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不会自己发声,而语言则展示了具体而又个性化的历史画面,因此,每一个时代语言都有其特色。以下各项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②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上了大学感谢邓小平
              ③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待开张④我虽然不是一名头头,但“红卫兵”这个名称是我发明的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④②③
              D.①③④②
            • 2. 下表为“文革”期间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这些数据表明的年份

              [     ]

              A.“文革”开始后,经济开始出现回升
              B.“文革”虽是政治动乱,但仍促进了经济发展
              C.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期间,进行了全面整顿,取得了明显成就
              D.八字方针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说过“凡是”,列宁、斯大林没有说过“凡是”,毛泽东同志自己也没有说过“凡是”。要对毛泽东思想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割裂、歪曲毛泽东思想,损害毛泽东思想。我们要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体系,要实事求是,要解放思想。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关于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78年12月13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邓小平是怎样驳斥“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的观点在当时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建国以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历经曲折。20世纪50年代城市数量增长较快,60年代前期我国城市数量减少,60年代中后期和70年代城市发展处于停滞、徘徊状态,造成这种减少、停滞状况的原因是
              ①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②经济建设盲目冒进的后果
              ③长时间社会动荡的影响④国家对工业建设重视不足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 5. 下面曲线反映了建国以后哪一时期的工农业生产变化情况  

              [     ]

              A.新中国成立后初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社会主义新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 6. 下表为“文革”期间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这些数据表明
              ①“文革”初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②当“文革”走上正轨后,经济开始出现回升 
              ③“文革”时政治动乱,但仍促进了经济发展
              ④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期间,经济迅速回升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7. 1966~1968年国民经济状况如下表所示(部分)。阅读下面的表格,指出导致后两年经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
              B.国际形势紧张,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备战
              C.“文化大革命”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
              D.我国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 8. 城市化过程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具体表现。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6——1978年,整鏊13年,城市只增加了25个,城市非农业人口长期停滞。在6000-7000万左右,城市化水平在8.5%上下徘徊。1978-2001年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22个,城市化水平由17.92%增加到37.7%。
              ——《新中国城市五十年》

              材料二 中国乡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移动人数(1982——2000年)(单位:万人)

              ——《中国统计摘要(2002年)》

              材料三 2004年全国城市建城区面积3.25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34%I城市人口3.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7.5%,2000年人口普查全国城市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8年,农村仅为6.85年;城市(不包括县镇)GDP占全国总量的比重在2/3以上;税收占全国总量4/5以上,城市人口承载能力最高,经济产出最大,规模效益最好,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
              ——《中国统计摘要(2006年)》

              (1)据材料一,分析“文革”时期和1978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以后中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及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城市经济迅速发展的有利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述材料和有关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复兴之路》解说词中有这么一段话。王家后戈庄第三生产队原书记王衍怒说:“那时候农村没别的,就是一罐尿还两行道,你把这罐尿撒在集体地里就是走社会主义道路,把这罐尿撒在个人自留地里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他的话
              [     ]

              A.形象地道出了当时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B.反映当时有人走资本主义道路
              C.最能反映过渡时期的历史
              D.是对当时农民生活的丑化
            • 10. 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年、1959——1964年、1970——1975年、1979——1984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     ]


              A、

              B、

              C、

              D、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