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的三个步骤依次是

              [     ]


              A.农业合作化、家庭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
              B.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家庭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农业合作化、家庭承包责任制
              D.家庭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
            • 2. 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粮食产量增长率大幅度下降的情况,其中1959年、1960年两年粮食增长率分别比1956年下降19.78和20.37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是
              [     ]

              A.严重的自然灾害
              B.经济建设中出现左倾错误
              C.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
              D.严重的社会动乱
            • 3.   我国在制订“二五计划”的目标时,对粮食、棉花、钢铁产量的预定目标进行了反复修改。下表是从
              1955年夏到1956年夏的三次修改。从中可以看出

              [     ]
              A.三个方案都是不可行的
              B.只有第一个方案是可行的
              C.第二个方案有冒进的倾向
              D.第三个方案过于保守
            • 4. 下图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新中国的哪一时期
              [     ]


              A、“一五”计划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三年经济困难时
            • 5. 口号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下列口号中,与下图中“汽车工业放异采,半年制成两百种”、“每天都有一种拖拉机诞生”等口号在同一历史时期提出的是

              [     ]

              A.“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1953年)
              B.“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61年)
              C.“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1970年)
              D.“抓住时机,推进改革”(1985年)
            • 6. 国家主席刘少奇曾到濉溪县卧龙湖视察工作,听到当地干部汇报水稻亩产为2万8千斤时,他皱起了眉头,连连说:“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导致刘少奇“皱起眉头”的主要原因是该汇报
              ①不符合当时总路线的精神 ②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7. 某人收藏有一本1958年编写的《扫盲识字课本》,上面有“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的口号,该口号实质上反映出 
              [     ]

              A、当时中国出现了“大跃进”倾向
              B、新中国教育的有效性大为提高
              C、到 1958 年我国基本上扫除了文盲
              D、党和政府始终重视教育的发展
            • 8. 曾有一首童谣:“三大万岁是‘乱稅’,人民公社只一岁。”(“三大万岁”是:“总路线万岁,大跃进万岁,人民公社万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童谣所反映的事件发生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B.人民公社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人民群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存在不满情绪
              D.“三大万岁”是“左”倾错误的根源
            • 9. 以下图片中的顺口溜“中国好比巨龙,英国好比臭虫,巨龙一日千里,臭虫爬也爬不动”:以下对图片反映的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     ]


              A、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英国因二战经济凋敝
              B、“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取得巨大成就
              C、大跃进时期,我国经济建设急于求成
              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英国经济陷入“滞胀”
            • 10. 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建设新农村的口号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饭前萄酒,饭后水果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美好愿望
              ②是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体现
              ③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强调入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④是“左”倾思想在经济领域的反映
              [     ]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