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6年5月“从都国际论坛”某代表指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给全球贸易、经济、文化等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平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舶提举司在763年的正式设立标志着一个海洋中国的兴起,然而这种繁荣,与西欧海洋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仅具有表面上的相似,其背后动机则大异其趣,因此最终无法向一个开放的贸易体系转型。
              如果当时能向一个海洋国家转型,那必须有一个高度活跃的民间海外贸易为基础,并把整个国家当作一个贸易公司来经营,但这在唐代是根本不可能的。
              --维舟《市舶使:一个海洋中国的兴起》  材料二  “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更强调相互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 王义桅《“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1)材料一中唐朝市舶提举司的设立标志着一个海洋中国兴起的理由是什么?
              (2)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为何近代西欧国家能主导并形成一个开放的贸易体系?古代中国为什么不能向一个海洋国家转型?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1世纪初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后,哪些既有的区域合作组织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如何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你有何建议。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7年UPS的创始人吉姆•凯西创建了美国信使公司,主要从事西雅图市内的递送业务。随着汽车和电话的普及,1919年UPS公司的业务已经由信使转移到包裹运送。
               二战结束以后,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小物件科技产品的诞生。自20世纪60年代末,UPS网点已遍布美国25个城市。
              1980年7月15日,中国邮政开办全球邮政特快专递业务(EMS),是中国速递服务的最早供应商。该业务在海关、航空等部门均享有优先处理权,它以高速度、高质量为用户传递国标、国内紧急信函、文件资料、金融票据、商品货样等各类文件贫料和物品。主要采取空运方式,加快递送速度,根据地区远近,一般1-8天到达。
              1993年,国内大型民营快递品牌企业--顺丰速运、申通快递--相继创立。
              1994年1月18日,EMS开通邮政特快专递跟踪查询网,实现快件网上跟踪查询。
              2002年5月8日中通速递服务有限公司成立,现拥有员工1万多人,服务网点近700 个,运输、派送车辆1500多辆,形成了“网络信息化,服务标准化,管理科学化,品牌诚信化”的企业格局。
              2015年11月11日,天猫“双11”强势启动,开场1分12秒交易额破10亿,12分28秒破100亿。而在电商交易额飙升的同时,主要电商企业全天共产生快递物流订单4.6亿件,同比增长65%;全天各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递包袠1.48亿件。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快递业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推动中国快递业发展的因素。
              (3)综合近现代快递业的发展历程,分析快递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 3. 材料  解放后,岑仲勉、吕思勉1957年、1959年先后在其论著中,认为武则天是“暴主”“无棘毫政绩可纪”。
              1959年10月16日,中国戏剧家协会与北京文联召开的会议上,著名史学家吴晗、翦伯赞、吕振羽等进行了发言,一致肯定武则天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十年浩劫中,“四人帮”对武则天进行了歪曲和利用,在“左”的教条主义的支配下,将武则天研究引上了邪路
              1982年,李必忠、陈贤华认为,武则天“继承了贞观时期的基本国策。但是通现全局,当时社会是继续向前发展的,是从‘贞观之治’到‘开元之盛’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这一段历史的总导演,也应给予一定的历史地位”
              --武则天应得到基本肯定。--整理自李荷先《武则天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探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对武则天评价的阶段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主要因素。
            •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规定,国民政府正式收复南沙群岛,划归广东省管辖。1946年国民政府接收西沙群岛并派海军赴南海诸岛立碑、测绘地图、厘定岛屿滩礁名称,12月国民政府正式公布南海中属于中国领土的四个群岛及其附属岛、礁名称。1947年国民党六届三中全会讨论并批准了“加紧建设西南沙群岛力保主权而固国防”的提案,并进行实质性的策划。
              --摘编白黄俊凌《20世纪50年代台湾当局维护南沙群岛主权的斗争》
                 材料二:1984年邓小平就国际争端提出的“共同开发”的构想,构成了中国政府解决南海问题新思路的雏形。1988年中国外交部发表的《关于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备忘录》指出:“……中国主张将南沙群岛问题暂时搁置一下,将来商量解决。”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领导人在访问南海周边国家时,多次阐明对南海争端的原则立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1992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此后又批准了《公约》,宣布了中国大陆领海的部分基线和西沙群岛的领海基线,发布了领海基点。1998年中国颁布《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中国有了覆盖所有管辖海域的基本法律。1987-1996年,我国先后对南沙海域进行油气物探调查。2004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获准进行南海海域勘探。
                                              一摘编白郭渊《20世纪90年代南海地缘形势与中国对南海权益的维护》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初期中国国民政府在南海海域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对南海问题的新举措及其国际意义。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往的“遣唐使”就达13次。佛教盛行,景教、袄教、拜火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据韩愈记载,“岭之南,其州七千……,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溢于中国,不可胜用”。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蕃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
              --摘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
                 材料二  在毛泽东的治国理念中,对外开放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且开放只是偏向于苏联和东欧国家“一边倒”的开放,一旦国家间关系出现变化时,就马上进行封闭和收缩。中苏关系破裂时,中国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开放局面就消失了。在“文革”期间,毛泽东甚至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名,把一切对外开放的交流活动都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划上等号,一度完全停止对外技术引进和资金交流。1969年中苏边境冲突后,中国开始向西方开放。
              --摘编自卢昌军《邓小平与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三  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的正常的经济技术交流。它涵盖了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等等。多年来我国在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前提下,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在国际贸易中地位不断上升,对外贸易结构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对外贸易的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
              --摘编自范海龙《开放通商与对外开放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对外开放的表现。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对外开放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并分析该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当今对外开放的特点。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1949-2022年我国举办或即将举办的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一览表
               赛会年份1949-19891990200820102011201520192022
              亚运会-北京广州杭州
              夏季奥运会-北京
              世界游泳锦标赛-上海
              世界田径锦标赛-北京
              男篮世界杯-北京
              南京等
              冬季奥运会-北京
              张家口
              如表能够反映我国举办或即将举办的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1980年主要年份中国及世界城镇人口比重表
              年份中国总人口
              (万人)
              中国城镇人口
              (万人)
              中国城镇
              人口所占百分比
              世界城镇人口所占比重平均百分比
              195055196616911.228.8
              1960662071307319.733.9
              1970829921442417.437.5
              1980987051914019.438.2
              --改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上表反映中国及世界城镇人口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王乔治三世于1787年任命马嘎尔尼率团访华,要求中国扩大通商,优待英国,并允许英国派使臣访华。因此,还准备提出六项具体的要求,即一、英船到浙江、天津等处停泊;二、在京设立商行;三、将舟山附近小岛一处给英商停歇和储存货物;四、在广州附近拨一地方给英国居住,或允许澳门居住之英商出入自备;五、英国自广州下澳门,由内河行走,货物不上税或少上税;六、确定船只关税条例,照例上税。
              ----《京华续录》(乾隆朝)卷四十七。
              (1)材料一表明马嘎尔尼使团访华的目的是什么?这一目的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的?据《南京条约》内容,说明马氏“要求”得以实现的表现。 材料二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1984年2月24日)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谈谈特区的设立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所起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邓小平《视察上海时的讲话》(1991年1月28日)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什么?中央做出这一重大决策的目的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就闭关、开放与国家富强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 9. 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明多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显著特征。世界的发展实质是不同文明从相互隔绝到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世界文明结束隔绝开始走向整体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世界市场的形成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重要表现,概述世界市场形成的基本过程。
              (2)19世纪中期和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曾两次融入世界市场,这两次融入有何不同?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2015年2月1日,中国在北京召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其中“一带”“一路”分别指什么?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有何现实意义?
            • 10. 人类历史是从孤立分散走向整体联系的过程,文明的交融与碰撞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一 孤立与交汇
              (1)指出图1中航线AB的开辟者。结合所学分析图片所示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

              探究二 交流与碰撞 读图2
              (2)图2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这些方面的变化对中国社会有怎样的意义?
              探究三 区域化与全球化   读图3
              (3)以图3 中区域集团组织为代表,提炼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概念(写出至少3个关键词)。

              (4)从图4中两条曲线看,两种经济体在增长波动上各有何特点?图4、图5的信息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