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表反映中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情况,其中导致1958--1962年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953--1957年 1958--1962年 1963--1965年
              增长率 14.6% 0.6% 15.7%
              A.“左”倾错误
              B.“大跃进”运动
              C.连续自然灾害
              D.苏联停止对华援助
            • 2. 据《永泰县志》记载,1958年,福州市永泰县用所谓“大跃进”的精神,“大炼钢铁”、“大办食堂”,农村出现了大砍森林烧木炭,披星戴月炼钢铁,打锅砸铁作贡献,并户并村办食堂,放开肚皮吃饱饭。并取消自留地,否定集市贸易的等价交换,实行供给制和半供给制。这则材料说明当时的社会(  )
              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
              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
              D.急于求成,“左”倾冒进
            • 3. “十年动乱”是指
              A.1956-1966年
              B.1966-1976年
              C.1976-1986年
              D.1986-1996年
            • 4.

              流行词语往往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下列流行语与时代对应不正确的是

              A.义务教育、希望工程----新中国成立初期
              B.放卫星、赶英超美----大跃进时期
              C.上山下乡、样板戏----“文革时期”
              D.经济特区、互联网----改革开放时期
            • 5.

              阅读下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表。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主要因素是

              年份

              城乡比(以农村为1)

              1957

              3.48:1

              1979

              2.50:1

              1984

              1.71:1

              1990

              2.02:1

              1994

              2.60:1

              A.身份户口和户籍管理
              B.粮食收购价格和农资价格
              C.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
              D.城乡居民社会流动程度
            • 6.

              歌曲《小燕子》作于1957年,歌曲第二段的歌词为“小燕子,告诉你,明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由此可知,该歌曲的创作背景是(    )

              A.开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B.实施“一五计划”
              C.发动“大跃进”运动
              D.开展“文化大革命”
            • 7. 1959年5 月中旬,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陈云在写给毛泽东的信中提出:“说把生产数字定得少一点 (实际是可靠数字),会泄气,我看也不见得。正如少奇同志在政治局讲的,定高了,做不到,反而会泄气。”并得到毛泽东的同意。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国共产党已经认识到“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B.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
              C.左倾思想已引起了党的高度关注
              D.中共中央开始调整经济建设方针
            • 8.

              下面是我国1950-1985年城镇人口变化折线图。其中城镇人口缓慢增长的时期是

              A.—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运动时期
              C.改革开放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 9.

              “在长长的革命混乱的年代里,可以得到的生活原料一点点减少……情况同饥荒不同,大米还有供应,但是想达到饮食均衡的标准已经是不可能……研究如何使用肉票的最佳方案,成为家里每天谈话的主要话题,一谈就是几个小时”一位嫁给中国人的美国妇女曾对某一时期的景象做了如此描述。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三年困难时期”
              C.1962—1965年经济恢复调整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 10.

              1976年中国进出口表:(单位:十亿美元)

              地区

              向…出口

              从…进口

              收支差额

              香港

              1.59

              0.03

              +1.56

              发展中国家

              1.69

              0.77

              +0.92

              日本

              1.31

              1.75

              -0.44

              西欧

              0.98

              1.69

              -0.71

              美国

              0.20

              0.15

              +0.05

              苏联

              0.18

              0.24

              -0.06

              东欧

              0.44

              0.55

              -0.11

              全世界

              7.25

              6.00

              +1.25

              对此表格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对香港的出口以粮食等生活必需品为主
              B.从日本、西欧进口主要以现代机械和工业材料为主
              C.与美国贸易量较低受当时中美关系停滞的影响
              D.此时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