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6分)“光盘行动”、“民生幸福”、“中国梦”等是2012和2013年的新闻热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明末清初]朱柏庐《朱子家训》

              材料二  下表是某老人记录的几次国庆节的饮食开销情况(单位:元)

              1958年

              1968年

              1978年

              1988年

              1998年

              2008年

              7.98(请客)

              3.6

              3.07

              15.22

              90.9

              268.95

              材料三  2013年3月,在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简洁、务实的讲话,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总书记的讲话也是一场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的全民动员令。

              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主张,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概括老人家国庆开销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1958~1978年表中状况的原因。(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出,为了实现“中国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举措?(6分)

               

            • 2.
              【题文】(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自2007年10月5日热播以来,引起观众的反响。《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其中第一部分以林则徐、魏源等少数人睁眼看世界为起始,到洋务运动试图以封建统治秩序与西方技术相结合来实现自强,再到维新派试图以君主立宪来改革政体、变法图强从而挽救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这些复兴之路先后都失败了,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了闸门……
              材料二  2007年10月13日,《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也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近800米的展线,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片。既是历史的产物,又是历史的见证,浓缩了一百年来中华民族复兴的艰难历程。“我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来自四川的八旬谭姓老者,一边重复着毛主席的这句话,一边在开国大典巨幅图片前留影。五名来自首都钢铁工学院机电工程专业的大二学生,也一起在这里留影,他们说:“站在这里我们心潮澎湃,感觉自己重生了。”开国大典揭开了新的篇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由此进入了新纪元。
              材料三  2007年10月15日上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同志作了重要报告。其中报告中指出:“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如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闸门的?(6分)
              (2)结合新中国成立后前期(1949年一1956年)的重大举措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如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新纪元”的?(6分)
              (3)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们取得一定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产生了哪些思想文化?(3分)
            • 3.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大讨论,这次讨论肯定了“                       ”,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党的                     (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 4.
              【题文】结合史实概括说明20世纪70—80年代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的变化,
            • 5.
              【题文】《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中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次重大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背景
              主要内容
              实质
              影响
              美国罗斯福新政
              1929年,美国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总统开始实行新政

              是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的一次重要调整

              中国改革开放

              确定新的指导思想,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决定拨乱反正

              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2)他们的决策和措施有什么共同点?对我们有何启示?
            • 6.
              【题文】创新是一种文化品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英国,威灵顿将军可以说是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他打败了军事天才拿破仑。当时英国做了一个调查,有一半以上的普通民众认为不是威灵顿打败了拿破仑,而是《国富论》的作者和《国富论》一起打败了拿破仑。
              ——新华网2008年9月19日《丘吉尔的名言与俾斯麦的一个预言》
              (1)据材料一,英国民众认为“《国富论》的作者和《国富论》一起打败了拿破仑”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理由。
              材料二 领导英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丘吉尔在大选中败给了工党领袖艾德礼,丘吉尔觉得自己永远不能原谅英国的选民。艾德礼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其承诺迎合了选民。仔细观察下图。
              (2)据材料二分析,丘吉尔的主要贡献是什么?艾德礼竞选获胜说明了什么?此次选举结果,如果从政治制度的角度进行分析,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中国30年奇迹的动力,我想可以把它归纳为四个创新。第一个创新就是观念创新、理论的创新。第二个创新是制度创新。第三个创新是市场创新。第四个创新是技术创新。
              中国需要不断地转型。第一次转型是1978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从阶级斗争为中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现在需要第二次转型。应该转向制度建设……作为政府,其职责应该是提供公共产品,而制度恰恰是一个无形的公共产品,因为有了不同的制度安排,就会有不同的激励机制。有的是创造财富,有的是转移财富,有的是掠夺财富。众多的制度安排,不可能靠企业去解决,必须得靠国家行为来调整和解决。明确了这一点,进行制度建设就会降低国家的制度运行成本,也会降低所有人的风险。
              ——2008年12月8日《瞭望》文章:胡鞍钢眼中的两个三十年
              (3)据材料三,胡鞍钢认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成功最主要的经验是什么?依据材料说明你的理由。
              (4)就材料一、二、三所提供的情况开展综合探究,请你命制一个合适的题目。
            0/40

            进入组卷