、立龙”已成为平常百姓常用的服装花纹。……明初严禁庶民厅房逾三间,但到明后期,则“江南富翁……五间七间,九架十架,犹为常耳……”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朝初期到后期平常百姓的社会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
              年份人力车马车轿子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
              1889698454491100000
              19261460000034591943764172922
              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
              --摘自《上海研究资料》
              (2)材料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的交通工具有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观察下面图片:

              (3)从上面三幅图片中任选一幅说明现象和原因。
            • 4. 中国与其他新兴国家工业经济的增长绩效对比
              年份19501978
              美国957318168
              日本187312186
              韩国8764124
              中国台湾9225044
              中国大陆6141352
              上表是中国与其他新兴工业经济的增长绩效对比图,根据所学,下面解读正确的是(  )
              ①1950年中国大陆与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不大
              ②1978年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显著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中国大陆与美国的差距却加大了
              ③“两个凡是”的极左路线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④1978年前中国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发展环境不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5. 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因在生产关系上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急于向更高级形式过渡,从而造成重大失误的事件是(  )
              A.农业和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6. 1961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在1960年底城镇人口1.29亿的基数上,三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以上。1961年减少1000万人。这项计划得到坚决贯彻。到1961年底,全国减少城镇人口1300万,其中精简职工950万人。该政策(  )
              A.消除了“左”倾错误
              B.加快了中国城市化进程
              C.利于稳定市场缓和局势
              D.使工农业指标趋于合理
            • 7. 历史信息的解读要注意恰如其分,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B.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D.一五计划期间成就辉煌
            • 8. 下表为1960年、1962年农轻重工业比重变化表,对表中数据变化的解释准确的是(  )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196021.826.152.1
              196233.330.336.4
              A.“二•五”计划后期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B.“大跃进”运动提高农业和轻工业产值
              C.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三大改造”激发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 9. 1961年3月,中央正式向全国下发《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第40条规定:“要保障社员个人所有的一切生活资料,包括房屋、家具、衣被、自行车、缝纫机等,和在银行、信用社的存款,永远归社员所有,任何人不得侵犯。”此项规定(  )
              A.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
              B.承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C.扭转了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
              D.有助于克服平均主义
            • 10. 服装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是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一服装与古代政治
              “乾天在上,衣象,衣上阖而圆,有阳奇象。坤在地下,裳象,裳下两股,有阳偶象。上衣下裳,不可颠倒,使人知尊卑上下,不可乱。”
              (1)据材料指出古代服装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分析指出这样穿着服装的政治意图。
              探究二服装与民国社会生活
                 1912年登出民国新服制草案:“国务院现已将民国服制议定,大别为三:(一)西式礼服,(二)公服,(三)常服。礼服纯仿美制;公服专以仿西式制用……”
                1912年10月3日,“男女礼服服制”公布,……第十二条,关于大礼服及常礼服之用料,如本国有相当之毛织品时,得适用之。孙中山的临时政府制订了一系列服制。这些服制除了少数几个还留有一点封建等级主义的遗毒之外,大多数服制都以职业分工作为制定的标准。
              (2)据上述材料,概括民国时期服装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探究三  服装与新中国的发展
              (3)服装是社会变迁的一种特殊载体。阅读下表,结合所学,任选其中一个阶段,概括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从建国50年服装的发展变化中你得出了哪些认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服装发展简表
              时间服装的主要颜色和用料主要服装特点变化
              温馨的50年代蓝、灰、黑、土布列宁装、布拉吉以加工布料为主的衣着消费
              革命的60年代绿、卡其布军装
              初醒的70年代颜色搭配有对比棉布、条绒军装、喇叭裤开始流行
              开放后的80年代多种颜色搭配、多种布料旗袍、西装、两用衫、裙子由“单一型”向“多样性”转变的衣着消费
               五彩缤纷的90年代颜色可以任意搭配各种高档服饰面料 服装种类繁多个性化、成衣化、高档化的衣着消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